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4095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通过主要的五个步骤将骆马毛和羊绒混合成合股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方法得到的纱线利用了骆马绒纤维和小山羊绒纤维的差异,使得纱线具有层次感毛羽的观感,通过本纱线可以织造出常规支数针织物,织造出的织物具有蓬松、柔软、轻薄的特点。

A production method of Luoma wool blended fiber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骆马毛的混纺技术。
技术介绍
服装既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又是具有浓重艺术特色的社会生活装饰物。在现在社会物质丰富的年代,人们选择服装的过程中,会一方面关心服装材料物质属性,另一方面则以更大的热情关注服装材料所表达的文化内容。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市场上对骆马毛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毛衫、内衣和以此填充的棉衣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骆马毛粗纺面料不经过任何化学处理、保持其自然天性的面料,是珍品中的珍品。简约、经典、优雅、随性,令人们无法抗拒。骆马毛制成的产品已成为了奢侈品的象征。骆马毛是世界上最上等的纤维,有着“FibreoftheGods”神之纤维的称号。骆马在南美安第斯山区一带野生群居,以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境内居多。其生活在海拔13000-19000英尺的严寒高山地带,全世界现仅有约160000头,一头驼马每两年只能产大约250克绒毛。驼马绒轻软光滑,视觉、触觉比羊绒纤维性能更胜一筹。由于驼马绒极其细软柔弱,初次分拣只能用手工进行。无论从纤维性能、世界总产量方面,还是从加工难度和作为服装材料的内在性质和手感、保暖、外观特性方面,驼马绒确实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也因为她的无与伦比,驼马绒服装材料成为世界顶尖时装的标志性面料。骆马毛资源稀缺,每年全球生产能转化为纱线的骆马毛毛供应量仅有约12吨,而相比之下羊绒则约有25000吨,骆马毛羊绒混纺可以弥补骆马毛的稀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通过本方法得到的纱线利用了骆马绒纤维和小山羊绒纤维的差异,使得纱线具有层次感毛羽的观感,通过本纱线可以织造出常规支数针织物,织造出的织物具有蓬松、柔软、轻薄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40%~60%的骆马绒纤维和60%~40%小山羊绒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其中骆马绒纤维平均细度在12μm-13μm之间,卷曲长度在22mm-53mm之间,小山羊绒纤维平均细度在13um-13.5um之间,平均长度在30mm-32mm之间;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骆马绒纤维和小山羊绒纤维先铺层过锡林、道夫打1遍,然后加和毛剂,过锡林、道夫2打1遍,最后不过锡林、道夫翻仓2遍,控制上机回潮在21%~25%之间;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A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5mm~0.6mm和0.4mm~0.5mm,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是180/2.5~200/2.5,B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35mm~0.5mm和0.2mm~0.4mm,B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50/2.5~370/2.5和360/17~360/21,C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3mm~0.4mm和0.2mm~0.3mm,C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50/2.5~370/2.5和360/17~360/24,D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25mm~0.3mm和0.1mm~0.3mm,D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80/2.5~410/2.5和390/17~390/24,喂毛量在300g~360g,喂毛周期在50s~80s,出条速度在15m/min~25m/min之间;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纺纱支数为2/26Nm,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4~1.35之间,单纱捻度在450T/M~500T/M之间,捻向“Z",锭速在6500rpm~7000rpm之间;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络并捻处理,其中在并线时车速550m/min~650m/min之间,倍捻时车速在6500rpm~7000rpm之间、捻度在210T/M~270T/M之间,捻向“S",得到混纺纱线。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A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骆马绒纤维卷曲长度小于等于15mm占15%。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B中,所述的和毛剂以混纺纤维质量百分比计,包括3.5%和毛油和0.5%的抗静电剂。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C中,A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55mm和0.45mm,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是188/2.5,B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4mm和0.3mm,B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60/2.5和360/17,C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35mm和0.25mm,C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60/2.5和360/21,D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25mm和0.2mm,D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90/2.5和390/21,喂毛量在330g,喂毛周期在7s,出条速度在20m/min。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D中,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3,单纱捻度在480T/M之间,捻向“Z",锭速在6500rpm。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E中,倍捻时车速为6800rpm、捻度为240T/M。一种骆马毛混纺纱,采用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制备得到。骆马毛在长度方向上自然卷曲,表面覆盖有鳞片,卷曲长度范围为22mm~53mm,伸直长度在31mm~80mm范围之间,卷曲率范围在19.5%~46.9%;骆马毛纤维的细度范围在8.02μm~12.88μm;断裂强力在1.29cN~3.15cN范围之间强力较小。在物理指标、手感、纤维光泽、保暖性等羊绒与骆马毛相似又稍有不同,骆马毛与羊绒两种稀有原料的混纺即不会影响骆马毛的特性,又可以利用两种纤维的长度、细度的差异,纺制具有层次感毛羽的纱线。本申请中骆马绒与小山羊绒纤维的比例分别为主要为50%,50%,小山羊绒纤维是一种极为稀有和珍贵的纤维,与骆马绒纤维性能相近,产品能最大程度表现骆马绒纤维风格。本申请采用粗纺生产工艺生产常规支数针织骆马毛羊绒混纺线,保持骆马毛羊绒混纺产品蓬松、柔软、轻薄的原色产品可纺性能。在本申请方法中,原料的混合与油水是关键的一步,为了使原料维充分混合均匀,骆马绒/小山羊绒纤维先铺层过锡林、道夫打1遍,加油水,过锡林、道夫打1遍,然后不过锡林、道夫翻仓2遍,同时控制上机回潮在21~25%之间。梳毛工序是整个纺纱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为使纤维得到较好的梳理,同时又减轻纤维的损伤。应选择适当的各节锡林与工作辊间的隔距,以及各辊子之间的速比。通过本方法得到的纱线利用了骆马绒纤维和小山羊绒纤维的差异,使得纱线具有层次感毛羽的观感,通过本纱线可以织造出常规支数针织物,织造出的织物具有蓬松、柔软、轻薄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60%的骆马绒纤维和40%小山羊绒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其中骆马绒纤维平均细度在12μm,卷曲长度在22mm,小山羊绒纤维平均细度在13um,平均长度在30mm;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骆马绒纤维卷曲长度小于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40%~60%的骆马绒纤维和60%~40%小山羊绒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其中骆马绒纤维平均细度在12μm -13μm之间,卷曲长度在22 mm -53mm之间,小山羊绒纤维平均细度在13um-13.5um之间,平均长度在30 mm -32mm之间;/n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骆马绒纤维和小山羊绒纤维先铺层过锡林、道夫打1遍,然后加和毛剂,过锡林、道夫再打1遍,最后不过锡林、道夫翻仓2遍,控制上机回潮在21% ~ 25%之间;/n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A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5mm ~0.6mm和0.4 mm ~0.5mm,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是180/2.5~200/2.5,B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35mm ~0.5mm和0.2 mm ~0.4mm,B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50/2.5~370/2.5和360/17~360/21,C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3mm ~0.4mm和0.2mm ~0.3mm,C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50/2.5~370/2.5和360/17~360/24,D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25mm ~0.3mm和0.1 mm ~0.3mm,D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80/2.5~410/2.5和390/17~390/24,喂毛量在300g~360g,喂毛周期在50s~80s,出条速度在15m/min~25m/min之间;/n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纺纱支数为2/26 Nm,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4~1.35之间,单纱捻度在450T/M~500T/M之间,捻向“Z",锭速在6500 rpm ~7000 rpm之间;/n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络并捻处理,其中在并线时车速550m/min~650m/min之间,倍捻时车速在6500 rpm ~7000 rpm之间、捻度在210T/M~270T/M之间,捻向“S",得到混纺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骆马毛混纺纤维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40%~60%的骆马绒纤维和60%~40%小山羊绒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其中骆马绒纤维平均细度在12μm-13μm之间,卷曲长度在22mm-53mm之间,小山羊绒纤维平均细度在13um-13.5um之间,平均长度在30mm-32mm之间;
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骆马绒纤维和小山羊绒纤维先铺层过锡林、道夫打1遍,然后加和毛剂,过锡林、道夫再打1遍,最后不过锡林、道夫翻仓2遍,控制上机回潮在21%~25%之间;
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A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5mm~0.6mm和0.4mm~0.5mm,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是180/2.5~200/2.5,B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35mm~0.5mm和0.2mm~0.4mm,B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50/2.5~370/2.5和360/17~360/21,C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3mm~0.4mm和0.2mm~0.3mm,C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50/2.5~370/2.5和360/17~360/24,D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隔距分别是0.25mm~0.3mm和0.1mm~0.3mm,D节锡林与工作辊和道夫的速比分别是380/2.5~410/2.5和390/17~390/24,喂毛量在300g~360g,喂毛周期在50s~80s,出条速度在15m/min~25m/min之间;
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纺纱支数为2/26Nm,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4~1.35之间,单纱捻度在450T/M~500T/M之间,捻向“Z",锭速在6500rpm~7000rpm之间;
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络并捻处理,其中在并线时车速55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帅张卫民陈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