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47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属于房屋排水技术领域,包括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包括斜坡和屋沿,屋沿由所述斜坡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形成,屋沿上开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将屋顶雨水排出的排水口;斜坡上间隔开设有输水沟,屋沿上开设有与所述输水沟连通的排水管,且排水管远离所述输水沟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相连通。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流入排水槽后部分暂存于排水槽内,即在屋顶起到初步收集雨水的作用,则排水槽与排水口所连通的外部收集装置相配合共同完成屋顶雨水的收集作业,从而达到提高屋顶雨水收集效率的目的。

A roof draina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排水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屋顶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屋顶排水,是将屋顶的雨、雪水迅速排出,以避免产生屋顶积水。在建筑工程中,屋顶排水分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种方式:(1)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是将屋面板伸出墙外形成挑檐,屋面的雨水经挑檐自由下落。无组织排水易淋湿墙面及门窗;(2)有组织排水,是将屋面按不同坡向划分为若干排水区域,使雨水集中至屋面檐沟或天沟内,再经落水口、落水管等导水装置将雨水导至地面排水系统。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47570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屋顶上方的雨水斗和连接管,雨水斗与连接管相连通,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自动吸气阀,且连接管通过自动吸气阀与悬吊管相连通。建筑的侧壁设置有立管,立管的上端通过弯管与悬吊管相连通,且立管内安装有与外部电控增压泵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当需要排水时,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应立管内的压力值,从而改变增压泵的增压值,进而达到快速顺畅排水的目的。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屋顶上便于安装雨水斗的位置有限,即雨水斗的安装数量有限,且雨水斗的开口面积有限,即雨水斗收集雨水的有效面积有限。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斗收集雨水的效率较低,导致雨水存积于屋顶,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排水结构,通过设置在斜坡上的输水沟以及屋沿上的排水沟相配合,将屋顶的雨水迅速导入排水槽中,再经由排水口排走,从而达到提高屋顶雨水收集效率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包括斜坡和屋沿,所述屋沿由所述斜坡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形成,所述屋沿上开设有排水槽,且所述排水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将屋顶雨水排出的排水口;所述斜坡上间隔开设有输水沟,所述屋沿上开设有与所述输水沟连通的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输水沟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相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不大时,落在斜坡上的雨水经过输水沟的导流作用,流至与输水沟连通的排水管内,最后流入至排水槽中,最后直接经排水口排出。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流入排水槽后部分暂存于排水槽内,即在屋顶起到初步收集雨水的作用,则排水槽与排水口所连通的外部收集装置相配合(例如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建筑屋顶排水系统)共同完成屋顶雨水的收集作业,从而达到提高屋顶雨水收集效率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外侧连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排水管的出水口共同连通,且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槽分别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流至排水管中的雨水能够分流到分流管中,然后流入排水槽内,最后经排水口排出。排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分流管,能够更快地排除屋顶积水,提高屋顶排水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处安装有雨水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斗可以防止固定杂物进入排水口内,避免排水口出现堵塞,同时便于与外部收集装置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底壁外表面涂覆形成有防水二氧化钛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底壁外表面设置有防水二氧化钛层,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雨水从排水槽底面渗透下去,导致屋顶漏水;另一方面经过紫外光的激发,防水二氧化钛层利用其产生的光催化反应,可以把吸附在防水二氧化钛层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气,同剩余的无机物一起可被雨水冲刷干净,从而实现自清洁功能。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隔板与排水槽的侧壁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排水槽两对称侧壁开设有供所述隔板插设的插槽,所述隔板的两侧壁分别插设于相对应的插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隔板两侧壁分别插入对应的插槽内,这样可以固定隔板位置,并方便将隔板从排水槽内拆卸下来,从而方便清除排水槽底面积存的固定杂物;另一方面隔板可以有效地减缓雨水在排水槽内的流速,避免雨水量太大导致排水口无法及时地排出雨水。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渗水孔均匀开设于所述隔板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调控雨水在排水槽内的流速,避免排水口因雨水量过大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雨水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孔处设置有滤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渗水孔处设置有滤网,能够滤除固定杂物,避免固体杂物堵塞渗水孔。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隔板相配合拼接构成方型框架结构并整体罩设于所述排水口的周侧,且相对两所述隔板与排水槽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排水口处的水量进行隔开调控,使得排水口能够快速地排出积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流入排水槽后部分暂存于排水槽内,即在屋顶起到初步收集雨水的作用,则排水槽与排水口所连通的外部收集装置相配合共同完成屋顶雨水的收集作业,从而达到提高屋顶雨水收集效率的目的;(2)隔板上的渗水孔相配合实现调控排水槽内的雨水的目的,同时渗水孔内的滤网起到过滤雨水中杂物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屋顶排水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排水槽底壁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斜坡;2、屋沿;3、排水槽;4、排水口;5、输水沟;6、排水管;7、分流管;8、雨水斗;9、防水二氧化钛层;10、隔板;11、渗水孔;12、插槽;13、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其用于排除屋顶积水,包括有分别朝向屋顶前后两侧倾斜设置的两斜坡1,且两斜坡1分别朝向屋顶的前侧和后侧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有两屋沿2。斜坡1上均沿其倾斜方向延伸开设形成有输水沟5,屋沿2上均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排水管6,且输水沟5的出水口与排水管6的进水口相连通;屋沿2上开设有排水槽3,且排水槽3的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口4,则雨水经由输水沟5和排水管6的引导后,可流入至排水槽3内,再经由排水口4排出至屋顶外部。为了达到提高雨水流通顺畅性的目的,排水管6的外壁焊接固定有分流管7,且分流管7的一端与排水管6连通,另一端连通排水槽3。当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流至排水管6中的雨水能够分流至分流管7中,然后流入排水槽3内,经排水口4排出,进而达到提高屋顶排水效率的目的。排水口4处焊接有雨水斗8,可以防止固定杂物进入排水口4内,避免排水口4出现堵塞。如图3所示,排水槽3底壁外表面涂覆有防水二氧化钛层9,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雨水从排水槽3底面渗透下去,导致屋顶漏水,另一方面经过紫外光的激发,防水二氧化钛层9利用其产生的光催化反应,可以把吸附在防水二氧化钛层9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气,同剩余的无机物一起可被雨水冲刷干净,从而实现自清洁功能。排水槽3内可拆卸连接有4个隔板10,排水槽3两对称侧壁开设有供隔板10插设的插槽12,隔板10的两侧壁分别插设于排水槽3上对应的插槽12内,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包括斜坡(1)和屋沿(2),所述屋沿(2)由所述斜坡(1)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沿(2)上开设有排水槽(3),且所述排水槽(3)的底壁上开设有将屋顶雨水排出的排水口(4);所述斜坡(1)上间隔开设有输水沟(5),所述屋沿(2)上开设有与所述输水沟(5)连通的排水管(6),且所述排水管(6)远离所述输水沟(5)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3)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包括斜坡(1)和屋沿(2),所述屋沿(2)由所述斜坡(1)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沿(2)上开设有排水槽(3),且所述排水槽(3)的底壁上开设有将屋顶雨水排出的排水口(4);所述斜坡(1)上间隔开设有输水沟(5),所述屋沿(2)上开设有与所述输水沟(5)连通的排水管(6),且所述排水管(6)远离所述输水沟(5)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6)的外侧连通有分流管(7),所述分流管(7)的一端与排水管(6)的出水口共同连通,且所述分流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槽(3)分别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4)处安装有雨水斗(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3)底壁外表面涂覆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成明顾庆荣胡晓倩杨勇韦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大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