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及叠合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47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28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叠合墙,包括:本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本体上并用于连接保温件的连接组件,在所述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本体能够站立在模台上的支撑脚。本申请能够实现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第一墙板上的钢筋网片和保温板能够随第一墙板一同翻转。

Connecting device and laminated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装置及叠合墙
本申请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叠合墙。
技术介绍
目前,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一般为中空预制构造,包括第一面墙板、第二面墙板、钢筋网片和保温板,钢筋网片成型于第二面墙板内,保温板一般安装在第一面墙板与第二面墙板之间。目前,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的生产方式一般为,将钢筋网片和保温板安装于第二面墙板,将保温连接件插入浇筑好的第一面墙板内,然后采用翻转机对第一面墙板进行翻转,将第一面墙板覆盖在保温板、钢筋网片和第二面墙板上,并使保温连接件穿过钢筋网片和保温板上预留的孔与第二面墙板连接。在使保温连接件与上述预留的孔进行配合时,特别是在保温连接件有多个时,通过翻转机实现保温连接件与上述预留的孔之间的准确定位比较困难,增加了生产难度,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及叠合墙,以解决目前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生产难度较高进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包括:本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本体上并用于连接保温件的连接组件,在所述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本体能够站立在模台上的支撑脚。优选地,所述支撑脚为爪状结构。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支撑脚设计为爪状结构,不但能够使本体稳定的竖立在模台上,而且使支撑脚在第一墙板内所占据的体积较小,进而使支撑脚对第一墙板整体结构强度影响较小。优选地,所述本体为杆件,所述支撑脚包括多个指部,各所述指部向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相对所述杆件倾斜延伸。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多个可为至少两个,优选为三个,以使得本体能够获得较稳定的支撑。优选地,所述指部具有靠近所述连接组件设置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连接组件设置的游离端,所述指部从所述连接端到所述游离端形成逐渐收缩的锥形。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保证通过支撑脚实现本体稳定站立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支撑脚所占体积。优选地,在所述指部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安装有定位盘,在所述定位盘的底面为用于水平设置的平面。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该定位盘,使本体能够更稳定的站立,进而进一步使在浇筑第一墙板的过程中本体难以被压倒。优选地,所述指部为可伸缩结构。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可通过调整各指部的长度调整本体的位置以尽可能使本体保持竖直。优选地,所述本体为杆件,支撑脚包括限位部,限位部在垂直于所述杆件的方向上或相对于所述杆件倾斜的方向上从所述杆件上凸出。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提高了支撑脚在第一墙板内的锚固效果;可优选地使限位部为上述指部的一部分,即可使限位部为多个,也可使限位部为一个单独的结构而使各指部固定于该限位部上。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用于安装连接组件的外螺纹杆和安装于所述支撑脚的内螺纹管,所述外螺纹杆与所述内螺纹管螺纹连接以调整本体的长度。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通过调整本体的长度,以使连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叠合墙的生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夹持网件的网件连接单元和用于夹持板件的板件连接单元,所述板件连接单元位于所述网件连接单元与所述支撑脚之间。优选地,所述网件连接单元包括第一网件连接件和第二网件连接件,所述本体为杆件,所述第一网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网件连接件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列以将网件夹持在所述第一网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网件连接件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网件夹持在第一网件连接件和第二网件连接件之间,墙板单元在翻转时使网件难以在垂直于本体的方向上相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装置窜动,使网件与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地,所述第一网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网件连接件均为垂直于所述本体设置的板件。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一网件连接件和第二网件连接件设计为板件,增大了第一网件连接件和第二网件连接件与网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网件与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地,所述板件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板件连接件和第二板件连接件,所述本体为杆件,所述第一板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板件连接件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列以将板件夹持在所述第一板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板件连接件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板件夹持在第一板件连接件和第二板件连接件之间,在墙板单元在翻转时使板件难以在垂直于本体的方向上相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装置窜动,使板件与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件连接件和第二板件连接件均为垂直于所述本体设置的板件。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一板件连接件和第二板件连接件设计为板件,增大了第一板件连接件和第二板件连接件与板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板件与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上述第一网件连接件、第二网件连接件、第一板件连接件和第二板件连接件与本体的连接方式优选为螺纹连接,当然也可为卡接等连接方式。优选地,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支撑脚的一端形成尖端。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减小本体插入第二墙板中时的阻力。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叠合墙,包括第一墙板和保温件,以及上述的连接装置,所述支撑脚位于所述第一墙板中,所述保温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装置及叠合墙,通过采用支撑脚,使在浇筑第一墙板时,支撑脚能够被包裹在第一墙板中,通过采用连接组件,使保温件能够安装在本体上,对保温件与保温连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进而实现第一墙板、连接装置及保温件能够连为一体形成墙板单元,并能够一同翻转以与第二墙板连接,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通过翻转机对保温连接件与上述预留的孔之间进行定位的方式,进而降低了叠合起的生产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中难以对保温连接件与上述预留的孔之间准确定位,在保温连接插入上述预留的孔的过程中可能对保温板或钢筋网造成损坏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通过采用支撑脚使得在浇筑第一墙板的过程中,本体难以被混凝土压倒,进而使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装置将第一墙板和保温件连为一体得以实现,并且使该支撑脚形成位于第一墙板内的锚固结构,使本体与第一墙板之间难以分离,进而保证墙板单元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转得以实现;并且,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装置通过连接组件与保温件连接还能够对保温件在叠合板厚度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进而在与第二墙连接后,通过连接组件并结合本体在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的尺寸能够对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装置上,还可附加其他生产施工所需的组合件;通过将支撑脚设计为爪状结构,不但能够使本体稳定的竖立在模台上,而且使支撑脚在第一墙板内所占据的体积较小,进而使支撑脚对第一墙板整体结构强度影响较小。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510),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本体(510)上并用于连接保温件的连接组件,在所述本体(510)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本体(510)能够站立在模台上的支撑脚(520),所述支撑脚(520)为爪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510),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本体(510)上并用于连接保温件的连接组件,在所述本体(510)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本体(510)能够站立在模台上的支撑脚(520),所述支撑脚(520)为爪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10)为杆件,所述支撑脚(520)包括多个指部(522),各所述指部(522)向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方向相对所述杆件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522)具有靠近所述连接组件设置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连接组件设置的游离端,所述指部(522)从所述连接端到所述游离端形成逐渐收缩的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部(522)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安装有定位盘(570),在所述定位盘(570)的底面为用于水平设置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522)为可伸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马云飞马钊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