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举升装置以及一种自举升收集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158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举升装置包括:底部框架;与底部框架平行的顶部框架;连接在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并且支撑顶部框架的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其中第一枢转臂与第二枢转臂可枢转地互相交叉;以及其中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具有互相成第一角度以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最小化的第一位置以及互相成第二角度以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最大化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箱体举升装置的自举升收集车。

A box lifting device and a self lifting collect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举升装置以及一种自举升收集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举升收集车的箱体举升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箱体举升装置的自举升收集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自举升收集车的箱体高度通常是固定的。在与箱体与料斗对接时,由于箱体的高度通常较低,造成垃圾可见,从而产生视觉污染。垃圾在箱体中装载过多后,箱体在较低高度下倾倒时容易造成垃圾撒漏。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自举升收集车的卸料高度除了与自举升收集车上的箱体规格有关之外,还与自举升收集车的车体高度有关,因此在一些情况下,自举升收集车在与市售的标准移动箱的进料口对接时,由于其卸料高度不足导致无法完成对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自举升收集车的卸料高度与移动箱不匹配。为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举升装置包括:底部框架;与底部框架平行的顶部框架;连接在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并且支撑顶部框架的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其中第一枢转臂与第二枢转臂可枢转地互相交叉;以及其中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具有互相成第一角度以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最小化的第一位置以及互相成第二角度以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最大化的第二位置。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是矩形框架,并且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杆,其垂直于底部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部框架中并且适于沿底部框架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连杆,其与第一连杆平行地布置在底部框架中并且适于沿底部框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中第一枢转臂在端部处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至第一连杆;以及其中第二枢转臂在端部处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至第二连杆并且在中间位置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枢转臂。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举升杆,其在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底部框架,并且在相反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二枢转臂,以及其中举升杆适于伸缩以将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并且适于保持一定长度以将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固定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从而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固定为最小距离、最大距离、以及最小距离与最大距离之间的任何距离。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举升杆包括液压杆结构。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其布置在底部框架中的第一连杆的滑动路径上,用于限制第一连杆在底部框架中的滑动范围。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装置,其布置在底部框架中的第二连杆的滑动路径上,用于限制第二连杆在底部框架中的滑动范围。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距离传感器,其安装在底部框架或顶部框架上,用于测量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其电连接至举升杆和距离传感器,用于根据第一枢转臂与第二枢转臂之间的距离并且根据外部输入来控制举升杆的长度。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枢转臂,其分别在端部处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至第一连杆的两个端部,两个第二枢转臂,其分别在端部处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至第二连杆的两个端部并且在中间位置可枢转地连接至相应的第一枢转臂,以及第三连杆,其连接在两个第一枢转臂的与固定至第一连杆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之间。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举升收集车,其特征在于,自举升收集车包括根据上文所述的箱体举升装置,其中,箱体举升装置的底部框架固定在自举升收集车的底盘上,并且箱体举升装置的顶部框架上固定有自举升收集车的倾倒装置。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外型美观。箱体举升装置运行后,适于解决在很多情况下卸料高度不匹配的问题。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适于与现有的标准移动箱和自举升收集车进行不同高度的对接。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具有两种对接卸料高度,从而适于适配不同条件下的卸料操作,以解决不同高度对接卸料过程中的抛洒滴漏问题,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提高前端垃圾收运效率,避免前端垃圾收运对接过程中的高度不匹配造成的污水撒漏以及收集对接过程中垃圾的视觉污染和气味污染。附图说明在下面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并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安装有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的自举升收集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自举升收集车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箱体举升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图3的箱体举升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图3的箱体举升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安装有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的自举升收集车在与移动箱对接状态中的侧视图;以及图8是图7的自举升收集车和移动箱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安装有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的自举升收集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自举升收集车的立体图。箱体举升装置1包括:底部框架2;与底部框架2平行的顶部框架3;连接在底部框架2与顶部框架3之间并且支撑顶部框架3的第一枢转臂4和第二枢转臂5。图3是本技术的箱体举升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箱体举升装置的后视图。第一枢转臂4与第二枢转臂5可枢转地互相交叉。第一枢转臂4和第二枢转臂5具有互相成第一角度以将底部框架2与顶部框架3之间的距离最小化的第一位置(如图8所示)以及互相成第二角度以将底部框架2与顶部框架3之间的距离最大化的第二位置(如图1-7所示)。底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3是矩形框架。箱体举升装置1还包括:第一连杆6,其垂直于底部框架2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部框架2中并且适于沿底部框架2的长度方向滑动;以及第二连杆7,其与第一连杆6平行地布置在底部框架2中并且适于沿底部框架2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枢转臂4在端部处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至第一连杆6。第二枢转臂5在端部处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至第二连杆7并且在中间位置(例如图3中的A位置)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枢转臂4。图5是图3的箱体举升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图3的箱体举升装置的立体图。箱体举升装置1还包括:举升杆8,其在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底部框架2,并且在相反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枢转臂4或第二枢转臂5。应当注意,虽然本实施方式中仅示出举升杆8连接至第二枢转臂5,但是举升杆8也可以以相同方式连接至第一枢转臂4。举升杆8适于伸缩以将第一枢转臂4和第二枢转臂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并且适于保持一定长度以将第一枢转臂4和第二枢转臂5固定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从而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固定为最小距离、最大距离、以及最小距离与最大距离之间的任何距离。举升杆8包括液压杆结构。箱体举升装置1还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其布置在底部框架2中的第一连杆6的滑动路径上,用于限制第一连杆6在底部框架2中的滑动范围。箱体举升装置1还包括:第二限位装置,其布置在底部框架2中的第二连杆7的滑动路径上,用于限制第二连杆7在底部框架2中的滑动范围。箱体举升装置1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举升装置包括:/n底部框架;/n与底部框架平行的顶部框架;/n连接在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并且支撑顶部框架的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n其中第一枢转臂与第二枢转臂可枢转地互相交叉;以及/n其中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具有互相成第一角度以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最小化的第一位置以及互相成第二角度以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最大化的第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举升装置包括:
底部框架;
与底部框架平行的顶部框架;
连接在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并且支撑顶部框架的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
其中第一枢转臂与第二枢转臂可枢转地互相交叉;以及
其中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具有互相成第一角度以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最小化的第一位置以及互相成第二角度以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最大化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是矩形框架,并且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杆,其垂直于底部框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底部框架中并且适于沿底部框架的长度方向滑动;
第二连杆,其与第一连杆平行地布置在底部框架中并且适于沿底部框架的长度方向滑动;
其中第一枢转臂在端部处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至第一连杆;以及
其中第二枢转臂在端部处不可相对旋转地固定至第二连杆并且在中间位置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枢转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箱体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举升装置还包括:
举升杆,其在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底部框架,并且在相反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枢转臂或第二枢转臂;以及
其中举升杆适于伸缩以将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并且适于保持一定长度以将第一枢转臂和第二枢转臂固定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从而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之间的距离固定为最小距离、最大距离、以及最小距离与最大距离之间的任何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举升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卿姚永超尤春来
申请(专利权)人: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