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3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结构建筑建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其包括框架结构和位于框架结构两侧的钢筋桁架板,所述框架结构外侧设有框架模板,所述框架模板包括两侧模板和一底模板,所述侧模板一侧设置楼承板,所述侧模板上端与所述楼承板上表面高度相当;包括设有支撑钢筋桁架板端部的第一支撑件,所述钢筋桁架端部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上方。通过连接筋连接框架结构两侧的钢筋桁架板,连接筋连接简单方便易操作,而且使得浇筑混凝土凝固后的楼层板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通过第一支撑件支撑使得钢筋桁架板侧边部与侧模板之间的错位较小,成型后的楼层板节点部位比较平整。

A joint structure of steel truss plate and Frame Formwork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结构建筑建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水平结构模板工程目前普遍采用搭设排架支撑,辅设木方及胶合板或模板。其工艺原理通过设置排架支撑体系为底模板提供支撑,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995081,专利名称: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多排纵向钢筋桁架和多排横向分布钢筋组成的钢筋网架,钢筋网架和可拆卸模板结合实现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的少支撑施工方案,减少水平结构施工时脚手架的使用。上述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施工时,需要将伸出模板50-55mm钢筋桁架搭接在钢筋梁框架上,还需要安装角模板和定位销进行支撑定位,并且沿单位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螺栓。因此,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的施工存在如下问题: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安装节点复杂,连接强度低,承重能力较弱;另外需要单独设置快速支撑和稳定斜撑来稳定整体模板,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其能够实现钢筋桁架与框架结构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较高效的施工效率,同时大大减少了支撑件的使用。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和位于框架结构两侧的钢筋桁架板,所述钢筋桁架板包括楼承板、楼承板一侧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桁架;所述框架结构外侧设有框架模板,所述框架模板包括两侧模板和一底模板,所述侧模板一侧设置楼承板,所述侧模板上端与所述楼承板上表面高度相当;包括设有支撑钢筋桁架板端部的第一支撑件,所述钢筋桁架端部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方。本技术通过可拆卸钢筋桁架板采用小面积现场拼装的方法,使得钢筋桁架板的吊运和拼装都比较方便简单,通过连接筋连接框架结构两侧的钢筋桁架板,连接筋连接简单方便易操作,而且使得浇筑混凝土凝固后的楼层板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通过第一支撑件支撑使得钢筋桁架板侧边部与侧模板之间的错位较小,并通过支撑件传导到相邻钢筋桁架板上,使得相邻楼承板彼此相互支撑,拼接错缝减小,成型后的楼层板节点部位比较平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位于钢筋桁架与楼承板之间并可抵触楼承板上侧。在钢筋桁架楼承板上设置支撑座弥补钢筋桁架与楼承板之间存在的间隙,将楼承板的支撑架支撑的作用力经过支撑座传递到钢筋桁架上,减少楼承板受力作用,较少变形使得,避免现浇混泥土漏浆现象出现以及使得混凝土成型后楼层面平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包括相连接的横向支撑筋和竖向支撑筋,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所述横向支撑筋、竖向支撑筋分别相应与上弦钢筋、下弦钢筋连接,所述横向支撑筋或者竖向支撑筋设有支撑脚。通过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和支撑座的连接能够固定上下弦钢筋的空间分布,保证结构性功能不受损害。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开有安装孔,所述支撑座部分插入安装孔与支撑脚连接,或者所述支撑脚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座部分卡入安装槽与支撑脚连接。支撑脚插接或者卡接连接快速、稳定,方便操作,而且使得支撑脚制作简单。进一步地,支撑座相应部分弯折形成支撑脚。避免支撑脚的人工安装,而且支撑强度大。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外侧设有框架模板,所述框架模板包括侧模板,所述侧模板与楼承板端部设有间隙,间隙上侧覆盖有封堵板。本技术,楼承板和侧模板存在间隙使钢筋桁架板拼接铺设时方便快捷,减少因拼接精度和楼板加工精度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过螺钉将封堵板固定在间隙上简单方便快捷,能有效的因间隙产生的漏浆现象。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模板包括由支撑架支撑的底模板,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本技术单个钢筋桁架板侧边部与框架模板共用支撑架,无需单独设置支撑架,使得浇筑的混凝土楼板与框架梁过度良好,连接可靠,成型后的楼板整体性好、抗震抗冲击性好、防水性好。进一步地,所述侧模板设有侧框,所述底模板设有底框,所述底框分别与两侧框连接。本技术通过底框和侧框连接,使得模板连接快速稳定,而且底框和侧框大大提高模板的强度,减少支撑结构,实现快拆快装、重复利用,大大降低施工成本。进一步地,所述侧框包括上侧框和下侧框,所述上侧框和下侧框的横切面呈直角或者呈槽型,分别覆盖侧模板的部分侧面和上端面或者下端面。侧框对模板端部、边部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了侧板的使用次数,降低材料成本投入。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框设有向上突出的挡板,所述挡板一侧与现浇混凝土接触,所述挡板上端与楼承板上表面高度相当。挡板不仅增加了侧模板的强度和竖向的抗弯能力,而且混凝土浇筑时成型较好、便于脱模。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框和下侧框分别设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或者/和下连接板,分别与竖向设置的框支撑件连接。上、下连接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大大提高侧模板的刚强度,减少变形和失效,也应为强度、刚度大可以减少支撑结构的设置,方便拆装,同时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与框支撑件配合提高对楼承板端部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框支撑件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部分的长度可调节。侧框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侧板,提高侧框的利用率,减少固定成本的投入。进一步地,所述框支撑件至少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或者/和下连接板螺纹连接,或者所述框支撑件至少一端配合有调节螺母。框支撑件设置简单、调节方便,可以使用标准件,投入低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1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梁结构节点示意图;图3实施例楼承板抵触于侧模板一侧拼接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例第一支撑件结构示意图;图5实施例第二支撑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可拆卸钢筋桁架楼承板与梁的框板结合模安装节点结构示意图;图7为梁的框板结合模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梁的框板结合模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框板结合模拼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框板结合模拼装侧面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框板结合模拼装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中设有支撑座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中支撑座与支撑脚连接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中支撑座与支撑脚卡接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中横向支撑筋弯折形成支撑脚结构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中设有安装孔的支撑脚侧视图;图17为实施例中设有安装槽的支撑脚侧视图。图中:1-钢筋桁架、11-下弦钢筋、12-上弦钢筋、13-腹杆钢筋、14-上锚固筋、15-下锚固筋、2-楼承板、20-钢筋桁架板、21-上连接筋、22-下连接筋、23-第一倾斜部、24-第二倾斜部、25-封堵板、3-支撑件、4-连接件、5-框架结构、51-通筋、6-支撑架、61-支撑杆、7-框架模板、71-底模板、72-侧模板、712-底板、711-底框、72-侧模板、721-上侧框、722-下侧框、723-侧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包括框架结构(5)和位于框架结构(5)两侧的钢筋桁架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板(20)包括楼承板(2)、楼承板(2)一侧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桁架(1);/n所述框架结构(5)外侧设有框架模板(7),所述框架模板(7)包括两侧模板(72)和一底模板(71),所述侧模板(72)一侧设置楼承板(2),所述侧模板(72)上端与所述楼承板(2)上表面高度相当;/n包括设有支撑钢筋桁架板(20)端部的第一支撑件(81),所述钢筋桁架(1)端部设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81)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4 CN 20182085262731.一种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包括框架结构(5)和位于框架结构(5)两侧的钢筋桁架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板(20)包括楼承板(2)、楼承板(2)一侧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桁架(1);
所述框架结构(5)外侧设有框架模板(7),所述框架模板(7)包括两侧模板(72)和一底模板(71),所述侧模板(72)一侧设置楼承板(2),所述侧模板(72)上端与所述楼承板(2)上表面高度相当;
包括设有支撑钢筋桁架板(20)端部的第一支撑件(81),所述钢筋桁架(1)端部设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81)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设有支撑脚(103),所述支撑脚(103)位于钢筋桁架(1)与楼承板(2)之间并可抵触楼承板(2)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包括相连接的横向支撑筋(102)和竖向支撑筋(101),所述钢筋桁架(1)包括上弦钢筋(11)、下弦钢筋(12)以及腹杆钢筋(13),所述横向支撑筋(102)、竖向支撑筋(101)分别相应与上弦钢筋(11)、下弦钢筋(12)连接,所述横向支撑筋(102)或者竖向支撑筋(101)设有支撑脚(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03)开有安装孔(1031),所述支撑座(10)部分插入安装孔(1031)与支撑脚(103)连接,或者所述支撑脚(103)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座(10)部分卡入安装槽与支撑脚(10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支撑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座(10)相应部分弯折形成支撑脚(103)。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德叶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益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