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旋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66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旋钮,包括壳体、粗调机构、微调机构和拉线。其中壳体上设有第一拉线孔;粗调机构包括粗调旋钮和与粗调旋钮连接的粗调滚轮,粗调滚轮设于壳体内,粗调旋钮位于壳体外部,当旋转粗调旋钮时,驱动粗调滚轮旋转;微调机构包括微调旋钮和与微调旋钮连接的微调滚轮,微调滚轮设于粗调滚轮内,微调旋钮位于壳体外部;拉线贯穿第一拉线孔和第二拉线孔,并与微调滚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粗调机构少幅旋转即可实现大幅度的调节,节约了调节时间,提高了效率;通过微调机构的大幅旋转,能实现小幅度的调节,适用于需要精准调节的场合,易于达到精准的控制,保证了精准的调节效果。

A kind of adjusting kno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旋钮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调节旋钮。
技术介绍
多数设备上需要用到调节操作装置,用于起到调节作用。比如,摩托车、自行车上的刹车装置,依靠操作手柄来移动刹车线以实现调节刹车力矩;再比如,发动机上的油门、风门,是依靠调节节气门开度以控制气缸的充填量,从而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这些设备,在调节的时,往往只能通过操作手柄来实现拉线的移动,以实现调节,手柄的移动距离与拉线的移动距离是成恒定比例的,当需要大幅度调节或者微量调节时,难以实现,通过手动操作难以达到精准的程度。因此为了省时、高效,提供一种可以不同幅度调节的调节操作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实现拉线不同幅度调节的调节旋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拉线孔;粗调机构,包括粗调旋钮和与所述粗调旋钮连接的粗调滚轮,所述粗调滚轮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容纳空间和第二拉线孔,所述粗调旋钮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当旋转所述粗调旋钮时,驱动所述粗调滚轮旋转;微调机构,包括微调旋钮和与所述微调旋钮连接的微调滚轮,所述微调滚轮设于所述粗调滚轮内,所述微调旋钮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拉线,贯穿所述第一拉线孔和第二拉线孔,并与所述微调滚轮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还包括:离合机构,连接所述粗调机构和所述微调机构,用于联接或分离所述粗调机构与所述微调机构。优选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按压杆,一端轴向贯穿所述微调机构,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部;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按压杆上,用于为按压所述按压杆后提供回弹力;连杆,与所述按压杆连接,并用于卡合或者分离所述粗调滚轮。优选的,所述粗调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粗调滚轮的旋转位置。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微调滚轮的旋转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齿槽,沿所述粗调滚轮的外周表面上设置多个;第一卡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齿槽卡合,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齿槽,沿所述微调滚轮的外周表面上设置多个;第二卡簧,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齿槽卡合,另一端与所述粗调滚轮的内壁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还包括:拉线套管,套设于所述拉线上,一端与调节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本技术,通过粗调机构少幅旋转即可实现大幅度的调节,节约了调节时间,提高了效率;而当需要精准微量调节时,通过微调机构的大幅旋转,能实现小幅度的调节,适用于需要精准调节的场合,易于达到精准的控制,保证了精准的调节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中:410壳体、420粗调机构、421粗调旋钮、422粗调滚轮、423第一定位机构、430微调机构、431微调旋钮、432微调滚轮、433第二定位机构、440离合装置、441按压杆、442复位弹簧、443连杆、451拉线、452拉线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提供一种调节旋钮400,其包括:壳体410,具有容纳空间,壳体410上设有第一拉线孔;粗调机构420,包括粗调旋钮421和与粗调旋钮421连接的粗调滚轮422,粗调滚轮422设于壳体410内,并具有容纳空间和第二拉线孔,粗调旋钮421位于壳体410外部,当旋转粗调旋钮421时,驱动粗调滚轮422旋转;微调机构430,包括微调旋钮431和与微调旋钮431连接的微调滚轮432,微调滚轮432设于粗调滚轮422内,微调旋钮431位于壳体410外部;拉线451,贯穿第一拉线孔和第二拉线孔,并与微调滚轮432连接。其中,壳体410可以安装在设备上,比如车辆上;也可以手持,方便自由移动,比如起重机上。调节装置为能通过调节拉线451长度起到调节作用的装置,比如,与摩托车刹车线配合的胶皮刹、鼓刹等。其中,拉线451可以是刹车线、钢丝线、尼龙绳等等可以拉动缠绕的线体。拉线451的外围可以套设拉线套管452,以卡住拉线451,如图1所示,拉线套管452的一端用于与调节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壳体410连接。如果拉线451为拉直受力状态时,则可以省去拉线套管452。比如调节装置与壳体410保持相对固定,并且拉线451为受力状态时,操作粗调机构420或者微调机构430即能使拉线451移动。其中,粗调滚轮422与壳体410内壁间具有空隙,粗调滚轮422优选为圆柱空心状,拉线451可以绕经粗调滚轮422一圈或者多圈,粗调滚轮422的外周表面可以设置凹槽,以防止拉线451绕经粗调滚轮422后因意外而导致其脱离粗调滚轮422。当旋转粗调旋钮421时,拉线451绕经粗调滚轮422,由于粗调滚轮422具有较大的外周长,因此,通过微量旋转即可达到粗调拉线451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节旋钮,用于与调节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410),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410)上设有第一拉线孔;/n粗调机构(420),包括粗调旋钮(421)和与所述粗调旋钮(421)连接的粗调滚轮(422),所述粗调滚轮(422)设于所述壳体(410)内,并具有容纳空间和第二拉线孔,所述粗调旋钮(421)位于所述壳体(410)外部,当旋转所述粗调旋钮(421)时,驱动所述粗调滚轮(422)旋转;/n微调机构(430),包括微调旋钮(431)和与所述微调旋钮(431)连接的微调滚轮(432),所述微调滚轮(432)设于所述粗调滚轮(422)内,所述微调旋钮(431)位于所述壳体(410)外部;/n拉线(451),贯穿所述第一拉线孔和第二拉线孔,并与所述微调滚轮(43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旋钮,用于与调节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410),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410)上设有第一拉线孔;
粗调机构(420),包括粗调旋钮(421)和与所述粗调旋钮(421)连接的粗调滚轮(422),所述粗调滚轮(422)设于所述壳体(410)内,并具有容纳空间和第二拉线孔,所述粗调旋钮(421)位于所述壳体(410)外部,当旋转所述粗调旋钮(421)时,驱动所述粗调滚轮(422)旋转;
微调机构(430),包括微调旋钮(431)和与所述微调旋钮(431)连接的微调滚轮(432),所述微调滚轮(432)设于所述粗调滚轮(422)内,所述微调旋钮(431)位于所述壳体(410)外部;
拉线(451),贯穿所述第一拉线孔和第二拉线孔,并与所述微调滚轮(43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还包括:
离合机构(440),连接所述粗调机构(420)和所述微调机构(430),用于联接或分离所述粗调机构(420)与所述微调机构(4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440)包括:
按压杆(441),一端轴向贯穿所述微调机构(430),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410)外部;
复位弹簧(442),套设于所述按压杆(44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幸铜郭幸钢郭远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零陵恒远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