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预制件及装配式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46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预制件及装配式建筑物,该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包括楼板和两层预制墙板。其中,楼板位于相邻的上下两层预制墙板之间,包括预制层和现浇层;各层预制墙板包括板本体和呈条状并一体设置于板本体顶端的支撑耳,该支撑耳自板本体向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出,宽度大于或等于楼板的搁置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直接在板本体上一体预制支撑耳,故,在施工时,楼板的端部具有足够的搁置长度,无需使用支撑系统,避免现场支模,简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工期和成本,且在使用过程中在保持原有承载力的基础上,提高楼板的承载力,最终实现装配式建造技术的一个质的突破。

A kind of interlayer connection node, prefabricated part and prefabricated building of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预制件及装配式建筑物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预制件及装配式建筑物。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通常是指在施工地上由预制构件装配而成的建筑。其中,装配式建筑可以分为全装配式建筑和装配整体式建筑,目前更常见的是装配整体式建筑。以装配整体式建筑为例,当前的装配式建筑最常采用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承重墙板、预制梁下挂非承重墙板、楼板、预制梁、预制楼梯、预制阳台和预制空调板等。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些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的预制构件连接为一体。其中,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也即上下层墙板的连接以及墙板与楼板的连接处尤为重要。目前的板材建筑结构中,楼板通常需在预制混凝土承重墙板上有一定的搁置长度,且传统的预制混凝土墙板与楼板的四面出筋,实际安装过程中,楼板往往没有足够的搁置长度,为此施工时常需增设临时支撑装置及防漏浆的模板等,然而这样,不仅楼板伸出的钢筋容易碰撞到预制件,且显然楼板连接的施工难度增大,装配进度受到影响。虽然,双面叠合承重墙板能解决上述问题,但因其连接上下层墙板的钢筋在双面叠合承重墙板的中间空腔内,钢筋在该承重墙板平面外折弯时的有效高度降低,从而导致该承重墙板的平面外抗弯承载力降低,无法完全达到现浇的承重墙板同等的承载力。总之,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墙板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用以解决现有墙体的层间连接点处的抗弯承载力不足,连接难度大,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安全性高、装配效率高的要求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该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包括楼板和两层预制墙板;所述楼板,位于相邻的上下两层所述预制墙板之间,包括预制层;各层所述预制墙板包括:板本体,埋设有连接结构;及支撑耳,呈条状,自所述板本体向所述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出,并一体设置于所述板本体顶端,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楼板的搁置长度;其中,所述预制层的端部支承于下层的所述预制墙板的所述支撑耳上;上下两层所述预制墙板的所述板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成整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楼板还包括现浇层,所述现浇层通过浇注预定材料形成于所述板本体的顶部和所述预制层的外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耳的长度与所述板本体的长度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耳内预埋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横向设置的加强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耳呈一字型的条状,或者所述支撑耳由多个耳块一字间隔排开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耳的横截面形状与装修工程中目标石膏线或吊顶的截面形状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耳设有2个,各所述支撑耳分别由所述板本体的两侧向所述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或者,所述支撑耳设有1个,所述支撑耳由所述板本体的其中一侧向所述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预制件,用以解决现有预制件的承载力小,连接难度大,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安全性高、装配效率高的要求的技术问题。为解决该技术问题,该预制件包括预制本体和支撑耳;所述支撑耳,向所述预制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一体设置于所述预制本体顶端,宽度大于或等于目标物的搁置长度,用于支承所述目标物的端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件为预制墙板,所述预制本体为板本体;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件为预制梁,所述预制本体为梁本体。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物,该装配式建筑物包括上述的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本技术提供的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预制件及装配式建筑物,通过在板本体的顶端一体设置呈条状的支撑耳,其中,该支撑耳自板本体向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出,宽度大于或等于楼板的搁置长度,由此,预制件的抗弯承载力提高,也方便连接;在装配施工时,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及装配式建筑物中楼板端部即可有足够的搁置长度;不仅如此,因支撑耳可以直接在工厂中与板本体一体预制,故,施工时无需使用支撑系统,避免现场支模,简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工期和成本,且可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在保持原有承载力的基础上,提高楼板的抗弯承载力以及楼板端部的抗剪承载力,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安全性高、装配效果高等要求,最终实现装配式建造技术的一个质的突破。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的内部结构图;图2是图1中预制墙板的主视图,其中,该预制墙板设有两个支撑耳;图3是图2中预制墙板的左视图;图4是图2中预制墙板A-A剖面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的内部结构图;图6是图5中预制墙板的左视图,其中,该预制墙板设有一个支撑耳;图7是图5中预制墙板A-A剖面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制梁设有两个支撑耳时的侧视图。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100-楼板、110-预制层、120-现浇层;200-预制墙板、210-板本体/预制本体、220-支撑耳、221-加强件、2211-加强段、230-连接结构、231-套筒、232-加强筋;300-预制梁、310-梁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其中,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应当理解地,下面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为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总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需说明的是,该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主要适用于民用建筑,当然,还可适用于其它合适的装配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和两层预制墙板;/n所述楼板,位于相邻的上下两层所述预制墙板之间,包括预制层;/n各层所述预制墙板包括:/n板本体,埋设有连接结构;及/n支撑耳,呈条状,自所述板本体向所述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出,并一体设置于所述板本体顶端,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楼板的搁置长度;/n其中,所述预制层的端部支承于下层的所述预制墙板的所述支撑耳上;上下两层所述预制墙板的所述板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成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和两层预制墙板;
所述楼板,位于相邻的上下两层所述预制墙板之间,包括预制层;
各层所述预制墙板包括:
板本体,埋设有连接结构;及
支撑耳,呈条状,自所述板本体向所述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出,并一体设置于所述板本体顶端,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楼板的搁置长度;
其中,所述预制层的端部支承于下层的所述预制墙板的所述支撑耳上;上下两层所述预制墙板的所述板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还包括现浇层,所述现浇层通过浇注预定材料形成于所述板本体的顶部和所述预制层的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耳的长度与所述板本体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耳内预埋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横向设置的加强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则森王宁孙占琦王洪欣王义王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