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411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路面铺设的技术领域,包括垫层、第一防渗部、基层、第二防渗部、路面层和加强组件,由于第一防渗部可避免垫层两侧的积水向基层渗透,并且基层内掺混有第一纤维材料,提高了基层的防渗水能力;此外,由于第二防渗部用于防止路面层积水渗入到基层中,并且面层内掺混的第二纤维材料可提高面层的防渗水能力,加强组件提高了基层和路面层的整体强度,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公路防水能力差,易渗水导致路面破坏的技术问题,路面上部及周边的积水难以向路面的内部渗透,对路面的保护作用更好,即使路面产生了微小裂缝,积水灌入裂缝内也不会向更深层次渗透,在车辆频繁行驶的压力下,裂缝也不容易扩散。

Highway pavement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路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路面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公路的字面含义是公用之路、公众交通之路,汽车、单车、人力车、马等众多交通工具及行人都可以走。早期的公路没有限制,大多是简易公路,后来不同公路有不同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事业也正迅猛的发展,社会对高品质、高服务性能的公路要求日益提高,行车的安全、舒适、快捷已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量和大吨位车辆急剧增加,同时对公路的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由于路面的渗水能力较强,当路面出现微小裂缝时,在频繁的车辆行驶的压力所用下,裂缝非常容易快速扩大或者延伸,最终致使整个路面被破坏。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公路防水能力差,易渗水导致路面破坏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公路路面结构,包括垫层、第一防渗部、基层、第二防渗部、路面层和加强组件;所述第一防渗部铺设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基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防渗部上,所述第一防渗部用于将所述垫层的积水和所述基层之间隔离,所述基层内掺混有第一纤维材料,所述第一纤维材料用于提高所述基层的防渗水能力;所述第二防渗部铺设于所述基层上,所述路面层铺设于所述第二防渗部上,所述第二防渗部用于防止所述路面层积水渗入到所述基层中,所述面层内掺混有第二纤维材料,所述第二纤维材料用于提高所述面层的防渗水能力;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基层内,另一端伸入到所述路面层内,所述加强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层和所述路面层连接,以提高所述基层和所述路面层的整体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渗部包括第一沥青层、第一防渗膜、第二沥青层、第二防渗膜和第三沥青层;所述第一沥青层、所述第一防渗膜、所述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防渗膜和所述第三沥青层依次铺设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基层铺设于所述第三沥青层上;所述第一防渗膜和所述第二防渗膜均设置为聚乙烯薄膜。进一步的,所述垫层包括碎石层、沙砾层和石灰层;所述沙砾层铺设于所述碎石层上,所述石灰层铺设于所述石灰层上,所述第一沥青层铺设于所述石灰层上;所述碎石层、所述沙砾层和所述石灰层三者的粒径依次减小。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包括连接层和承载层;所述承载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防渗部上,所述连接层铺设于所述连接层上,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层伸入到所述承载层内;所述承载层包括由水泥、石灰、砂砾和第一纤维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连接层包括由水泥、沥青和第一纤维材料组成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路面层包括磨耗层和主面层;所述主面层铺设于所述连接层上,所述磨耗层铺设于所述主面层上,所述加强组件远离所述基层的一端穿过所述主面层伸入到所述磨耗层内;所述主面层包括由水泥、沥青和第二纤维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磨耗层包括由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第二纤维组成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磨耗层还包括阻燃剂;所述阻燃剂设置为氢氧化铝,所述氢氧化铝的颗粒度设置为5000目,所述氢氧化铝的体积分数占比为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公路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路面进行破碎,平整,压实,以形成地基面;依次将碎石层、沙砾层和石灰层铺设于地基面上,以形成垫层,并对垫层进行平整,压实;将第一防渗部铺设于压实后的垫层上;将基层铺设于第一防渗部上;将加强组件放置于所述基层上,对加强组件施加作用力,以使加强组件伸入到基层内;使得第二防渗部穿过加强组件铺设于基层上;将路面层铺设于第二防渗部上。进一步的,所述将第一防渗部铺设于压实后的垫层上,包括:将第一沥青层、第一防渗膜、第二沥青层、第二防渗膜和第三沥青层依次铺设于垫层上。进一步的,所述将基层铺设于第一防渗部上,包括:使水泥、石灰、砂砾和第一纤维材料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铺设于第一防渗部上,以形成承载层;将加强组件放置于承载层上;对加强组件施加作用力,以使加强组件的一端伸入到承载层内;使水泥、沥青和第一纤维材料混合均匀形成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铺设于承载层上,以形成连接层。进一步的,所述将路面层铺设于第二防渗部上,包括:使水泥、沥青和第二纤维材料混合均匀形成第三混合物;将第三混合物铺设于第二防渗部上,以形成主面层;使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第二纤维和阻燃剂混合均匀形成第四混合物;将第四混合物铺设于主面层上,以形成磨耗层。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包括垫层、第一防渗部、基层、第二防渗部、路面层和加强组件;由于第一防渗部铺设于垫层上,基层铺设于第一防渗部上,第一防渗部可避免垫层两侧的积水向基层渗透,并且基层内掺混有第一纤维材料,第一纤维材料可增强基层自身的粘性,提高了基层的防渗水能力;此外,由于第二防渗部铺设于基层上,路面层铺设于第二防渗部上,第二防渗部用于防止路面层积水渗入到基层中,并且面层内掺混的第二纤维材料可提高面层的防渗水能力;加强组件的一端伸入到基层内,另一端伸入到路面层内,加强组件提高了基层和路面层的整体强度,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公路防水能力差,易渗水导致路面破坏的技术问题,路面上部及周边的积水难以向路面的内部渗透,对路面的保护作用更好,即使路面产生了微小裂缝,积水灌入裂缝内也不会向更深层次渗透,在车辆频繁行驶的压力下,裂缝也不容易扩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路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垫层;110-碎石层;120-沙砾层;130-石灰层;200-第一防渗部;210-第一沥青层;220-第一防渗膜;230-第二沥青层;240-第二防渗膜;250-第三沥青层;300-基层;310-连接层;320-承载层;400-第二防渗部;500-路面层;510-磨耗层;520-主面层;600-加强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第一防渗部、基层、第二防渗部、路面层和加强组件;/n所述第一防渗部铺设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基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防渗部上,所述第一防渗部用于将所述垫层的积水和所述基层之间隔离,所述基层内掺混有第一纤维材料,所述第一纤维材料用于提高所述基层的防渗水能力;/n所述第二防渗部铺设于所述基层上,所述路面层铺设于所述第二防渗部上,所述第二防渗部用于防止所述路面层积水渗入到所述基层中,所述面层内掺混有第二纤维材料,所述第二纤维材料用于提高所述面层的防渗水能力;/n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基层内,另一端伸入到所述路面层内,所述加强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层和所述路面层连接,以提高所述基层和所述路面层的整体强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第一防渗部、基层、第二防渗部、路面层和加强组件;
所述第一防渗部铺设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基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防渗部上,所述第一防渗部用于将所述垫层的积水和所述基层之间隔离,所述基层内掺混有第一纤维材料,所述第一纤维材料用于提高所述基层的防渗水能力;
所述第二防渗部铺设于所述基层上,所述路面层铺设于所述第二防渗部上,所述第二防渗部用于防止所述路面层积水渗入到所述基层中,所述面层内掺混有第二纤维材料,所述第二纤维材料用于提高所述面层的防渗水能力;
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基层内,另一端伸入到所述路面层内,所述加强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层和所述路面层连接,以提高所述基层和所述路面层的整体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部包括第一沥青层、第一防渗膜、第二沥青层、第二防渗膜和第三沥青层;
所述第一沥青层、所述第一防渗膜、所述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防渗膜和所述第三沥青层依次铺设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基层铺设于所述第三沥青层上;
所述第一防渗膜和所述第二防渗膜均设置为聚乙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包括碎石层、沙砾层和石灰层;
所述沙砾层铺设于所述碎石层上,所述石灰层铺设于所述石灰层上,所述第一沥青层铺设于所述石灰层上;
所述碎石层、所述沙砾层和所述石灰层三者的粒径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包括连接层和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防渗部上,所述连接层铺设于所述连接层上,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层伸入到所述承载层内;
所述承载层包括由水泥、石灰、砂砾和第一纤维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连接层包括由水泥、沥青和第一纤维材料组成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包括磨耗层和主面层;
所述主面层铺设于所述连接层上,所述磨耗层铺设于所述主面层上,所述加强组件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彦李灿德樊旭陈帆杨亮刘睿迪吴昊天肖汉昭张荣峰王海全李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