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302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解决了现阶段的雨水收集结构对建筑楼顶的雨水的收集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装置和雨水井,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安装于建筑楼顶,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池和雨布斗;所述集水池在其顶部设有开口,所述集水池还设有将其内腔的雨水导入所述雨水井的排水管;所述雨布斗将所述建筑楼顶罩合,所述雨布斗具有用于承接雨水的导向锥面,所述雨布斗的底部开设有将雨水导入所述集水池的导水口,所述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对落到建筑楼顶的雨水收集利用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是对雨水进行收集,并经过对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建筑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结构、雨水井、过滤净化装置以及蓄水装置组成。雨水收集结构一般设置在建筑楼顶,且与雨水井连通,将从建筑楼顶收集的雨水输送至雨水井中;过滤净化装置能够将雨水井中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并将过滤净化后的水输送至蓄水装置中进行储存。参阅附图1,一种传统的雨水收集结构,包括设置于建筑屋顶的排水沟5’和将排水沟5’内的水导入雨水井中的排水管道54’。但是由于建筑楼顶并不是光滑的平面,在下雨天时,建筑楼顶会形成小水洼,这一部分水很难通过排水槽被收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所述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对落到建筑楼顶的雨水收集利用率较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装置和雨水井,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安装于建筑楼顶,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池和雨布斗;所述集水池在其顶部设有开口,所述集水池还设有将其内腔的雨水导入所述雨水井的排水管;所述雨布斗将所述建筑楼顶罩合,所述雨布斗具有用于承接雨水的导向锥面,所述雨布斗的底部开设有将雨水导入所述集水池的导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建筑楼顶设置集水池和雨布斗,在下雨天时,雨水落到雨布斗的导向锥面上,并通过导水口进入到集水池内,最终通过排水管进入到雨水井中。这种对雨水的收集方式,能够避免雨水落到建筑楼顶上不平整的表面形成小水洼,能够提升对建筑楼顶的雨水的收集能力,有助于提升对建筑楼顶的雨水的收集利用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布斗包括扇面片、环形导轨和龙骨组件;所述环形导轨绕设于所述集水池的外侧;所述龙骨组件包括支撑于所述扇面片一侧边的固定龙骨、支撑于扇面片另一侧边的驱动龙骨、支撑于所述扇面片且位于所述固定龙骨和所述驱动龙骨之间的移动龙骨;所述驱动龙骨和所述移动龙骨均能够沿所述环形导轨周向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布斗具有收集雨水时的收集状态和不收集雨水时的闲置状态。当雨布斗处于收集状态时,雨布斗整体呈斗状;当雨布斗处于闲置状态时,雨布斗被折叠放置。上述雨布斗的结构设置能够在非雨天将雨布斗折叠起来,方便人员上建筑楼顶对雨水收集装置进行维护和修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龙骨固定于所述建筑楼顶,所述雨水收集装置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龙骨沿所述环形导轨周向滑移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驱动机构切换雨布斗的收集状态和闲置状态,方便上述两种状态的切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龙骨和所述驱动龙骨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防水通槽以及防水凸条;所述防水通槽开设于所述固定龙骨朝向所述驱动龙骨的侧面且沿所述固定龙骨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防水凸条设于所述驱动龙骨朝向所述固定龙骨的侧面且能够嵌入所述防水通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龙骨和驱动龙骨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有助于提升雨布斗处于收集状态时的密封性能,密封结构采用防水通槽和防水凸条的结构,通过在固定龙骨和移动龙骨之间形成回形间隙,能够降低雨水通过固定龙骨和移动龙骨之间的间隙发生泄漏的概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池在其内腔底面设有隔水环,所述隔水环将所述集水池的内腔分隔成位于隔水环内侧的第一集水槽以及位于所述隔水环外侧的第二集水槽,所述导水口在水平面的投影均落入所述第一集水槽的底面;所述排水管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水槽的第一排水管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二集水槽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集水槽的底面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排水管配合的虹吸雨水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池的结构设置使得从雨布斗上收集的雨水都回积聚在第一集水槽中,由于第一集水槽中设有虹吸雨水头,第一集水槽内的雨水能够通过虹吸作用被快速地排出。当雨水量较大时,且第一集水槽内第一排水管暂时无法满足雨水排量时,第一集水槽内的雨水通过隔水环的上边沿溢流至第二集水槽内,并且通过第二排水管排入雨水井内。上述集水池的结构设定使得具有上述集水池的雨水收集装置的排水能力较为理想,适用范围较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排水管套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排水管设置在第一排水管的外侧,使得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结构紧凑度提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水管具有第一水平管,所述第二排水管具有第二水平管,所述第二水平管内设有支撑所述第一水平管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内管和多个第一吊箍;所述支撑内管安装于所述第二水平管的内壁,所述支撑内管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下端开口的支撑滑槽;多个所述第一吊箍沿所述第一水平管的长度方向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水平管,所述第一吊箍顶部具有能够沿所述支撑滑槽滑移的滑移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排水管具有第一水平管,第二排水管具有第二水平管,并且通过支撑组件实现第二水平管对第一水品管的支撑。其中,上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内环和多个第一吊箍,且第一吊箍中的滑移块能够沿支撑内的支撑滑槽进行滑移,使得第一水平管安装至第二水平管内会较为方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内管的外侧壁铺设有缓冲垫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排水管和虹吸雨水头相互配合组合成虹吸式排水结构,使得雨水能够快速从第一集水槽内排出,但是在排水过程中,第一排水管会发生振动,因此通过设置一层缓冲垫,能够对第一排水管的振动进行缓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池在所述第二集水槽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的第二排水口,所述集水池在第二排水口处安装有过滤雨水的过滤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的设置能够对进入第二排水管的雨水进行过滤,减少进入到第二排水管内的杂质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筑楼顶为圆形楼顶,所述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在所述建筑楼顶的边沿周向开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底部连接有将所述排水沟内的雨水导入所述雨水井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沟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过滤网布、砂石层、种植土层,所述排水沟内还种植有植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量较大,且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已经无法负荷建筑楼顶承接的雨水量时,雨水会从集水池中溢出,最终进入到排水沟内并通过排水管道排入雨水井中。同时,由于排水沟内种植有植株,在恶劣天气时,雨布斗可以通过处于集水状态将植株罩合对植株进行防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池和雨布斗,通过雨布斗将雨水进行收集后通过集水池将雨水输送至雨水井中,有助于提升雨水收集装置对雨水的收集利用率;2、雨布斗包括扇面片、环形导轨和龙骨组件,使得雨水斗具有收集雨水的收集状态和未收集雨水的折叠状态,从而使得在未收集雨水时,方便人员登上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装置(6)和雨水井(7),所述雨水收集装置(6)安装于建筑楼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装置(6)包括集水池(1)和雨布斗(3);所述集水池(1)在其顶部设有开口,所述集水池(1)还设有将其内腔的雨水导入所述雨水井(7)的排水管;所述雨布斗(3)将所述建筑楼顶罩合,所述雨布斗(3)具有用于承接雨水的导向锥面(311),所述雨布斗(3)的底部开设有将雨水导入所述集水池(1)的导水口(3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装置(6)和雨水井(7),所述雨水收集装置(6)安装于建筑楼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装置(6)包括集水池(1)和雨布斗(3);所述集水池(1)在其顶部设有开口,所述集水池(1)还设有将其内腔的雨水导入所述雨水井(7)的排水管;所述雨布斗(3)将所述建筑楼顶罩合,所述雨布斗(3)具有用于承接雨水的导向锥面(311),所述雨布斗(3)的底部开设有将雨水导入所述集水池(1)的导水口(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布斗(3)包括扇面片(31)、环形导轨和龙骨组件;所述环形导轨绕设于所述集水池(1)的外侧;所述龙骨组件包括支撑于所述扇面片(31)一侧边的固定龙骨(34)、支撑于扇面片(31)另一侧边的驱动龙骨(36)、支撑于所述扇面片(31)且位于所述固定龙骨(34)和所述驱动龙骨(36)之间的移动龙骨(35);所述驱动龙骨(36)和所述移动龙骨(35)均能够沿所述环形导轨周向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龙骨(34)固定于所述建筑楼顶,所述雨水收集装置(6)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龙骨(36)沿所述环形导轨周向滑移的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龙骨(34)和所述驱动龙骨(36)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防水通槽(341)以及防水凸条(361);所述防水通槽(341)开设于所述固定龙骨(34)朝向所述驱动龙骨(36)的侧面且沿所述固定龙骨(34)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防水凸条(361)设于所述驱动龙骨(36)朝向所述固定龙骨(34)的侧面且能够嵌入所述防水通槽(3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节能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1)在其内腔底面设有隔水环(11),所述隔水环(11)将所述集水池(1)的内腔分隔成位于隔水环(11)内侧的第一集水槽(12)以及位于所述隔水环(11)外侧的第二集水槽(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志忠朱东伟杨汶雨刘爱玲崔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