一种防静电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356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静电电路板,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底部卡接有盒底,所述防护外壳的内腔中卡接有电路板,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盖板,且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四角均螺接有导电固定柱,且导电固定柱依次贯穿盖板、防护外壳和盒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路板的外部安装有防护外壳,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先与外壳接触,并通过导电固定柱将身上的静电进行外泄,通过设置有表面粘接有透明导电薄膜的盖板和外壁上嵌套有与导电固定柱接触的外接导电片,在使用时,先与外壳接触,通过接地的导电固定柱将静电导地,实现去静电的效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电路板使用受损。

An antistatic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电路板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
,具体为一种防静电电路板。
技术介绍
由于天气干燥和人员活动,增加了人体携带静电的可能,而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极大,为了减少静电对电路板的损害,人们对电路板本体和使用方法进行规定,进而起到良好的防接触时造成静电危害,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忘记对自身的静电进行消除后直接与电路板接触,容易造成电路板被损坏,所以需要一种可快速卸静电的防静电电路板来提高对静电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电路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如何解决提高卸静电效果从而避免静电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电路板,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底部卡接有盒底,所述防护外壳的内腔中卡接有电路板,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盖板,且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四角均螺接有导电固定柱,且导电固定柱依次贯穿盖板、防护外壳和盒底,所述防护外壳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嵌套有外接导电片,所述导电固定柱包括柱头,且柱头的底部一体冲压成型有连接柱,且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螺接有螺帽,所述防护外壳包括壳体,且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内腔中安装有导电层,且导电层的内腔中安装有加强内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电连接孔,且通电连接孔贯穿绝缘层、导电层和加强内板。优选的,所述外接导电片贯穿防护外壳的外壁,且所述外接导电片与导电层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电层为高导磁率合金制导电层。优选的,所述柱头和螺帽的外壁上均嵌套有绝缘橡胶套,且所述螺帽为底部连接有接地线的螺帽。优选的,所述通电连接孔的内腔中开设有金属制螺纹,且所述连接柱通过螺纹与导电层连接。优选的,所述盖板包括亚克力板,且亚克力板的顶部粘接有透明导电薄膜,且柱头卡接在透明导电薄膜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电路板的外部安装有防护外壳,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先与外壳接触,并通过导电固定柱将身上的静电进行外泄,有效的避免了使用者身上的静电对电路板造成损伤;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表面粘接有透明导电薄膜的盖板和外壁上嵌套有与导电固定柱接触的外接导电片,在使用时,先与外壳接触,通过接地的导电固定柱将静电导地,实现去静电的效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电路板使用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电固定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护外壳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外壳、101壳体、102导电层、103加强内板、104绝缘层、105通电连接孔、2盒底、3电路板、4盖板、5导电固定柱、51柱头、52连接柱、53螺帽、6外接导电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电路板,包括防护外壳1,所述防护外壳1的底部卡接有盒底2,所述防护外壳1的内腔中卡接有电路板3,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4,且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四角均螺接有导电固定柱5,且导电固定柱5依次贯穿盖板4、防护外壳1和盒底2,所述防护外壳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嵌套有外接导电片6,所述导电固定柱5包括柱头51,且柱头51的底部一体冲压成型有连接柱52,且所述连接柱52的底部螺接有螺帽53,所述防护外壳1包括壳体101,且壳体101的内腔中安装有绝缘层104,所述绝缘层104的内腔中安装有导电层102,且导电层102的内腔中安装有加强内板103,所述壳体101上开设有通电连接孔105,且通电连接孔105贯穿绝缘层104、导电层102和加强内板103。其中,所述外接导电片6贯穿防护外壳1的外壁,且所述外接导电片6与导电层102连接,在使用者使用时,搬运过程中,可与外界导电片6接触,进而通过导电层102将身上的静电进行导出,所述导电层102为高导磁率合金制导电层,提高导电效率和防止其自身产生静电,所述柱头51和螺帽53的外壁上均嵌套有绝缘橡胶套,且所述螺帽53为底部连接有接地线的螺帽,实现柱头51和螺帽53导电保护,避免在拆除过程中,金属制的柱头51和螺帽53自身产生静电,导致静电传导回人体,所述通电连接孔105的内腔中开设有金属制螺纹,且所述连接柱52通过螺纹与导电层102连接,实现连接柱52与导电层102之间导电效果,所述盖板4包括亚克力板,且亚克力板的顶部粘接有透明导电薄膜,且柱头51卡接在透明导电薄膜上,实现下侧的静电绝缘和上侧的透明导电薄膜在使用时,提高卸除静电的效果。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者使用时,需要先接触防护外壳1和盖板4,在接触过程中,触碰到外接导电片6和透明导电薄膜,通过导电固定柱5与外接导电片6和透明导电薄膜接触并导电,将人体的静电从螺帽53底部的地线进行传导,并且在拆除并取出电路板3时,需要先将螺帽53进行拆除,避免了因为遗忘导致使用者在人上携带有静电的情况下直接接触电路板3,造成电路板3的损坏,提高防静电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电路板,包括防护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底部卡接有盒底(2),所述防护外壳(1)的内腔中卡接有电路板(3),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4),且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四角均螺接有导电固定柱(5),且导电固定柱(5)依次贯穿盖板(4)、防护外壳(1)和盒底(2),所述防护外壳(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嵌套有外接导电片(6),所述导电固定柱(5)包括柱头(51),且柱头(51)的底部一体冲压成型有连接柱(52),且所述连接柱(52)的底部螺接有螺帽(53),所述防护外壳(1)包括壳体(101),且壳体(101)的内腔中安装有绝缘层(104),所述绝缘层(104)的内腔中安装有导电层(102),且导电层(102)的内腔中安装有加强内板(103),所述壳体(101)上开设有通电连接孔(105),且通电连接孔(105)贯穿绝缘层(104)、导电层(102)和加强内板(1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电路板,包括防护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底部卡接有盒底(2),所述防护外壳(1)的内腔中卡接有电路板(3),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4),且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四角均螺接有导电固定柱(5),且导电固定柱(5)依次贯穿盖板(4)、防护外壳(1)和盒底(2),所述防护外壳(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嵌套有外接导电片(6),所述导电固定柱(5)包括柱头(51),且柱头(51)的底部一体冲压成型有连接柱(52),且所述连接柱(52)的底部螺接有螺帽(53),所述防护外壳(1)包括壳体(101),且壳体(101)的内腔中安装有绝缘层(104),所述绝缘层(104)的内腔中安装有导电层(102),且导电层(102)的内腔中安装有加强内板(103),所述壳体(101)上开设有通电连接孔(105),且通电连接孔(105)贯穿绝缘层(104)、导电层(102)和加强内板(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小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利宏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