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66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A区域和B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X份小扇形区域,将C区域和D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Y份小扇形区域;步骤S2,在轴套的外周壁上用保温层保温;步骤S3,通过焊条并以冷焊方式在轴套的内周壁上进行堆焊修复;首先对位于A区域和B区域内的轴套进行堆焊修复,然后对位于D区域内的轴套进行堆焊修复,最后对位于C区域内的轴套进行堆焊修复;步骤S4,将堆焊好的轴套固定在镗床上,用镗床将轴套的通孔加工至标定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采用分区堆焊和对称式堆焊的方式对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能够确保轴套的壁厚较薄处不开裂。

Repair technology of the axle sleeve for the support of the wheel rim rol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装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降本增效”的理念日益加深,废旧设备再次利用为降本增效措施之一,同时工艺过程的改进,提高检修效率是检修单位的当务之急。宝钢车轮厂轮辋滚型机支座为进口铸铁,经过2-3年的使用,轴套与轴承之间的反复摩擦,导致轴套磨损,磨损深度达到1mm左右,该设备就无法使用了,国内的资料中没有查到修复的工艺,一般都是更换新的支座。如果修复支座就存在以下几个难点:1、该支座为进口设备,铸铁的化学成分与国内的化学成分有区别,如果采用常规焊接铸铁的方法采用冷焊铸铁就会选用铸铁焊条,铸铁焊条的焊接不仅焊接工艺性能差,焊缝不成型,且焊缝上全是气孔还夹杂裂纹,采用热焊和半预热焊也存在相同的焊接问题(采用铸铁焊条焊接时几种工艺都试验过)。2、该设备轴套一侧的径向厚度很薄,其它侧的径向厚度很厚,一个圆周厚薄差别太大,如果内圆堆焊一周,厚侧的应力会在薄侧释放,导致薄侧开裂,导致焊接失败。3、该设备体积较大,该设备如果采用局部预热,就会增加构件的应力,导致焊接裂纹的出现,如果采用整体预热,就需要较大的预热设备,预热后需从烤箱中调运出来才能进行焊接,温度降下来后,有需要送回烘箱进行加热,如此反复加热与冷却导致铸铁内部的应力增加,从而到是焊接失败。4、焊接后的焊接面需要精加工,加工时难于找到两个轴套之间的同心轴线。5、该工件为受力部件,原轴套接触面的硬度在160-210HBS,焊接面的硬度小于这个值,将严重缩短使用寿命和使用精度。如果硬度偏大,构件焊接后,焊接面又无法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采用分区堆焊和对称式堆焊的方式对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能够确保轴套的壁厚较薄处不开裂,并且堆焊修复完成后的轴套能够再次投入使用,节约了设备购置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所述轴套的外周壁由平面外壁和曲面外壁构成,将平面外壁所对应的扇形区域定义为C区域,将在曲面外壁中与C区域对称的扇形区域定义为D区域,将曲面外壁剩余部分所对应的两个扇形区域分别定义为A区域和B区域,所述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A区域和B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X份小扇形区域,并且记为A1~AX小扇形区域和B1~BX小扇形区域,Ai小扇形区域和Bi小扇形区域以轴套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并且构成一对扇形组;将C区域和D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Y份小扇形区域,并且记为C1~CY小扇形区域和D1~DY小扇形区域;步骤S2,在轴套的外周壁上用保温层保温;步骤S3,通过焊条并以冷焊方式在轴套的内周壁上进行堆焊修复;首先对位于A区域和B区域内的轴套进行堆焊修复,然后对位于D区域内的轴套进行堆焊修复,最后对位于C区域内的轴套进行堆焊修复;当对位于A区域和B区域内的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时,按照从A区域、B区域中间处到A区域、B区域侧边处的顺序,依次对位于不同所述扇形组内的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当对位于D区域内的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时,先对位于间隔分布的小扇形区域内的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后对位于剩余小扇形区域内的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当对位于C区域内的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时,按照从C区域侧边处到C区域中间处的顺序,对位于不同小扇形区域内的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步骤S4,将堆焊好的轴套固定在镗床上,用镗床将轴套的通孔加工至标定直径。优选地,在步骤S4中,按照步骤S1~S3对两个轴套进行堆焊修复,将堆焊好的两个轴套同时固定在镗床上,用镗床将两个轴套的通孔加工至标定同心度。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焊条的直径为3.2mm。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冷焊方式采用的电流为100~110A。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保温层由棉质材料制成。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焊条的型号为ENiCrMo-3。优选地,在步骤S3中,在对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的过程中,当焊接处的温度超过150℃时,停止堆焊;当焊接处的温度低于100℃时,再继续堆焊。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中,位于C区域内的轴套的壁厚较薄,位于A区域、B区域以及D区域内的轴套的壁厚较厚。本专利技术的修复工艺采用分区堆焊和对称式堆焊的方式对轴套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能够确保轴套的壁厚较薄处不开裂,并且堆焊修复完成后的轴套能够再次投入使用,节约了设备购置费。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辋滚型机支座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轴套11平面外壁12曲面外壁2轮辋滚型机支座21轴套安装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上述轴套1的外周壁由平面外壁11和曲面外壁12构成,将平面外壁11所对应的扇形区域定义为C区域,将在曲面外壁12中与C区域对称的扇形区域定义为D区域,将曲面外壁12剩余部分所对应的两个扇形区域分别定义为A区域和B区域,上述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A区域和B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X份小扇形区域,并且记为A1~AX小扇形区域和B1~BX小扇形区域,Ai小扇形区域和Bi小扇形区域以轴套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并且构成一对扇形组;将C区域和D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Y份小扇形区域,并且记为C1~CY小扇形区域和D1~DY小扇形区域;步骤S2,在轴套1的外周壁上用保温层保温,以确保轴套1在堆焊时缓慢降温;步骤S3,通过焊条并以冷焊方式在轴套1的内周壁上进行堆焊修复;首先对位于A区域和B区域内的轴套1进行堆焊修复,然后对位于D区域内的轴套1进行堆焊修复,最后对位于C区域内的轴套1进行堆焊修复;当对位于A区域和B区域内的轴套1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时,按照从A区域、B区域中间处到A区域、B区域侧边处的顺序,依次对位于不同上述扇形组内的轴套1内周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的外周壁由平面外壁(11)和曲面外壁(12)构成,将平面外壁(11)所对应的扇形区域定义为C区域,将在曲面外壁(12)中与C区域对称的扇形区域定义为D区域,将曲面外壁(12)剩余部分所对应的两个扇形区域分别定义为A区域和B区域,所述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将A区域和B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X份小扇形区域,并且记为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辋滚型机支座用轴套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的外周壁由平面外壁(11)和曲面外壁(12)构成,将平面外壁(11)所对应的扇形区域定义为C区域,将在曲面外壁(12)中与C区域对称的扇形区域定义为D区域,将曲面外壁(12)剩余部分所对应的两个扇形区域分别定义为A区域和B区域,所述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A区域和B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X份小扇形区域,并且记为A1~AX小扇形区域和B1~BX小扇形区域,Ai小扇形区域和Bi小扇形区域以轴套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并且构成一对扇形组;将C区域和D区域均以轴套轴线为中心等分成Y份小扇形区域,并且记为C1~CY小扇形区域和D1~DY小扇形区域;
步骤S2,在轴套(1)的外周壁上用保温层保温;
步骤S3,通过焊条并以冷焊方式在轴套(1)的内周壁上进行堆焊修复;首先对位于A区域和B区域内的轴套(1)进行堆焊修复,然后对位于D区域内的轴套(1)进行堆焊修复,最后对位于C区域内的轴套(1)进行堆焊修复;当对位于A区域和B区域内的轴套(1)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时,按照从A区域、B区域中间处到A区域、B区域侧边处的顺序,依次对位于不同所述扇形组内的轴套(1)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当对位于D区域内的轴套(1)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时,先对位于间隔分布的小扇形区域内的轴套(1)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后对位于剩余小扇形区域内的轴套(1)内周壁进行堆焊修复;当对位于C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长春张显辉胥菊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