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3665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钢瓶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包括气缸、上支撑板、上轴承中心定位板、轴承、上轴承外圈定位板、第一连接板、支撑板、第二连接板、弹性体、第一导向锥块、第三连接板、第二导向锥块、底部定位块和底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上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底板连接,所述导柱贯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弹性体和第一导向锥块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连接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导向锥块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底部,所述底部定位块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底部定位块与底板之间转动连接,在实际的生产操作过程中使用这种装置实现了气动压紧两颈管双定位功能,大大提高了颈管组对的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A front support assembly device for low temperature adiabatic steel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瓶生产
,具体为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低温绝热钢瓶(以下简称钢瓶)前支撑(C型结构)既要需要足够的强度又要保持低传热的性能,所以对大小两颈管的间距要求比较严格。目前依靠工件本身止口定(限)位、人工组对方式。在对颈管进行焊接时,颈管的间隙对产品的性能要求比较高,但由于焊接变形的作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间隙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产品质量,返工率高,造成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对钢瓶上的颈管进行焊接时导致间隙不一样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包括气缸、上支撑板、上轴承中心定位板、轴承、上轴承外圈定位板、第一连接板、支撑板、导柱、第二连接板、弹性体、第一导向锥块、第三连接板、第二导向锥块、底部定位块和底板,所述气缸的底部与上支撑板连接,所述上轴承中心定位板安装在上支撑板的底部中间,所述轴承安装在上轴承中心定位板的外壁,所述轴承的外壁与上轴承外圈定位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在上轴承外圈定位板的外壁,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上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体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锥块安装在弹性体的底部,所述导柱贯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弹性体和第一导向锥块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连接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导向锥块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底部,所述底部定位块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底部定位块与底板之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上轴承外圈定位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安装有第一螺纹杆。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部贯穿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二导向锥块之间安装有第三螺纹杆。优选的,所述导柱的底部与第一导向锥块的连接处安装有第四螺纹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现有的装置在对颈管进行焊接时,颈管的间隙对产品的性能要求比较高,但由于焊接变形的作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间隙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产品质量,返工率高,造成制造成本增加,本申请文件中,将两个颈管分别固定在上部的固定装置和底部的固定装置上,通过气缸产生的伸缩的力使上部的颈管和底部的颈管之间的缝隙进行固定,减少晃动,从而防止了在对颈管进行焊接时造成缝隙间距不一样的情况发生,方便使用,在实际的生产操作过程中使用这种装置实现了气动压紧两颈管双定位功能,大大提高了颈管组对的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缸、2上支撑板、3上轴承中心定位板、4轴承、5上轴承外圈定位板、6第一连接板、7支撑板、8导柱、9第二连接板、10弹性体、11第一导向锥块、12第三连接板、13第二导向锥块、14底部定位块、15底板、16第一螺纹杆、17第二螺纹杆、18第三螺纹杆、19第四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用于在实际的生产操作过程中使用这种装置实现了气动压紧两颈管双定位功能,大大提高了颈管组对的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请参阅图1-2,包括气缸1、上支撑板2、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轴承4、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第一连接板6、支撑板7、导柱8、第二连接板9、弹性体10、第一导向锥块11、第三连接板12、第二导向锥块13、底部定位块14和底板15,气缸1的底部与上支撑板2连接,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安装在上支撑板2的底部中间,轴承4安装在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的外壁,轴承4的外壁与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连接,第一连接板6安装在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的外壁,支撑板7的顶部与上支撑板2连接,支撑板7的底部与底板15连接,第一连接板6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9连接,弹性体10安装在第二连接板9的底部,第一导向锥块11安装在弹性体10的底部,导柱8贯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9、弹性体10和第一导向锥块11的中间位置,第三连接板12安装在第二连接板9的底部,第二导向锥块13安装在第三连接板12的底部,底部定位块14安装在底板15的顶部,底部定位块14与底板15之间转动连接。请再次参阅图1,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与第一连接板6之间安装有第一螺纹杆16,具体的,第一螺纹杆16用于连接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与第一连接板6,达到固定的目的,同时方便拆卸。请再次参阅图1,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9之间安装有第二螺纹杆17,第二螺纹杆17的底部贯穿第二连接板9与第三连接板12连接,具体的,第二螺纹杆17用于对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9和第三连接板12进行固定,同时方便拆卸。请再次参阅图1,第三连接板12与第二导向锥块13之间安装有第三螺纹杆18,具体的,第三螺纹杆18用于连接第三连接板12与第二导向锥块13,达到固定的目的。请再次参阅图1,导柱8的底部与第一导向锥块11的连接处安装有第四螺纹杆19,具体的,第四螺纹杆19用于连接导柱8和第一导向锥块11,达到固定的目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一个颈管安装在底部定位块14的顶部进行固定,然后将另一颈管安装在第一导向锥块11和第二导向锥块13之间,启动气缸1,带动第一导向锥块11和第二导向锥块13向下压,由于第一导向锥块11和第二导向锥块13均为锥形面,可以通过颈管实现自动对重,从而可以确保间隙的一致性,同时设置的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和底部定位块14的轴承4结构的安装,实现颈管在固定时,仍然可以进行转动,提高工作效率。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了一些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无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专利技术所披露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的描述仅仅是处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且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上支撑板(2)、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轴承(4)、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第一连接板(6)、支撑板(7)、导柱(8)、第二连接板(9)、弹性体(10)、第一导向锥块(11)、第三连接板(12)、第二导向锥块(13)、底部定位块(14)和底板(15),所述气缸(1)的底部与上支撑板(2)连接,所述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安装在上支撑板(2)的底部中间,所述轴承(4)安装在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的外壁,所述轴承(4)的外壁与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安装在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的外壁,所述支撑板(7)的顶部与上支撑板(2)连接,所述支撑板(7)的底部与底板(1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9)连接,所述弹性体(10)安装在第二连接板(9)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锥块(11)安装在弹性体(10)的底部,所述导柱(8)贯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9)、弹性体(10)和第一导向锥块(1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连接板(12)安装在第二连接板(9)的底部,所述第二导向锥块(13)安装在第三连接板(12)的底部,所述底部定位块(14)安装在底板(15)的顶部,所述底部定位块(14)与底板(15)之间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绝热钢瓶前支撑组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上支撑板(2)、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轴承(4)、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第一连接板(6)、支撑板(7)、导柱(8)、第二连接板(9)、弹性体(10)、第一导向锥块(11)、第三连接板(12)、第二导向锥块(13)、底部定位块(14)和底板(15),所述气缸(1)的底部与上支撑板(2)连接,所述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安装在上支撑板(2)的底部中间,所述轴承(4)安装在上轴承中心定位板(3)的外壁,所述轴承(4)的外壁与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安装在上轴承外圈定位板(5)的外壁,所述支撑板(7)的顶部与上支撑板(2)连接,所述支撑板(7)的底部与底板(1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9)连接,所述弹性体(10)安装在第二连接板(9)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锥块(11)安装在弹性体(10)的底部,所述导柱(8)贯穿安装在第二连接板(9)、弹性体(10)和第一导向锥块(1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连接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禚佳程金玉李丹张晶伟朱承双师为鹏贺春影汪卫平田文龙于兴权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致远新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