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志苗专利>正文

一种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4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包括设置于建筑体中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部位于建筑体的楼顶并与楼顶面平齐,所述泄水管的内部具有一根中间管,中间管的顶部与泄水管平齐,中间管的底部伸出于泄水管的下端面,中间管的底部伸出端插入于下水道管中,且中间管的插入端外壁面与下水道管内壁接触,所述泄水管的顶部开口,中间管的顶部为一个锥形面,锥形面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中间管作为排水,将水中的粉尘等固体颗粒与水分离,实现分离排放,并利用中间管作为静音排放,减少噪音,且能够有效导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

A drain structure of low ris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上一般都会设置较多的泄水管,将楼顶上的雨水通过泄水管排放至下水道或者地面上。但是由于雨水或者气流中夹带的粉尘或者垃圾,往往在楼顶聚集大量的灰尘以及垃圾,这些灰尘和垃圾是泄水管顶部进水口主要的因素,因此需要经常人工清理,非常的不便;且雨水排放中夹杂着大量的灰尘以及细小垃圾等,全部排水下水管道会给下水道带来排水压力,如果排放在地面上,则会破坏地面生态,影响美观,且目前的泄水管在排水时,水流大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抗噪性能,以及具有很好的导通能力,防止堵塞,并能够分离雨水与雨水中的灰尘以及小垃圾等,实现分类排放。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包括设置于建筑体中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部位于建筑体的楼顶并与楼顶面平齐,所述泄水管的内部具有一根中间管,中间管的顶部与泄水管平齐,中间管的底部伸出于泄水管的下端面,中间管的底部伸出端插入于下水道管中,且中间管的插入端外壁面与下水道管内壁接触,所述泄水管的顶部开口,中间管的顶部为一个锥形面,锥形面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与中间管内部的排水通道相通,中间管外壁面与泄水管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排废腔,排废腔的顶部具有一个导水口,排废腔的底部开口,所述中间管的锥形面顶部具有一个排废结构,锥形面的两侧设置有导通结构,所述中间管通过一个以上的转动连接件转动装入于排废腔中开设的环形凹槽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水口的底部具有一个进水口,导水口呈喇叭口状,其顶部开口大于进水口的内径,通过导水口将雨水导入到锥形面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废结构包括焊接固定于锥形面顶部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焊接一转动体,转动体的两侧各焊接一刮板,刮板向着远离泄水管的方向延伸,刮板的底部与建筑体的楼顶面接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连接件均包括一固定环,固定环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导通杆,所述导通杆均为弹性金属杆,导通杆的一端部分扣入于环形凹槽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通结构包括粘接固定在排废腔内壁上的弹性金属刮片,弹性金属刮片相对锥形面一侧焊接固定有一个以上的凸点,凸点部分扣入于进水小孔中,所述凸点的头部均为球形凸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中间管作为排水,将水中的粉尘等固体颗粒与水分离,实现分离排放,并利用中间管作为静音排放,减少噪音,且能够有效导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内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建筑体3中的泄水管2,泄水管2的顶部位于建筑体3的楼顶并与楼顶面平齐,泄水管2的内部具有一根中间管4,中间管4的顶部与泄水管2平齐,中间管4的底部伸出于泄水管2的下端面,中间管4的底部伸出端插入于下水道管5中,且中间管的插入端外壁面与下水道管内壁接触,可以转动中间管,但又可以密封;泄水管2的顶部开口,中间管4的顶部为一个锥形面25,锥形面25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与中间管内部的排水通道(未图示)相通,中间管4外壁面与泄水管2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排废腔28,排废腔28的顶部具有一个导水口23,排废腔28的底部开口,中间管4的锥形面25顶部具有一个排废结构,锥形面25的两侧设置有导通结构,中间管4通过一个以上的转动连接件转动装入于排废腔中开设的环形凹槽内,排废腔排出的过滤物可以在下水道管周边聚集,或者在排废腔的输出端放置一个集料盒或者其它的具有储物功能的结构,用于收集过滤物。如图2所示,导水口23的底部具有一个进水口32,导水口23呈喇叭口状,其顶部开口大于进水口32的内径,通过导水口23将雨水导入到锥形面上,楼顶上的水会进入到导水口23内,通过导水口导向直接排放在锥形面25上,通过锥形面上的进水小孔进入到中间管内,通过中间管实现雨水排放,由于中间管排水,这样雨水大部分通过中间管排放,即可利用中空的结构来增加静音效果,实现有效降噪。排废结构包括焊接固定于锥形面顶部的固定杆22,固定杆22的顶部焊接一转动体21,转动体21的两侧各焊接一刮板1,刮板1向着远离泄水管的方向延伸,刮板1的底部与建筑体的楼顶面接触,这样当有出现堵塞情况时,可以人工在底部旋转伸出的中间管,即可使得顶部的刮板转动,进而刮除楼顶顶面上堆积的灰尘以及垃圾,减少进水口处固体物的堆积。其中,转动连接件均包括一固定环27,固定环27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导通杆26,导通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体中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部位于建筑体的楼顶并与楼顶面平齐,所述泄水管的内部具有一根中间管,中间管的顶部与泄水管平齐,中间管的底部伸出于泄水管的下端面,中间管的底部伸出端插入于下水道管中,且中间管的插入端外壁面与下水道管内壁接触,所述泄水管的顶部开口,中间管的顶部为一个锥形面,锥形面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与中间管内部的排水通道相通,中间管外壁面与泄水管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排废腔,排废腔的顶部具有一个导水口,排废腔的底部开口,所述中间管的锥形面顶部具有一个排废结构,锥形面的两侧设置有导通结构,所述中间管通过一个以上的转动连接件转动装入于排废腔中开设的环形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体中的泄水管,泄水管的顶部位于建筑体的楼顶并与楼顶面平齐,所述泄水管的内部具有一根中间管,中间管的顶部与泄水管平齐,中间管的底部伸出于泄水管的下端面,中间管的底部伸出端插入于下水道管中,且中间管的插入端外壁面与下水道管内壁接触,所述泄水管的顶部开口,中间管的顶部为一个锥形面,锥形面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一个以上的进水小孔与中间管内部的排水通道相通,中间管外壁面与泄水管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排废腔,排废腔的顶部具有一个导水口,排废腔的底部开口,所述中间管的锥形面顶部具有一个排废结构,锥形面的两侧设置有导通结构,所述中间管通过一个以上的转动连接件转动装入于排废腔中开设的环形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层建筑的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口的底部具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志苗
申请(专利权)人:莫志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