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090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一种锅巴加工设备,包括用于承托并输送物料的输送单元,输送单元包括布料段和烘焙段,烘焙段位于烘焙炉体内,炉体的延伸方向与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一致,炉体上设有视窗,视窗的开口朝向输送单元的物料承托面。这样作业人员从视窗处可以直观地看到炉体内正在烘焙的物料,便能根据物料的具体烘焙情况及时调整温度等烘焙条件,从而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Guoba process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巴加工设备
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特别一种锅巴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烘焙作为一种食品制作工艺,是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食品经烘焙后,其中含有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等化学变化使得其口感发生改变,更具风味。现有技术中,受加工工艺的影响,工厂批量生产的锅巴表面通常较为平整光滑,与传统锅巴表面凹凸不平、颗粒分明的质感相去甚远,失去了其独有的特色,口感寡淡,层次单薄。另外,烘焙加工过程中环境的温度、湿度都会影响焙制成品的口感,由于现有技术中饼干、锅巴等片状或块状食品的烘焙炉体的进料端、出料端通常呈敞开状态,使得其烘焙加工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若采用相同的烤制温度和时间,将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导致次品率大幅上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产品品质的锅巴加工设备和锅巴加工设备。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锅巴加工设备,包括用于承托并输送物料的输送单元,输送单元包括布料段和烘焙段,烘焙段位于烘焙炉体内,炉体的延伸方向与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一致,炉体上设有视窗,视窗的开口朝向输送单元的物料承托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作业人员从视窗处可以直观地看到炉体内正在烘焙的物料,便能根据物料的具体烘焙情况及时调整温度等烘焙条件,从而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图1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炉体内部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0.输送单元,101.布料段,102.烘焙段,103.出料段,11.输送带,111.成型面,20.压扁单元,21.压辊,22.挡板,30.打磨单元,31.打磨元件,40.整形单元,41.整形元件,50.烘焙单元,51.炉体,52.视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锅巴加工设备,包括用于承托并输送物料的输送单元10,输送单元10包括布料段101和烘焙段102,烘焙段102位于烘焙炉体51内,炉体51的延伸方向与输送单元10的输送方向一致,炉体51上设有视窗52,视窗52的开口朝向输送单元10的物料承托面。在具体实施时,作业人员在视窗52处可以随时了解到物料当下的焙制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温度等烘焙条件,得到品质优良、稳定的产品。用于制作锅巴的物料是以烹熟的谷物为主要原料,配以水制成的浆状或糊状物。谷物通常为大米或黑米、荞麦等淀粉含量高的颗粒状粮食作物。为便于叙述,待打磨加工物料的厚度称为基料厚度,将打磨得到的表面粗糙物料的厚度称为毛面厚度,将预处理完毕物料的厚度称为目标厚度。为保证烘焙效果,视窗52设置在烘焙段102的中后段输送路径上,邻近炉体51的出料端布置。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以炉体51的入料端为起始点,视窗52设置在炉体51长度的65%~75%处。炉体51内位于视窗52前端的加热单元与位于视窗52后端的加热单元分别独立控制。本实施例在炉体51长度的70%处设置视窗52。具体实施时,根据焙制时的季节、天气来调节视窗52前段炉体51的烘焙温度,使得输送至视窗52处产品的熟制程度达到80%~90%,再根据产品位于视窗52处的具体熟制程度,调整炉体51位于视窗52后段的烘焙温度,便能保证产品的烘焙质量。输送单元10包括条带状的钢制输送带11,输送带11用于承托物料的带面用作成型面111。采用食品级不锈钢制作的输送带1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输送物料的同时也能保证锅巴的可靠焙制,且输送带10易于清洁、耐久性好。炉体51内输送带11带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置有热源。本实施例在带体的上方和下方都布置热源,并使带体上方、下方的加热温度分别独立控制,这样在使用时根据需求调整热源温度即能满足锅巴烘焙需求。炉体51内输送带11下方温度场的温度高于输送带11上方温度场的温度时,物料下部的温度高于物料上部的温度,经烘焙将得到块体微向上卷曲的形状与传统锅巴相似的成品。炉体51内输送带11上方温度场的温度高于输送带11下方温度场的温度时,物料上部的温度高于物料下部的温度,经烘焙能够得到块体较为平整的成品锅巴块。布料段101上设有打磨单元30,打磨单元30的打磨元件31为转辊。这里为了便于叙述,将进行打磨工序前,摊铺在成型面111上物料的厚度称为基料厚度,将经打磨后物料的厚度称为毛面厚度,将送入烘焙单元50内烘焙的物料厚度称为目标厚度。用作打磨元件31的转辊与成型面111的间距小于等于物料的基料厚度且其辊面的线速度大于输送带11的输送速度。即打磨元件31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快速擦过物料的上表面,对二者的接触面施加平行于物料表面的力,使得位于接触面的物料将自接触面向力的作用方向运动,其中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浆液在抹擦工具施加的作用力消失后,将回流并重新填补谷物颗粒之间的间隙,而谷物颗粒被推挤后姿态将发生改变,并在抹擦工具施加的作用力消失后仍旧保持该姿态,这样一来,高于浆液面的谷物颗粒将显露出来,使得物料的表面不再平整,具有颗粒感。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位于接触面的物料被推挤时,其上方无约束,前方、下方充满物料,后方为施力的摩擦工具,因而被推挤的物料将整体向上运动,姿态发生转变的谷物颗粒将使得物料的厚度变大,即由基料厚度增厚为毛面厚度。当打磨元件31与成型面111之间的间距等于物料的基料厚度时,打磨元件31仅仅对物料上表面施加平行于接触面的作用力,就能使物料上表面的浆液与谷物颗粒重新分布;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料上表面的粗糙程度,调整打磨元件31与成型面111之间的间距,调整该间距使其略小于物料的基料厚度,这样在擦抹物料上表面时,打磨元件31将对其接触面施加斜向下的压力,将该压力分解为垂直于物料表面的分力和平行于物料表面的分力且前者小于后者,能将使得更多的谷物颗粒的姿态发生改变,从而提升物料表面的粗糙程度,使物料表面的颗粒感更加显著。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打磨元件31与成型面111之间的间距小于物料的基料厚度时,浆液将被挤压集中在物料的中下层,使得物料中下层的间隙较小或无间隙,摊铺在成型面111上的物料联结成为完整的块体,再经过焙制,就能够得到具有良好整体性的熟制锅巴块,锅巴块体内部无裂隙、通缝,不易脆断,经长途运输仍能保持完整的块体形状。换句话说,打磨元件31的设置不仅能改变产品表面粗糙度,美化产品外观,还能在减小锅巴厚度的同时,保证锅巴块体完整性,从而大大提升产品品质。为了消除物料经打磨后出现的过大的厚度差,布料段101上设有整形单元40,整形单元40位于打磨单元30的下游,整形单元40的整形元件41与成型面111的间距为物料的目标厚度,目标厚度小于毛面厚度。当物料在输送带11的输送下进过整形元件41时,整形元件41对物料施加作用力,使谷物颗粒发生位移,从而满足物料的厚度要求。本实施例中,整形元件41为转辊,该转辊横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托并输送物料的输送单元(10),输送单元(10)包括布料段(101)和烘焙段(102),烘焙段(102)位于烘焙炉体(51)内,炉体(51)的延伸方向与输送单元(10)的输送方向一致,炉体(51)上设有视窗(52),视窗(52)的开口朝向输送单元(10)的物料承托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托并输送物料的输送单元(10),输送单元(10)包括布料段(101)和烘焙段(102),烘焙段(102)位于烘焙炉体(51)内,炉体(51)的延伸方向与输送单元(10)的输送方向一致,炉体(51)上设有视窗(52),视窗(52)的开口朝向输送单元(10)的物料承托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视窗(52)位于烘焙段(102)的中后段输送路径上,邻近炉体(51)的出料端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以炉体(51)的入料端为起始点,视窗(52)设置在炉体(51)长度的65%~75%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输送单元(10)包括条带状的钢制输送带(11),输送带(11)用于承托物料的带面用作成型面(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炉体(51)内输送带(11)带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设置有热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布料段(101)上设有打磨单元(30),打磨单元(30)的打磨元件(31)为转辊,该转辊与成型面(111)的间距小于等于物料的基料厚度且其辊面的线速度大于输送带(11)的输送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布料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华倪贝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云岭星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