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14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0:30
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包括全地型轻型越野车车体,所述的全地型轻型越野车车体的底盘上且位于驾驶座椅的后侧设置有伤员椅,所述底盘上位于所述驾驶员座椅和伤员椅的一侧通过双层架支撑机构设置有能够垂直旋转的双层架,所述的双层架上能够拉出和插入的设置有两层用于承载伤员的伤员承载装置,所述双层架位于驾驶座椅的一端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驱动两层伤员承载装置拉出和插入双层架内的卷扬机驱动机构,所述双层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伤员椅、双层架支撑机构和卷扬机驱动机构的控制盒,以及设置在控制盒上的卷扬机开启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紧急营救时由1名救护人员快速驾驶机车,到受伤人员身边进行营救转运,非战地营救时,也可担负转移伤员的任务。

A transport vehicle for wounded in the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伤员转运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
技术介绍
在救护伤员的远程后送工作中,已经用汽车、火车及飞机运输的方式解决,但是伤员的短途转运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多为用担架抬送,在作战区域或疫区转移集结地等区域运输时,重伤员的运输工作一般要占用4个人以上,速度较慢,且担架员大都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容易出现不可预见的事故,严重延误伤员救治的最佳时间。所以急需研发一种全地形战地伤员转运车,以减少运送人员的数量及非战斗减员,提高伤员的转运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野战状态下能够同时运输三名伤员的战地伤员转运车。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包括全地型轻型越野车车体,所述的全地型轻型越野车车体的底盘上且位于驾驶座椅的后侧设置有伤员椅,所述底盘上位于所述驾驶员座椅和伤员椅的一侧通过双层架支撑机构设置有能够垂直旋转的双层架,所述的双层架上能够拉出和插入的设置有两层用于承载伤员的伤员承载装置,所述双层架位于驾驶座椅的一端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驱动两层伤员承载装置拉出和插入双层架内的卷扬机驱动机构,所述双层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伤员椅、双层架支撑机构和卷扬机驱动机构的控制盒,以及设置在控制盒上的卷扬机开启按钮。所述伤员椅的座位后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铰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伤员椅的靠背的一侧连接一个伤员椅电动推杆的一端,所述伤员椅电动推杆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驾驶座椅后侧的支架上,所述电动推杆的驱动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控制盒。所述的双层架支撑机构包括有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的用于支撑双层架的双层架底托,一端铰接在所述双层架底托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双层架的底端角上的双层架支撑摇杆,以及一端铰接在所述双层架支撑摇杆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双层架底托上用于驱动所述双层架垂直旋转的双层架电动推杆。所述的双层架底托包括有用于支撑双层架的矩形框底托,所述矩形框底托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矩形框底托长边的一个边上垂直设置有电动推杆支架,所述矩形框底托短边的一个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的双层架的底边滑动连接的滚轮,所述双层架支撑摇杆为Π形结构,所述Π形结构的上端的两侧分别铰在所述双层架位于车体前部一端的两个底端角上,所述Π形结构开口端的两个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矩形框底托的两个侧边上,所述双层架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端铰接在位于电动推杆支架一侧的双层架支撑摇杆的中部,所述双层架电动推杆的主体端铰接在所述电动推杆支架的上端。所述的双层架包括具有上下两层支架的双层主框架,所述双层主框架的上下两层支架分别设置有用于滑动推入伤员承载装置的两条下滑道和两条上滑道,所述双层主框架位于车体前部的一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用于安装卷扬机驱动机构的上固定架、中固定架和下固定架,所述双层主框架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双层架底托上的滚轮滑动连接的滑轨。所述的伤员承载装置包括有下层滑动架和设置在所述下层滑动架上的下层带轮铲式担架,上层滑动架和设置在所述上层滑动架上的上层带轮铲式担架,所述下层滑动架通过设置在两侧的下滚轮滑动的连接在双层架的两条下滑道上,并通过铰接在端部的下层担架进口盖板和设置在双层架所对应位置处的下层锁紧装置固定,所述上层滑动架通过设置在两侧的上滚轮滑动的连接在双层架的两条上滑道上,并通过铰接在端部的上层担架进口盖板和设置在双层架所对应位置处的上层锁紧装置固定,双层架中的双层架主框架底部内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与下层滑动架上的直导轨滑动连接的双层架下层滚轮。所述下层滑动架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下导轨,所述下层带轮铲式担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沿所述下导轨滚动的下滑轮,所述上层滑动架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上导轨,所述上层带轮铲式担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沿所述上导轨滚动的上滑轮,所述上层滑动架两侧边还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控制上层滑动架伸出的倾斜度的支撑摆臂的斜导轨。所述支撑摆臂为H结构,所述H结构的两个上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沿所述的斜导轨滚动的摆臂滚轮,所述H结构的两个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双层架位于后部的两个底端上,所述双层架的对应所述两个底端的垂直边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支撑摆臂向双层架的前部旋转的挡块。所述的卷扬机驱动机构包括有上层定滑轮,连接并驱动上层定滑轮的上层卷扬机,下层定滑轮,连接并驱动下层定滑轮的下层卷扬机,其中,所述上层卷扬机和下层卷扬机分别固定在双层架前部的中固定架的上面和下面,所述上层定滑轮固定在双层架前部的上固定架上,所述下层定滑轮固定在双层架前部的下固定架上,所述上层定滑轮上连接钢丝绳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钩住上层带轮铲式担架的上层担架挂钩,所述下层定滑轮上连接钢丝绳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钩住下层带轮铲式担架的下层担架挂钩。本技术的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设置在4×4超轻型全地形车底盘上,以提高复杂地形的越野能力,转运车上搭载2付可升伸缩滑降的担架,用于营救负伤人员,可由1人作为驾驶员操作或1名随行救护人员,单次可运送3名战地伤员,显著提高战场伤员救治效率。本技术紧急营救时由1名救护人员快速驾驶机车,到受伤人员身边进行营救转运,非战地营救时,也可担负转移伤员的任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伤员椅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中双层架、双层架底托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中双层架、双层架底托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双层架底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双层架支撑摇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双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承载装置安装在双层架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下层滑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下层带轮铲式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上层滑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上层带轮铲式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中支撑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层架1-1:上层担架进口盖板1-2:上层滑动架1-21:上滚轮1-22:上导轨1-23:斜导轨1-3:挡块1-4:支撑摆臂1-41:摆臂滚轮1-5:锁紧装置1-6:滑轨1-7:下层担架进口盖板1-8:下层滑动架1-81:下滚轮1-82:下导轨1-83:直导轨1-9:下层带轮铲式担架1-91:下滑轮1-10:双层主框架1-101:下滑道1-102:上滑道1-103:上固定架1-104:中固定架1-105:下固定架1-106:双层架下层滚轮1-11:下层担架挂钩1-12:下层定滑轮1-13:下层卷扬机1-14:上层卷扬机1-15:上层担架挂钩1-16:上层定滑轮1-17:上层锁紧装置1-18:上层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包括全地型轻型越野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地型轻型越野车车体的底盘(10)上且位于驾驶座椅的后侧设置有伤员椅(2),所述底盘(10)上位于驾驶员座椅和伤员椅(2)的一侧通过双层架支撑机构设置有能够垂直旋转的双层架(1),所述的双层架(1)上能够拉出和插入的设置有两层用于承载伤员的伤员承载装置,所述双层架(1)位于驾驶座椅的一端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驱动两层伤员承载装置拉出和插入双层架(1)内的卷扬机驱动机构,所述双层架(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伤员椅(2)、双层架支撑机构和卷扬机驱动机构的控制盒(8),以及设置在控制盒(8)上的卷扬机开启按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包括全地型轻型越野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地型轻型越野车车体的底盘(10)上且位于驾驶座椅的后侧设置有伤员椅(2),所述底盘(10)上位于驾驶员座椅和伤员椅(2)的一侧通过双层架支撑机构设置有能够垂直旋转的双层架(1),所述的双层架(1)上能够拉出和插入的设置有两层用于承载伤员的伤员承载装置,所述双层架(1)位于驾驶座椅的一端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驱动两层伤员承载装置拉出和插入双层架(1)内的卷扬机驱动机构,所述双层架(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伤员椅(2)、双层架支撑机构和卷扬机驱动机构的控制盒(8),以及设置在控制盒(8)上的卷扬机开启按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员椅(2)的座位后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11)铰接在所述底盘(10)上,所述伤员椅(2)的靠背的一侧连接一个伤员椅电动推杆(3)的一端,所述伤员椅电动推杆(3)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驾驶座椅后侧的支架(12)上,所述电动推杆(3)的驱动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控制盒(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架支撑机构包括有固定在所述底盘(10)上的用于支撑双层架(1)的双层架底托(7),一端铰接在所述双层架底托(7)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双层架(1)的底端角上的双层架支撑摇杆(9),以及一端铰接在所述双层架支撑摇杆(9)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双层架底托(7)上用于驱动所述双层架(1)垂直旋转的双层架电动推杆(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架底托(7)包括有用于支撑双层架(1)的矩形框底托(7-1),所述矩形框底托(7-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10)上,所述矩形框底托(7-1)长边的一个边上垂直设置有电动推杆支架(7-2),所述矩形框底托(7-1)短边的一个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的双层架(1)的底边滑动连接的滚轮(7-3),所述双层架支撑摇杆(9)为Π形结构,所述Π形结构的上端的两侧分别铰在所述双层架(1)位于车体前部一端的两个底端角上,所述Π形结构开口端的两个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矩形框底托(7-1)的两个侧边上,所述双层架电动推杆(5)的伸缩杆端铰接在位于电动推杆支架(7-2)一侧的双层架支撑摇杆(9)的中部,所述双层架电动推杆(5)的主体端铰接在所述电动推杆支架(7-2)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地伤员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架(1)包括具有上下两层支架的双层主框架(1-10),所述双层主框架(1-10)的上下两层支架分别设置有用于滑动推入伤员承载装置的两条下滑道(1-101)和两条上滑道(1-102),所述双层主框架(1-10)位于车体前部的一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用于安装卷扬机驱动机构的上固定架(1-103)、中固定架(1-104)和下固定架(1-105),所述双层主框架(1-10)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双层架底托(7)上的滚轮(7-3)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鑫管玉明郭鹏车宏伟赵梦瑶杨欢张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汇龙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