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71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壳体一端设有左管箱,壳体另一端设有右管箱,左管箱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管板,右管箱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二管板,管束平行设于壳体内部,折流板垂直设于壳体内部,冷流体入口设于右管箱上方,冷流体出口设于右管箱下方,右管箱内设有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左管箱内设有第三隔板,壳体上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入口,壳体上方另一侧设有换气口,壳体下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出口,支座设于壳体下方,第一支座高度大于第二支座,壳体中部设有膨胀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换热器下方设置高度不一致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使换热器往流体流动的方向倾斜,使得换热器进出口的局部阻力减小,从而减少电耗,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A four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inclined se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医药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其中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四部分,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束内流动进行换热的,其行程称为管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为提高管外流体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折流档板。折流档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流体在管内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目前的四管程换热器体积大,换热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在对管程换热器改进的同时,发现四管程换热器的管程进出口存在严重涡流损失问题,这样不仅局部阻力大造成电耗无益增加,而且由于整个管箱温度均匀,使整个管箱都参与换热,会增加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在换热器下方设置高度不一致的支座,使换热器倾斜放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包括壳体、管束、折流板、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左管箱、右管箱、冷流体入口、冷流体出口、热流体入口、热流体出口、换气口、支座、膨胀节、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壳体呈圆筒形,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左管箱,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右管箱,所述左管箱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管板,所述右管箱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管板,所述管束平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管束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上,所述管束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管板上,折流板垂直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冷流体入口设于右管箱上方,所述冷流体出口设于右管箱下方,所述右管箱内设有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所述左管箱内设有第三隔板,所述壳体上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入口,所述壳体上方另一侧设有换气口,所述壳体下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出口,所述支座设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高度大于第二支座,所述壳体中部设有膨胀节。优选的,第一支座斜设于壳体下方,所述第二支座竖直设置壳体下方。优选的,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下方均设有垫脚。优选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均水平设于右管箱与左管箱内,所述第一隔板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优选的,膨胀节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中部。优选的,左管箱外侧上下端还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呈梯形结构。优选的,换气口与所述热流体出口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四管程换热器的下方设置高度不一致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使得换热器往流体流动的方向倾斜,使得换热器进出口的局部阻力减小,从而减少电耗,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损失。(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换热器下方设置支座,使得四管程进出口的介质流动状态得到改善,使得流体加上自身重力惯性在换热器内流动,减少热量损失。(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下方设置垫脚,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两端设置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从而增加空间,使得整个换热效率对于传统管式换热器而言得到成倍提高。(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两端设置左管箱和右管箱,可以减少管程两侧的热阻,提高换热器总的换热系数,相同的换热量可以减少换热器的加工面积,节约了加工设备的体积。(6)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管束和壳体完全隔离,可以避免交叉污染。(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左管箱外侧设置把手,当需要拆卸左管箱时,可以通过把手借力更易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四管程换热器整体结构图;图2为四管程换热器左侧视图。图中:1-壳体;2-管束;3-折流板;4-第一管板;5-第二管板;6-左管箱;7-右管箱;8-冷流体入口;9-冷流体出口;10-热流体入口;11-热流体出口;12-换气口;13-支座;14-膨胀节;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第三隔板;18-第一支座;19-第二支座;20-垫脚;21-把手;22-膨胀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包括壳体1、管束2、折流板3、第一管板4、第二管板5、左管箱6、右管箱7、冷流体入口8、冷流体出口9、热流体入口10、热流体出口11、换气口12、支座13、膨胀节14、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以及第三隔板17,壳体1呈圆筒形,壳体1一端设有左管箱6,壳体1另一端设有右管箱7,通过在壳体1两端设置左管箱6和右管箱7,可以减少管程两侧的热阻,提高换热器总的换热系数,相同的换热量可以减少换热器的加工面积,节约了加工设备的体积,左管箱6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管板4,右管箱7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二管板5,管束2平行设于壳体1内部,管束2一端固定于第一管板4上,管束2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管板5上,通过将管束2和壳体1完全隔离,可以避免交叉污染,通过在壳体1两端设置第一管板4和第二管板5,从而增加空间,使得整个换热效率对于传统管式换热器而言得到成倍提高,折流板3垂直设于壳体1内部,冷流体入口8设于右管箱7上方,冷流体出口9设于右管箱7下方,右管箱7内设有第一隔板15以及第二隔板16,左管箱6内设有第三隔板17,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与第三隔板17均水平设于右管箱7与左管箱6内,第一隔板15设于第二隔板16的上方,壳体1上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入口10,壳体1上方另一侧设有换气口12,换气口12与热流体出口11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壳体1下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出口11,支座13设于壳体1下方,支座13包括第一支座18和第二支座19,第一支座18高度大于第二支座19,第一支座18斜设于壳体1下方,第二支座19竖直设置壳体1下方,第一支座18与第二支座19下方均设有垫脚20,通过在四管程换热器的下方设置高度不一致的第一支座18和第二支座19,使得换热器往流体流动的方向倾斜,使得换热器进出口的局部阻力减小,从而减少电耗,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损失,通过在第一支座1813和第二支座1913下方设置垫脚20,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壳体1中部设有膨胀节14,膨胀节14通过膨胀螺栓22固定安装在壳体1中部,左管箱6外侧上下端还设有把手21,把手21呈梯形结构,通过在左管箱6外侧设置把手21,当需要拆卸左管箱6时,可以通过把手21借力更易拆卸。使用方法将冷流体从壳体1上方的冷流体入口8进入右管箱7,将热流体从壳体1上方的热流体入口10进入壳体内部,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管束、折流板、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左管箱、右管箱、冷流体入口、冷流体出口、热流体入口、热流体出口、换气口、支座、膨胀节、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壳体呈圆筒形,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左管箱,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右管箱,所述左管箱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管板,所述右管箱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管板,所述管束平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管束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上,所述管束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管板上,折流板垂直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冷流体入口设于右管箱上方,所述冷流体出口设于右管箱下方,所述右管箱内设有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所述左管箱内设有第三隔板,所述壳体上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入口,所述壳体上方另一侧设有换气口,所述壳体下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出口,所述支座设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高度大于第二支座,所述壳体中部设有膨胀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管束、折流板、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左管箱、右管箱、冷流体入口、冷流体出口、热流体入口、热流体出口、换气口、支座、膨胀节、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壳体呈圆筒形,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左管箱,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右管箱,所述左管箱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管板,所述右管箱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管板,所述管束平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管束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上,所述管束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管板上,折流板垂直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冷流体入口设于右管箱上方,所述冷流体出口设于右管箱下方,所述右管箱内设有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所述左管箱内设有第三隔板,所述壳体上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入口,所述壳体上方另一侧设有换气口,所述壳体下方一侧设有热流体出口,所述支座设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高度大于第二支座,所述壳体中部设有膨胀节。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兆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