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冷却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71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冷却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该冷却板组件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具有集成进液流道和集成出液流道;多个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与所述集流管相连,以使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所述集成进液流道和所述集成出液流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板组件,通过将多个冷却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与集流管相连,无需设置多个管路,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省了整包成本以及布置空间,并且有利于减少接头数,有效降低了冷却液的泄漏风险,且该冷却板组件的结构简单紧凑。

Cooling plate assembly of battery pack,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的冷却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的冷却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使用时,为保证电池工作在适宜工作温度区间,电池包内会设计热管理系统用于电池包的冷却或者加热。现在的电池包将冷却板布置于电池包内部,各水冷板之间通过多个管路进行连接,连接结构复杂,管路连接位置较多,泄漏风险较大,且冷却液泄漏后直接泄漏到电池包内部,危险系数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的冷却板组件,以简化结构,降低冷却液泄漏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的冷却板组件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具有集成进液流道和集成出液流道;多个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与所述集流管相连,以使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所述集成进液流道和所述集成出液流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管包括:进液段,所述进液段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冷却管的进口端;出液段,所述出液段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冷却管的出口端;连接段,所述连接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100)的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流管(11),所述集流管(11)具有集成进液流道(111)和集成出液流道(112);/n多个冷却管(12),所述冷却管(12)具有冷却流道(121),所述冷却管(12)的进口端(122)和出口端(123)均与所述集流管(11)相连,以使所述冷却流道(121)连通所述集成进液流道(111)和所述集成出液流道(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100)的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管(11),所述集流管(11)具有集成进液流道(111)和集成出液流道(112);
多个冷却管(12),所述冷却管(12)具有冷却流道(121),所述冷却管(12)的进口端(122)和出口端(123)均与所述集流管(11)相连,以使所述冷却流道(121)连通所述集成进液流道(111)和所述集成出液流道(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0)的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12)包括:
进液段(124),所述进液段(124)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冷却管(12)的进口端(122);
出液段(125),所述出液段(125)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冷却管(12)的出口端(123);
连接段(126),所述连接段(126)连接所述进液段(124)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液段(125)的另一端,
所述进液段(124)、所述出液段(125)和所述连接段(126)限定出所述冷却流道(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100)的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段(124)与所述出液段(125)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段(126)延伸为弧形段,所述冷却管(12)为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0)的冷却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出口模块(13),所述进出口模块(13)具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集成进液流道(111)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集成出液流道(112)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昌杨振宇修书董李凯郑慧苗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