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345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压源,包括器件电源、第一推挽模块和第二推挽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二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器件电源根据所述第一推挽模块输入的第一电压和第二推挽模块输入的第二电压输出稳定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利用器件电源、第一推挽模块和第二推挽模块能够简化现有技术中恒压源的结构、加快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A constant voltage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压源
本技术涉及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恒压源。
技术介绍
目前恒压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1)开关电源式:使用专用PWM(脉宽调制)芯片或PFM(脉频调制)外加高频隔离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电路组成正激、自激、推挽式等实现电压的升压、降压和翻转输出,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和纹波要求不高的场合;2)DC-DC开关稳压器式:这种器件应用简单,根据具体应用可选择内部集成或外部搭配FET、电感等被动元器件组成的开关电源回路,主要应用于中小功率和纹波需求不高场合。3)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核心器件组成的稳压源,主要应用于小功率和噪声要求较高的场合。4)运放+FET或BJT组成的线性恒压源:由于使用了外部功率器件,所以较方案3有较大的功率提升,驱动功率能达500mA以上,主要应用于电压范围不宽能提供较大散热环境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恒压源,包括器件电源、第一推挽模块和第二推挽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二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器件电源根据所述第一推挽模块输入的第一电压和第二推挽模块输入的第二电压输出稳定电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挽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偏置电阻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一偏置电阻器的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一偏置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推挽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二偏置电阻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偏置电阻器的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二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偏置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二推挽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推挽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极性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分别为双极型晶体管。进一步的,所述恒压源还包括反馈单元,用于将所述器件电源输出的负载端电压反馈至所述器件电源的反馈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一反馈模块和第二反馈模块,所述第一反馈模块和第二反馈模块分别包括低通滤波电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挽模块还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用于保护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推挽模块还包括第二限流电阻,用于保护所述第二三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制定一种恒压源,通过器件电源、第一推挽模块和第二推挽模块输出稳定电压,有效简化现有技术中恒压源的结构、加快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压源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四种常见的恒压源技术方案均存在的以下缺点:1)对于开关式电压源,由于自身工作原理决定,纹波电流在经过电容等滤波电路时,产生较大的纹波电压,影响了其在精密检测电路中的应用,再者由于Vfb电压的存在,决定了其输出范围不能实现0V到Vfb之间的覆盖,只能高于Vfb输出。2)对于线性稳压源,由于是线性降压,LDO器件或外部三极管器件需要承当较大的功率损耗,由于反馈带宽的限制和响应速度的限制,其不能实现远端感应补偿调节,即在器件电路板布局时,反馈线(FB)不能太长;同样由于Vfb电压的存在,决定了其输出范围不能实现0V到Vfb之间的覆盖,只能高于Vfb输出和0点电压很难实现,输出偏置不易消除等缺点。为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和大量试验后,提出一种恒压源,如图1所示,包括器件电源、第一推挽模块和第二推挽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二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即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器件电源、第一推挽模块和第二推挽模块形成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恒压源,该恒压源通过采用器件电源能够有效提高传统恒压源的性能,实现无交越死区正负可调,同时还能够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恒压源包括器件电源10、第一推挽模块20和第二推挽模块20’。所述器件电源10为DPS(ProgrammableDevicePowerSupply,可编程器件电源)芯片,所述器件电源10内置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电路和数模转换器等,能够提供可编程的驱动电压和电流、电压采样值模拟量输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器件电源10为AD5560。所述第一推挽模块20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偏置电阻器R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一偏置电阻器R1的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20的第一端1,接入第一电压VCC,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一偏置电阻器R1的另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20的第二端2,连接至所述器件电源10的第一输入端1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20的第三端3,与所述器件电源10的输出端13连接。所述第二推挽模块20’包括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二偏置电阻器R2,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二偏置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二推挽模块20’的第一端1,接入第二电压VSS,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二偏置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二推挽模块20’的第二端2,连接至所述器件电源10的第二输入端12,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推挽模块20’的第三端3,与所述器件电源10的输出端13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极性相反,以推挽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分别为双极型晶体管。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恒压源还包括反馈单元,用于将所述器件电源输出的负载端电压反馈至所述器件电源的反馈输入端。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器件电源10输出的稳定电压加载在待测负载30上,所述反馈单元40包括第一反馈模块和第二反馈模块,所述第一反馈模块和第二反馈模块分别包括低通滤波电路。第一反馈模块将待测负载30的一端31的电压引出,经低通滤波电路的电阻R5和电容C2滤波并反馈至所述器件电源10的反馈输入端14,第二反馈模块将待测负载30的另一端32的电压引出,经低通滤波电路的电阻R6和电容C3滤波并反馈至所述器件电源10的反馈输入端15,即将器件电源输出的负载端电压反馈至所述器件电源的反馈输入端,电容C1桥接在第一反馈模块和第二反馈模块上以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压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电源、第一推挽模块和第二推挽模块,其中/n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n所述第二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二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n所述器件电源根据所述第一推挽模块输入的第一电压和第二推挽模块输入的第二电压输出稳定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电源、第一推挽模块和第二推挽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一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接入第二电压,第二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第二输入端,第三端连接所述器件电源的输出端;
所述器件电源根据所述第一推挽模块输入的第一电压和第二推挽模块输入的第二电压输出稳定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推挽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偏置电阻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一偏置电阻器的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一偏置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推挽模块的第三端;
所述第二推挽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二偏置电阻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偏置电阻器的一端连接作为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成杨文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