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及弹性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4249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及弹性减振装置,其包括:若干个弹性元件、上紧固件以及下紧固件,且所述上紧固件以及下紧固件同轴设置;每一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连接位连接所述上紧固件,每一所述环形弹性元件的第二连接位连接所述下紧固件,使得若干个弹性元件以上紧固件、下紧固件的共有轴线为中心、在周向上呈球体或椭球体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将一条形弹片单元的一端扭转180°后与另一端连接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极高的减振效率,并且在空间各个维度,如横向、纵向、扭转剪切等方向均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同时承载能力和耐疲劳度高。

A shock absorber and elastic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及弹性减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减振器及弹性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产品应用的减振器多采用电、磁、液压、活塞杆、阀体与弹簧等特定阻尼组合的形式,这些形式需要辅助设备才能发挥作用,多应用在大型动力设备上或者精密仪器上,这些减振器虽然在某些特定方向的减振效果较好,但是对于特定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几乎没有减振效果,而且这类减振器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都比较高,需要专门的设备人员进行安装,同时因为适用范围受限,导致不同的减振器之间替换性不强,难以广泛应用。公开号CN207893032U、CN105156537A的专利申请文件均公开了一种金属球状减振器,但上述减振器对于扭转方向减振效果较差,其次为保证减振效果,该设计下的减振器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会较小,这样会导致刚度不足,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长时间的压缩拉伸产生塑性变形,进一步导致材料的耐疲劳度下降以及纵向减振效果快速下降,最终会导致减振球失去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及弹性减振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其包括:若干个弹性元件、上紧固件以及下紧固件,且所述上紧固件以及下紧固件同轴设置;每一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连接位连接所述上紧固件,每一所述环形弹性元件的第二连接位连接所述下紧固件,使得若干个弹性元件以上紧固件、下紧固件的共有轴线为中心、在周向上呈球体或椭球体设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将一条形弹片单元的一端扭转180°后与另一端连接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其包括:若干个弹性元件、上紧固件以及下紧固件,且所述上紧固件以及下紧固件同轴设置;每一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连接位连接所述上紧固件,每一所述环形弹性元件的第二连接位连接所述下紧固件,使得若干个弹性元件以上紧固件、下紧固件的共有轴线为中心、在周向上呈球体或椭球体设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将一条形弹片单元的一端扭转180°后与另一端连接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关于中心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弹片单元两端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所述条形弹片单元中部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条形弹片单元的一端扭转180°后与另一端搭接,同时形成弹性元件以及作为第一连接位的搭接部,且所述搭接部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相互连通,所述上紧固件通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弹性元件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孔作为第二连接位,所述下紧固件通过作为第二连接位的第三连接孔与条形弹片单元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弹片单元整体为波浪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紧固件和下紧固件均包括:螺栓、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芬韩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松冷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