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11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架和第一转轴限位部。所述支撑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以及在柱状表面开设的燕尾状开口,燕尾状开口的下侧开口相对于转轴限位部的长度方向斜向延伸;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限位部的凹槽中,第一支杆能够以弹性抵接燕尾状开口外侧边沿的方式切换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阻尼支撑部件结构简单,通过支撑架与转轴限位部相配合,实现对智慧黑板的支撑,在支撑智慧黑板的同时可以阻尼调整俯仰角度。

A damping support component of intelligent black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
本技术属于教育演示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
技术介绍
智慧黑板采用触控技术将传统的手写板和多媒体显示屏相结合,在板书和多媒体应用之间轻松切换。同一块区域既可以像普通黑板一样,进行正常书写,也可以观看视频、图片、动画等各种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现有技术中,一些智慧黑板挂置在墙壁上,不便于移动位置,也不能调整俯仰角度。为了便于移动,出现了供智慧黑板单独使用的落地支架,而落地支架结构复杂,智慧黑板只能与落地支架一起整体移动,智慧黑板的俯仰角度的难于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智慧黑板的支撑结构复杂、难于移动且俯仰角度不便于调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架和第一转轴限位部,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杆,在第一支杆的端部上设置有朝向第一支杆侧部伸出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支撑架在同一支撑架平面内;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呈柱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以及在柱状表面与凹槽的长度方向大体同向设置的燕尾状开口,所述燕尾状开口的宽度方向的最上端位于在第一转轴限位部的柱状表面的宽度方向的顶部,燕尾状开口的下侧开口相对于第一转轴限位部的长度方向斜向延伸;所述支撑架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限位部的凹槽中,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能够将支撑架可转动的固定在智慧黑板的背部,所述燕尾状开口设置在支撑架的外侧,所述燕尾状开口的开口交叉部朝向所述支撑架设置,与第一转轴相连的第一支杆能够以弹性抵接燕尾状开口外侧边沿的方式切换位置。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包括与第一支杆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杆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一转轴协同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为转轴或轴孔。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朝向第二支杆侧部伸出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同一支撑架平面内,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二转轴限位部,第二转轴限位部具有与第一转轴限位部相同的结构,第二转轴限位部的燕尾状开口的开口交叉部与第一转轴限位部的燕尾状开口的开口交叉部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架的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转轴限位部的凹槽中,所述第二转轴限位部能够将支撑架可转动的固定在智慧黑板的背部,第二转轴限位部的燕尾状开口设置在支撑架的外侧,第二转轴限位部的燕尾状开口的开口交叉部靠近所述支撑架设置,与第二转轴相连的第二支杆能够以弹性抵接燕尾状开口外侧边沿的方式切换位置。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弹性支撑在第一转轴限位部和第二转轴限位部之间。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平行,第一转轴与第一支杆垂直,第二转轴月第二支杆垂直。进一步,所述第一转轴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支撑架平面形成有夹角,所述第一定位杆从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的一端伸出;和/或,第二转轴末端还连接有第二定位杆,第二定位杆与所述支撑架平面形成有夹角,所述第二定位杆从所述第二转轴限位部的一端伸出。进一步,所述转轴限位部呈方柱状,所述燕尾状开口由交叉的上侧开口和下侧开口构成,上侧开口和下侧开口交叉形成开口交叉部,所述上侧开口横穿所述转轴限位部的顶壁,并相对于所述转轴限位部的长度方向切斜设置,下侧开口形成在所述转轴限位部的侧壁,从所述侧壁的顶部向下斜向延伸。进一步,所述转轴限位部呈方柱状,所述燕尾状开口由交叉的上侧开口和下侧开口构成,上侧开口和下侧开口交叉形成开口交叉部,所述上侧开口横穿所述转轴限位部的顶壁,并相对于所述转轴限位部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下侧开口形成在所述转轴限位部的侧壁,从所述侧壁的顶部向下斜向延伸。进一步,在所述燕尾状开口的开口交叉部的外侧壁形成有从上侧开口到下侧开口的向上的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具有弧形表面。进一步,所述转轴限位部还包括顶转轴定位套,顶转轴定位套具有转轴容置部,顶转轴定位套的形状与凹槽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支撑架的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顶转轴定位套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结构简单,通过支撑架与转轴限位部相配合,实现对智慧黑板的支撑,在支撑智慧黑板的同时可以阻尼调整俯仰角度。支撑架在翻转过程中,支撑架的支杆弹性抵接在燕尾状开口中,通过燕尾状开口的下侧开口的倾斜设置以及支撑架的弹性支撑,使得所述支杆在下侧开口中能够依靠弹性向下滑动,产生阻尼效果,能够使得支撑架支撑在任意角度,并承受一定压力。此外,上述结构不易变形,阻尼值恒定,还可以通过调整燕尾状开口的下侧开口的倾斜角度,调整阻尼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的组装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的第一转轴限位部的平面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的组装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的第一转轴限位部的平面展开图;图5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阻尼支撑部件的智慧黑板处于收起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阻尼支撑部件的智慧黑板处于支撑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技术并不局限于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架1和第一转轴限位部2,所述支撑架1包括第一支杆11,在第一支杆11的端部上设置有朝向第一支杆11侧部伸出的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与支撑架1在同一支撑架平面内;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2呈柱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21、以及在柱状表面与凹槽21的长度方向大体同向设置的燕尾状开口22,所述燕尾状开口22的宽度方向的最上端位于在第一转轴限位部2的柱状表面的宽度方向的顶部23,燕尾状开口22的下侧开口222相对于转轴限位部的长度方向斜向延伸;所述支撑架1的第一转轴13设置在第一转轴限位部2的凹槽21中,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2能够将支撑架1可转动的固定在智慧黑板的背部,所述燕尾状开口22设置在支撑架1的外侧,所述燕尾状开口22的开口交叉部223朝向所述支撑架1设置,与第一转轴13相连的第一支杆11能够以弹性抵接燕尾状开口外侧边沿224的方式切换位置。第一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如图1、图2所示,包括支撑架1、第一转轴限位部2和第二转轴限位部3。所述支撑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和第一转轴限位部(2),/n所述支撑架(1)包括第一支杆(11),在第一支杆(11)的端部上设置有朝向第一支杆(11)侧部伸出的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与支撑架(1)在同一支撑架平面内;/n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2)呈柱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21)、以及在柱状表面与凹槽(21)的长度方向大体同向设置的燕尾状开口(22),所述燕尾状开口(22)的宽度方向的最上端位于在第一转轴限位部(2)的柱状表面的宽度方向的顶部(23),燕尾状开口(22)的下侧开口(222)相对于第一转轴限位部的长度方向斜向延伸;/n所述支撑架(1)的第一转轴(13)设置在第一转轴限位部(2)的凹槽(21)中,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2)能够将支撑架(1)可转动的固定在智慧黑板的背部,所述燕尾状开口(22)设置在支撑架(1)的外侧,所述燕尾状开口(22)的开口交叉部(223)朝向所述支撑架(1)设置,与第一转轴(13)相连的第一支杆能够以弹性抵接燕尾状开口外侧边沿(224)的方式切换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黑板的阻尼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和第一转轴限位部(2),
所述支撑架(1)包括第一支杆(11),在第一支杆(11)的端部上设置有朝向第一支杆(11)侧部伸出的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与支撑架(1)在同一支撑架平面内;
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2)呈柱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21)、以及在柱状表面与凹槽(21)的长度方向大体同向设置的燕尾状开口(22),所述燕尾状开口(22)的宽度方向的最上端位于在第一转轴限位部(2)的柱状表面的宽度方向的顶部(23),燕尾状开口(22)的下侧开口(222)相对于第一转轴限位部的长度方向斜向延伸;
所述支撑架(1)的第一转轴(13)设置在第一转轴限位部(2)的凹槽(21)中,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部(2)能够将支撑架(1)可转动的固定在智慧黑板的背部,所述燕尾状开口(22)设置在支撑架(1)的外侧,所述燕尾状开口(22)的开口交叉部(223)朝向所述支撑架(1)设置,与第一转轴(13)相连的第一支杆能够以弹性抵接燕尾状开口外侧边沿(224)的方式切换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与第一支杆(1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杆(12),第一支杆(11)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杆(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杆(12)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一转轴(13)协同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为转轴或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12)的第二端设置有朝向第二支杆(12)侧部伸出的第二转轴(14),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第一支杆(11)和第二支杆(12)在同一支撑架平面内,
所述支撑架(1)包括第二转轴限位部(3),第二转轴限位部(3)具有与第一转轴限位部(2)相同的结构,第二转轴限位部(3)的燕尾状开口的开口交叉部与第一转轴限位部(2)的燕尾状开口的开口交叉部(223)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架(1)的第二转轴(14)设置在第二转轴限位部(3)的凹槽中,所述第二转轴限位部(3)能够将支撑架(1)可转动的固定在智慧黑板的背部,第二转轴限位部(3)的燕尾状开口设置在支撑架(1)的外侧,第二转轴限位部(3)的燕尾状开口的开口交叉部靠近所述支撑架(1)设置,与第二转轴(14)相连的第二支杆(12)能够以弹性抵接燕尾状开口外侧边沿的方式切换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弹性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美明赵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