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07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其包括驾驶室和内壁安装有铅板的救护舱,所述救护舱设有侧门和后门,所述救护车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至所述救护舱的中前部的移动CT装置;布置在所述救护舱的中后部用于承载患者电动担架;布置在所述救护舱的中后部靠近所述侧门的一侧供医护人员乘用的座椅。其中,所述救护车的总长度小于6米,所述救护舱采用方舱型构造并且通过压制工艺一体成型。通过上述装置或设备的合理布置以及配合使用,实现了在车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救治,同时车身总长度符合小型车辆的标准,更加适用于城市和乡村的道路实况。

Ambulance for stroke emerg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
本技术涉及救护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
技术介绍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群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临床研究显示,脑卒中急救中关键的是采用头部CT扫描确定卒中类型为出血性卒中或缺血性卒中,二者用药正好相反,即出血性卒中应采用收缩血管类药物以减少出血,缺血性卒中应采用扩张血管类药物,因而在确定病症前不可轻易用药。但是一般情况下,CT检查要在患者达到医院后进行,待CT检查结果出来后才能进行诊断,这容易使患者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机,提升了患者的死亡率或者致残率。但是,目前国内外只能采用大中型卡车来承载CT装置,车辆长度基本上超过7米,不适用于我国城市和乡村道路的实际道路情况,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该救护车被构造为将移动CT、电动担架以及座椅等装置集成至方舱型救护舱,使得救护车在实现救护脑卒中患者的同时变得小型化,由此适用范围更广,驾驶人员的选择范围更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其包括驾驶室和内壁安装有铅板的救护舱,所述救护舱设有侧门和后门,所述救护车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至所述救护舱的中前部的移动CT装置;布置在所述救护舱的中后部用于承载患者的担架;布置在所述救护舱的中后部且靠近所述侧门的一侧供医护人员乘用的座椅;在所述救护舱的与所述侧门相对的一侧能够提供急救器材、监测仪器、生化检验设备和急救用品。其中,所述救护车的总长度小于6米,所述救护舱采用方舱型构造并且通过压制工艺一体成型。通过上述装置或设备的合理布置以及配合使用,实现了在车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救治,同时车身总长度符合小型车辆的标准,更加适合城市和乡村的道路实况。优选地,所述座椅被设计为能够调节角度的旋转座椅,所述旋转座椅上配置有三点式安全带。优选地,所述急救器材包括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吸引器、输液泵、氧气瓶、检查灯、锥颅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清创缝合包。优选地,所述生化检验设备包括血糖检测仪、血液监测仪。优选地,在所述救护舱内还配置有生命体征远程传输信息化系统、车载远程会诊系统、蓝牙语音通讯系统。优选地,在所述救护舱内还配置有车载互联网系统、车载电脑工作站、车载实时影像行车记录系统、安卓智能导航系统、蓝牙时间自动采集器、协同远程急救移动平台系统。优选地,所述救护舱内还配置有车载消毒系统。优选地,所述救护舱内还配置有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湿度监测设备和温度监测设备。优选地,所述担架为能够调整不同体位的电动担架。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救护车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驾驶室;2.救护舱;3.移动CT装置;4.电动担架;5.座椅;6.放置平台;7.侧门。具体实施方式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公开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在下文中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尤其是,方向术语“前”指代救护舱靠近救护车车头的方位;方向术语“后”指代救护舱远离救护车车头的方位;方向术语“侧”或“侧向”指代在救护舱内由后向前观察时救护舱的左右手两侧,其中左手边为左侧,右手边为右侧。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的其它方向性术语基本指代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救护车的俯视示意图。由图可见,在本技术的救护车中,驾驶室1和救护舱2分离布置,其中救护舱2采用方舱型箱体构造并且通过压制工艺一体成型。该方舱型箱体结构较其它救护车箱体的形状更加方正(即更加横平竖直),由此在相同的最大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大的工作空间,由于内部空间充足可使多名工作人员互不干扰地实施救护。同时该方舱型结构可增强车辆在通过恶劣条件路面时的安全性及舱体内部的密封性。另外该方舱型结构在保证具有最大空间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隔音性和保温性等优点,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吸收外界给舱体带来的冲击力,使车辆更为安全。优选在救护舱2的中前方位置布置可移动CT装置3。该CT装置3能够借助于外部的或者附接其上的固定工具可拆卸地固定至该救护舱2,例如固定至该救护舱2的底板或者侧面。该固定工具可例如采用“马蹄形”的固定底座,其可将该移动CT装置3的四个轮子固定至救护舱2的底板。该移动CT装置3可选用MCT-I型号的小型移动CT装置,其具有X射线自我防护功能,中心辐射剂量低于40mGy,由此可在救护舱2的内壁四周安装更加轻质的铅板,减轻车体的总重量;同时其外形尺寸较传统使用的CT装置变小,由此实现了救护舱2尺寸的减小,使得救护车的总长度减小到6米以下。持有驾驶证C本的人员即满足驾驶该救护车的条件,可驾驶人员范围扩大。在该救护舱2的中后方位置布置专用于承载脑卒中患者的担架。该担架可选用电动担架4,其可方便快捷地供脑卒中患者上下救护车,同时该电动担架4可调整不同的体位,在紧急情况下可用作急救床使用。在该救护舱2上分别开设后门和侧门7,优选后门供承载患者的电动担架4上下车,侧门7(优选位于救护舱2右侧的靠前位置)供CT装置3上下车。此种结构设计避免了同类成品厢式车产品装卸CT装置时,必须先拆装担架床后装卸CT的繁琐过程,大大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医护人员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在所述救护舱的中后部的靠近上述侧门7的侧边提供供医护人员乘用的座椅5。该座椅5可为能够按需调节角度的旋转座椅,例如在急救处理时,可将座椅5角度调至朝向患者的方向以方便操作,在无需急救时,将座椅5调节至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的方向,从而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性,避免了普通救护车长条座椅侧向乘坐给医护人员带来眩晕等不适情况。另外还为该座椅5增设了三点式安全带,从而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极大地保障了医护人员乘坐以及急救操作的安全性。在所述救护舱2的与所述侧门7相对的侧边可设置承载急救器材、监测仪器、生化检验设备和急救用品等的放置平台6。该急救器材可例如包括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吸引器、输液泵、氧气瓶、检查灯、锥颅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清创缝合包。该生化检验设备包括血糖检测仪、血液监测仪。虽然仅列出了上述仪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或减少配置的仪器。上述设备或者仪器均为用于紧急救护的常用现有设备或仪器。优选地,为了节省救护时间,最好能够将脑卒中患者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至医院,由此可在救护舱2内设置以下智能信息化系统,从而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1.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其既可在车上大屏幕显示,也可实时将车上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远程传输到医院救治中心,医院专家可在任意一台可上网的手机或电脑上实时查看,方便医院专家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包括驾驶室(1)和内壁安装有铅板的救护舱(2),所述救护舱(2)设有侧门(7)和后门,其特征是,所述救护车还包括:/n移动CT装置(3),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至所述救护舱(2)的中前部;/n担架(4),其布置在所述救护舱(2)的中后部用于承载患者;/n座椅(5),其布置在所述救护舱(2)的中后部且靠近所述侧门的一侧供医护人员乘坐;/n在所述救护舱(2)的与所述侧门相对的一侧能够提供急救器材、监测仪器、生化检验设备和急救用品;/n其中,所述救护车的总长度小于6米,所述救护舱(2)采用方舱型构造并且通过压制工艺一体成型;/n其中,在所述救护舱内还配置有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车载移动远程会诊系统、蓝牙语音通讯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包括驾驶室(1)和内壁安装有铅板的救护舱(2),所述救护舱(2)设有侧门(7)和后门,其特征是,所述救护车还包括:
移动CT装置(3),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至所述救护舱(2)的中前部;
担架(4),其布置在所述救护舱(2)的中后部用于承载患者;
座椅(5),其布置在所述救护舱(2)的中后部且靠近所述侧门的一侧供医护人员乘坐;
在所述救护舱(2)的与所述侧门相对的一侧能够提供急救器材、监测仪器、生化检验设备和急救用品;
其中,所述救护车的总长度小于6米,所述救护舱(2)采用方舱型构造并且通过压制工艺一体成型;
其中,在所述救护舱内还配置有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车载移动远程会诊系统、蓝牙语音通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其特征是,所述座椅被设计为能够调节角度的旋转座椅,所述旋转座椅上配置有三点式安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志利于强徐如祥代秋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创动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