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84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导流器、能量转换结构以及照明灯,所述雨水收集器固定于墙体上,所述导流器安装于雨水收集器上,所述能量转换结构嵌装于导流器内,所述照明灯安装于导流器下端,且与能量转换结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使用方便、结构精巧,通过其上的屋顶雨水收集进行雨水势能的囤积,并且通过垂直向下的通道供雨水流下,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并且对桨叶形成冲击带动转动从而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可以用于提供照明等功能,有效的利用排水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解决了现有的顶层排水不仅直接将水流倒入地上,造成了地面的雨水囤积,影响行人通过,而且对于雨水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An energy saving device for municipal building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排水设施
,具体为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市政建筑排水系统中,建筑顶层的外墙在排水时,通常不会设立专用的排水通道,因而只有简易的排水口,其在雨水天气能够有效的将屋顶的集水导出,避免了对屋顶的侵蚀,然而,现有的顶层排水不仅直接将水流倒入地上,造成了地面的雨水囤积,影响行人通过,而且对于雨水的利用率较低,不仅未利用其价值而且将其变成了过往行人车辆通行的阻碍,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导流器、能量转换结构以及照明灯,所述雨水收集器固定于墙体上,所述导流器安装于雨水收集器上,所述能量转换结构嵌装于导流器内,所述照明灯安装于导流器下端,且与能量转换结构电性连接;所述能量转换结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转轴、若干结构相同的叶轮、若干结构相同的主动伞齿轮、侧壁箱、竖轴、若干结构相同的从动伞齿轮、发电机以及蓄电池;所述导流器侧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轴承孔,若干所述转轴嵌装于若干所述轴承孔内,若干所述叶轮安装于转轴一端上,且位于导流器内,并由上至下等距排列,若干所述主动伞齿轮安装于若干所述转轴另一端上,所述侧壁箱安装于导流器侧壁面上,所述竖轴垂直活动安装于侧壁箱内,若干所述从动伞齿轮套装于竖轴上,且分别与若干所述主动伞齿轮啮合,所述发电机安装于侧壁箱内,且其驱动端与竖轴连接,所述蓄电池安装于侧壁箱内,且与发电机输出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收集器包括:雨水收集板、L型固定板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雨水收集道;所述雨水收集板固定于墙体上,且其中心开设有凹槽,并且其两侧具有若干结构相同的L型固定板,L型固定板上具有若干螺栓组件,若干所述雨水收集道安装于雨水收集板上,且嵌装于墙体内,并与凹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器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连接件、竖直水道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地下排水管;若干所述连接件安装于雨水收集板下壁,所述竖直水道安装于雨水收集板下壁中心处,且与若干所述连接件固定,并与凹槽连通,若干所述地下排水管与竖直水道下端连接,并且与竖直水道呈垂直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水道为一体成型的不锈钢矩形框架,且其侧壁面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轴承孔,并且通过轴承孔固定转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方便、结构精巧,通过其上的屋顶雨水收集进行雨水势能的囤积,并且通过垂直向下的通道供雨水流下,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并且对桨叶形成冲击带动转动从而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可以用于提供照明等功能,有效的利用排水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解决了现有的顶层排水不仅直接将水流倒入地上,造成了地面的雨水囤积,影响行人通过,而且对于雨水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转轴,2-叶轮,3-主动伞齿轮,4-侧壁箱,5-竖轴,6-从动伞齿轮,7-发电机,8-蓄电池,9-雨水收集板,10-L型固定板,11-雨水收集道,12-连接件,13-地下排水管,14-竖直水道,15-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说明书附图1-3可知,本案为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其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器、导流器、能量转换结构以及照明灯15,雨水收集器固定于墙体上,导流器安装于雨水收集器上,能量转换结构嵌装于导流器内,照明灯15安装于导流器下端,且与能量转换结构电性连接;安装时将雨水收集器安装于建筑一侧,通过雨水收集器收集雨水,并且通过下方的导流器将收集后的雨水汇集形成向下水流,使水的势能转换为向下的动能,水流通过能量转换结构水动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向下水流不断冲击叶轮2,使叶轮2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转动,从而使得其上的主动伞齿轮3转动,主动伞齿轮3与从动伞齿轮6啮合,驱动内部的竖轴5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7的输入端转动,使其旋转产生电能,并且储存至蓄电池8内;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雨水收集器包括:雨水收集板9、L型固定板10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雨水收集道11,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雨水收集板9固定于墙体上,且其中心开设有凹槽,并且其两侧具有若干结构相同的L型固定板10,L型固定板10上具有若干螺栓组件,若干雨水收集道11安装于雨水收集板9上,且嵌装于墙体内,并与凹槽连通,通过雨水收集板9内的凹槽,使其侧的雨水收集道11内的雨水汇入凹槽内,并且集中到凹槽中心。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流器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连接件12、竖直水道14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地下排水管13,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若干连接件12安装于雨水收集板9下壁,竖直水道14安装于雨水收集板9下壁中心处,且与若干连接件12固定,并与凹槽连通,若干地下排水管13与竖直水道14下端连接,并且与竖直水道14呈垂直布置;通过连接件12固定竖直水道14,通过竖直水道14将凹槽中心的雨水导入下方,对其内叶轮2造成冲击后,流入地下排水管13,对周边绿地的土质进行深层补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竖直水道14为一体成型的不锈钢矩形框架,且其侧壁面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轴承孔,并且通过轴承孔固定转轴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方便、结构精巧,通过其上的屋顶雨水收集进行雨水势能的囤积,并且通过垂直向下的通道供雨水流下,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并且对桨叶形成冲击带动转动从而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可以用于提供照明等功能,有效的利用排水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解决了现有的顶层排水不仅直接将水流倒入地上,造成了地面的雨水囤积,影响行人通过,而且对于雨水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导流器、能量转换结构以及照明灯(15),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器固定于墙体上,所述导流器安装于雨水收集器上,所述能量转换结构嵌装于导流器内,所述照明灯(15)安装于导流器下端,且与能量转换结构电性连接;/n所述能量转换结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转轴(1)、若干结构相同的叶轮(2)、若干结构相同的主动伞齿轮(3)、侧壁箱(4)、竖轴(5)、若干结构相同的从动伞齿轮(6)、发电机(7)以及蓄电池(8);/n所述导流器侧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轴承孔,若干所述转轴(1)嵌装于若干所述轴承孔内,若干所述叶轮(2)安装于转轴(1)一端上,且位于导流器内,并由上至下等距排列,若干所述主动伞齿轮(3)安装于若干所述转轴(1)另一端上,所述侧壁箱(4)安装于导流器侧壁面上,所述竖轴(5)垂直活动安装于侧壁箱(4)内,若干所述从动伞齿轮(6)套装于竖轴(5)上,且分别与若干所述主动伞齿轮(3)啮合,所述发电机(7)安装于侧壁箱(4)内,且其驱动端与竖轴(5)连接,所述蓄电池(8)安装于侧壁箱(4)内,且与发电机(7)输出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建筑排水节能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导流器、能量转换结构以及照明灯(15),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器固定于墙体上,所述导流器安装于雨水收集器上,所述能量转换结构嵌装于导流器内,所述照明灯(15)安装于导流器下端,且与能量转换结构电性连接;
所述能量转换结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转轴(1)、若干结构相同的叶轮(2)、若干结构相同的主动伞齿轮(3)、侧壁箱(4)、竖轴(5)、若干结构相同的从动伞齿轮(6)、发电机(7)以及蓄电池(8);
所述导流器侧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轴承孔,若干所述转轴(1)嵌装于若干所述轴承孔内,若干所述叶轮(2)安装于转轴(1)一端上,且位于导流器内,并由上至下等距排列,若干所述主动伞齿轮(3)安装于若干所述转轴(1)另一端上,所述侧壁箱(4)安装于导流器侧壁面上,所述竖轴(5)垂直活动安装于侧壁箱(4)内,若干所述从动伞齿轮(6)套装于竖轴(5)上,且分别与若干所述主动伞齿轮(3)啮合,所述发电机(7)安装于侧壁箱(4)内,且其驱动端与竖轴(5)连接,所述蓄电池(8)安装于侧壁箱(4)内,且与发电机(7)输出端电性连接。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曦王鑫伊丽娜郭大治何清李鑫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津安天津建筑节能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