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换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技术介绍
在换热器领域,传统圆管式换热器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和使用广泛的优点,目前在换热器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传统圆管式换热器在换热效率、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和金属消耗量等方面都有显著不足。所以,开发一种传热效率高、设备紧凑性优的新型换热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换热器换热效率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包括:壳体,其内部具有换热空间;换热管,其截面呈非圆形,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第一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口;第一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口,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其内部具有换热空间;/n换热管,其截面呈非圆形,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n第一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口;/n第一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口,在所述换热管内形成由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通向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的第一换热通路;/n第二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空间;/n第二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空间,在所述换热空间内形成由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通向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出口的第二换热通路;/n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部具有换热空间;
换热管,其截面呈非圆形,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
第一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口;
第一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口,在所述换热管内形成由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通向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的第一换热通路;
第二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空间;
第二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换热空间,在所述换热空间内形成由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通向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出口的第二换热通路;
至少一个流向分配板,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分割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为至少两个分段通路,所述流向分配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至少两个分段通路的气流分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向分配板分别与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换热管外壁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气流分配孔,所述气流分配孔与所述换热管之间具有通气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分配孔的内壁具有与所述换热管外壁支撑的至少两个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管板以及第二管板;
所述换热管为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管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管连接口;所述第一管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管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内,于所述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形成所述换热空间;多个换热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管板的多个管连接口一一对应地密封连接;多个换热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管板的多个管连接口一一对应地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截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所述换热管的入口端向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延伸;
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向锋,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超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