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4095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通过主要的6个步骤获得骆马毛粒子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通过混纺方法在不降低纱线本身的支数的条件下加入牦牛绒,解决了牦牛绒本身可纺性能较差的问题,进一步增加粒子纱的多样性,在具有羊绒粒子纱本身外观的情况下使得纱线还具有牦牛绒的手感的外观特征。

A production method of yak cashmere blended particle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牦牛绒、羊绒的混纺技术。
技术介绍
牦牛绒是中国特有的纺织原料,是理想的高档服用纤维。牦牛绒光泽自然柔和,弹性好,强度高,手感滑糯、蓬松柔软,有特殊的吸湿放热功能,保暖效果好,其织物质地可与羊绒相媲美。但目前常见的牦牛绒产品主要是粗纺粗支纱,用于加工较厚的衣物,手感较粗硬,服用性能较差,产品单一,市场也比较小。羊绒本身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纺纱原料,保暖性能、手感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但是纯粹的羊绒制品或者是牦牛绒制品无论是风格上还是款式上都相对单一,羊绒粒子纱的出现增加了羊绒产品的多样性,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于服装除了保暖以外的需求,羊绒粒子纱是在原羊绒纱线中加入一种或者几种彩色粒子的新型针织纱线,不同粒子配比,颜色搭配都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方面的需求。从羊绒粒子纱面世至今,市场上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在原有的产品市场达到饱和之前,开发新的分支是必然的趋势,将牦牛绒和羊绒粒子纱结合将会是一种很好尝试。研发牦牛绒与羊绒混纺的粒子纱产品将会进一步增加粒子纱的多样性,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通过混纺方法在不降低纱线本身的支数的条件下加入牦牛绒,解决了牦牛绒本身可纺性能较差的问题,进一步增加粒子纱的多样性,在具有羊绒粒子纱本身外观的情况下使得纱线还具有牦牛绒的手感的外观特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选用细度在16μm~20μm、纤维长度在25mm~35mm之间的牦牛绒纤维,选用细度在14μm~17μm、20mm以下短绒率15%以下的羊绒纤维,以质量百分比计,将两者混合成混纺料,其中牦牛绒纤维占70%~80%,羊绒纤维占20%~30%;步骤B:将染色过的羊绒纤维加工成直径在2mm~4mm之间的羊绒粒子;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混纺料进行混合、铺层打1遍,然后加入和毛助剂,再打1遍,将不同颜色的羊绒粒子混合装入绒袋中,用高压气枪在绒袋中将羊绒粒子吹散并混合均匀,混合后的羊绒粒子与和好的混纺料铺层,过和毛机混打一遍,同时不再添加和毛助剂;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梳毛机选用四锡林单过桥形式,从胸锡林到D节,每一组剥毛辊和工作辊都用相同厚度的垫片垫高,剥毛辊垫一个垫片,工作辊垫两个,以减弱梳理强度,避免将羊绒粒子梳理太开。锡林道夫间隔距0.60mm~0.80mm,斩刀抬高,根据毛网及粒子大小状态进行调整;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采用B7走架细纱机,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1.5之间,捻度在440捻/米~520捻/米之间,捻向Z;步骤F:对混纺纱进行络筒,络筒时棉结参数调整为300%~400%,短粗200%~250%,长度4cm~5cm,络筒结束后得到纱支数8Nm~24Nm,双纱捻度200捻/米~300捻/米,捻向S的粒子纱。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A中,羊绒纤维的平均长度在34mm以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C中,和毛助剂包括和毛油FX-905和抗静电剂FX-AS301。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D中,锡林道夫间隔距0.70mm。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E中,细纱时牵伸倍数为1.3,捻度为480捻/米。上述技术方案中,络筒时棉结参数调整为350%,短粗230%,长度4.5cm。上述技术方案中,最终得到的粒子纱纱支数20Nm,双纱捻度250T/m,捻向S。本申请主要选用优质牦牛绒纤维,羊绒纤维,羊绒粒子,制定合适的和毛工艺,梳毛工艺,以及细纱和后道工艺,生产粗纺双股26支羊绒粒子纱产品。常规粗纺羊绒粒子纱产品以26支或者更低的支数为主,由于牦牛绒纤维本身的可纺性不如羊绒纤维,为了达到26支的支数,在织造粒子纱时需要在和毛工序将牦牛绒、羊绒纤维混合均匀的前提下,将不同颜色的羊绒粒子也混合均匀;同时在梳毛纺纱工艺特别是梳毛机各梳理组中剥毛辊时,工作辊以及锡林道夫的隔距不能破坏羊绒粒子。牦牛绒与羊绒两种原料比例为75%牦牛绒,25%羊绒,考虑牦牛绒可纺性较差,所以羊绒纤维选用纤维长度在34mm以上,20mm以下短绒率15%以下,细度15.6μm以下的优质山羊绒,牦牛绒为常规标准,平均细度在17-18μm,中间长度在30mm左右,短绒率较高。羊绒粒子使用专门制作粒子的设备将羊绒纤维加工成直径3mm左右的粒子,使用比例为3%包含在25%羊绒里面。生产工艺流程为和毛——梳毛——细纱——络筒——并线——倍捻。和毛时先将主体原料按照常规混纺产品和毛工艺和毛,和毛回潮控制在22%-24%,和完后闷仓待用。羊绒粒子需要单独开松,把不同颜色混合装入绒袋中,用高压气枪在绒袋中将粒子吹散并混合均匀。混合后的粒子与和好的原料铺层,过和毛机混打一遍,不再添加和毛助剂。这种和毛方式能将粒子混合均匀,避免同一种粒子出现块状聚集情况。梳毛设备调整及工艺是本项目的关键,梳毛机梳理必须到达一个合理的程度——既能把底色的纤维梳理得较为顺直,又不至于把羊绒粒子完全梳开,只是把羊绒粒子梳理出来的部分纤维与底色纤维纠缠到一起,使粒子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轻易掉落。梳理不能过强,也不能太弱,粒子梳理太小会改变产品风格,粒子过大细纱生产中就容易断头,造成生产困难。梳毛机选用四锡林单过桥形式,从胸锡林到D节,每一组剥毛辊和工作辊都用相同厚度的垫片垫高,剥毛辊垫一个垫片,工作辊垫两个,以减弱梳理强度,避免将羊绒粒子梳理太开。锡林道夫间隔距70mm,斩刀稍稍抬高,具体根据毛网及粒子大小状态随时调整。细纱机选用B7走架细纱机,环锭细纱机生产时纱线摩擦较强,容易把羊绒粒子磨掉。细纱牵伸1.3,捻度480捻/米,车速适当降低,并观察断头情况随时调整。络筒机车速相比常规产品降低,清纱通道放大,主要是棉结参数调整为350%,短粗230%,长度4.5cm。最终纺纱工艺参数为梳毛粗纱支数20Nm,细纱牵伸1.3,细纱支数26Nm,细纱捻度480T/m,捻向Z,双纱捻度250T/m,捻向S。生产过程中重点关注纱线强力和细纱断头情况,判断是否具有可纺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通过混纺方法在不降低纱线本身的支数的条件下加入牦牛绒,解决了牦牛绒本身可纺性能较差的问题,进一步增加粒子纱的多样性,在具有羊绒粒子纱本身外观的情况下使得纱线还具有牦牛绒的手感的外观特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选用细度在20μm、纤维长度在35mm之间的牦牛绒纤维,选用细度在17μm、20mm以下短绒率15%以下的羊绒纤维,以质量百分比计,将两者混合成混纺料,其中牦牛绒纤维占80%,羊绒纤维占20%;羊绒纤维的平均长度在34mm以上。步骤B:将染色过的羊绒纤维加工成直径在2mm的羊绒粒子。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混纺料进行混合、铺层打1遍,然后加入和毛助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选用细度在16μm~20μm、纤维长度在25mm~35mm之间的牦牛绒纤维,选用细度在14μm~17μm、20mm以下短绒率15%以下的羊绒纤维,以质量百分比计,将两者混合成混纺料,其中牦牛绒纤维占70%~80%,羊绒纤维占20%~30%;/n步骤B:将染色过的羊绒纤维加工成直径在2mm ~4mm之间的羊绒粒子;/n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混纺料进行混合、铺层打1遍,然后加入和毛助剂,再打1遍,将不同颜色的羊绒粒子混合装入绒袋中,用高压气枪在绒袋中将羊绒粒子吹散并混合均匀,混合后的羊绒粒子与和好的混纺料铺层,过和毛机混打一遍,同时不再添加和毛助剂;/n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梳毛机选用四锡林单过桥形式,从胸锡林到D节,每一组剥毛辊和工作辊都用相同厚度的垫片垫高,剥毛辊垫一个垫片,工作辊垫两个,以减弱梳理强度,避免将羊绒粒子梳理太开,/n锡林道夫间隔距0.60mm~0.80mm,斩刀抬高,根据毛网及粒子大小状态进行调整;/n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采用B7走架细纱机,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1.5之间,捻度在440捻/米~520捻/米之间,捻向Z;/n步骤F:对混纺纱进行络筒,络筒时棉结参数调整为300%~400%,短粗200%~250%,长度4cm~5cm,络筒结束后得到纱支数8Nm ~24Nm,双纱捻度200捻/米~300捻/米 ,捻向S的粒子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牦牛绒、羊绒混纺粒子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选用细度在16μm~20μm、纤维长度在25mm~35mm之间的牦牛绒纤维,选用细度在14μm~17μm、20mm以下短绒率15%以下的羊绒纤维,以质量百分比计,将两者混合成混纺料,其中牦牛绒纤维占70%~80%,羊绒纤维占20%~30%;
步骤B:将染色过的羊绒纤维加工成直径在2mm~4mm之间的羊绒粒子;
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混纺料进行混合、铺层打1遍,然后加入和毛助剂,再打1遍,将不同颜色的羊绒粒子混合装入绒袋中,用高压气枪在绒袋中将羊绒粒子吹散并混合均匀,混合后的羊绒粒子与和好的混纺料铺层,过和毛机混打一遍,同时不再添加和毛助剂;
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梳毛机选用四锡林单过桥形式,从胸锡林到D节,每一组剥毛辊和工作辊都用相同厚度的垫片垫高,剥毛辊垫一个垫片,工作辊垫两个,以减弱梳理强度,避免将羊绒粒子梳理太开,
锡林道夫间隔距0.60mm~0.80mm,斩刀抬高,根据毛网及粒子大小状态进行调整;
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采用B7走架细纱机,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1.5之间,捻度在440捻/米~520捻/米之间,捻向Z;
步骤F:对混纺纱进行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帅张卫民薛惊理
申请(专利权)人: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