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536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球囊导管,其目的是即使在推拉球囊导管的基端部的情况下,也确保将该推拉力从芯线向外侧管和内侧管这两者传递的功能,并且即使在球囊导管弯曲的情况下,也使芯线适度地移动来确保球囊导管的柔软性。球囊导管(10)具备:球囊(30);外侧管(20),其连接于该球囊(30)的基端;内侧管(40),其配置于该外侧管(20)的内部,内侧管(40)的顶端连接于球囊(30)的顶端;在该内侧管(40)的外周形成的凹凸部(45);以及芯线(60),其配置于外侧管(20)与内侧管(40)之间,其中,芯线(60)具备被夹持在外侧管(20)与凹凸部(45)的凹部(45b)之间的膨隆部(80)。

Balloon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囊导管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12月10日、申请号为201510920016.9、及专利技术名称为“球囊导管”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一种球囊导管,该球囊导管用于扩张血管等的管腔内的狭窄部等。球囊导管主要包括:作为扩张体的球囊;外侧管,其安装于该球囊的基端部;以及内侧管,其配置于该外侧管的内腔内,内侧管的顶端部安装于球囊的顶端部。外侧管是为了将球囊扩张而用于使生理盐水等扩张用液体在设置于该外侧管与内侧管之间的内腔内流通的管,内侧管是为了将球囊导管引导到病变部位而用于使导丝(guidewire)插通的管。一般来说,球囊导管是以如下方式被使用:由医师等手术操作者把持球囊导管的近位部而将远位部推入血管内,因此对于将球囊定位于病变部位的期望位置,要求优良的到达病变部位的推入性和优良的远位部的操作性。作为这样的球囊导管,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有一种球囊导管,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构成为在导管轴(外侧管)与内轴(内侧管)之间插入芯线(corewire),将该芯线夹在外侧管与内侧管之间。根据专利文献1,该文献记载的球囊导管,由于仅将芯线夹在外侧管与内侧管之间,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工序,就能够使球囊导管的推入性提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0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球囊导管存在以下问题:虽然能够使推入性提高,但是在拉球囊导管的基端部的情况下,却不能够将该拉力经由芯线传递到球囊导管,而且在向球囊导管的基端的推入力非常强的情况下,芯线在外侧管与内侧管之间进一步移动到顶端侧,芯线被固定在外侧管与内侧管之间,妨害了球囊导管的柔软性。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即使在推拉球囊导管的基端部的情况下,也确保将该推拉力经由芯线向外侧管和内侧管这两者传递的功能,并且即使在球囊导管弯曲的情况下,也使芯线适度地移动来确保球囊导管的柔软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涉及的球囊导管的特征在于,具备:球囊;外侧管,其连接于上述球囊的基端;内侧管,其配置于上述外侧管的内部,内侧管的顶端连接于上述球囊的顶端;在上述内侧管的外周形成的凹凸部;以及芯线,其配置在上述外侧管与上述内侧管之间,其中,上述芯线具备被夹持在上述外侧管与上述凹凸部的凹部之间的膨隆部。而且,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根据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上述凹凸部是通过将卷绕于上述内侧管外周的螺旋体(coil)的线材的螺距(pitch)扩大而形成的。而且,第3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根据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在上述螺旋体的表面,以沿上述螺旋体的线材的形状而表面呈流线形的凹凸的方式覆盖有树脂。另外,第4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根据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至第3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的任一项专利技术,在将从上述外侧管的内壁到上述凹部的距离设为Da、将从上述外侧管的内壁到上述凸部的距离设为Db以及将上述膨隆部的外径设为Dc的情况下,设为Dc>Da>Db。专利技术的效果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球囊导管具备:球囊;外侧管,其连接于该球囊的基端;内侧管,其配置于该外侧管的内部,内侧管的顶端连接于球囊的顶端;在上述内侧管的外周形成的凹凸部;以及芯线,其配置于外侧管与内侧管之间,其中,芯线具备被夹持在外侧管与凹凸部的凹部之间的膨隆部,因此即使在推拉球囊导管的基端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其推拉力从芯线向外侧管和内侧管这两者传递,并且即使在球囊导管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芯线在凹凸部间适度地移动来确保球囊导管的柔软性。而且,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根据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凹凸部是通过将卷绕于内侧管外周的螺旋体的线材的螺距扩大而形成的,因此除了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推拉力从芯线向外侧管和内侧管这两者传递,并且能够防止内侧管的扭结(kink)。而且,第3方面的专利技术,根据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在螺旋体的表面,以沿螺旋体的线材的形状而表面呈流线形的凹凸的方式覆盖有树脂,因此,除了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能够使膨隆部顺畅(Smooth)地进行移动。进一步地,第4方面的专利技术,根据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至第3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的任一项专利技术,在将从上述外侧管的内壁到上述凹部的距离设为Da、将从上述外侧管的内壁到上述凸部的距离设为Db以及将上述膨隆部的外径设为Dc的情况下,设为Dc>Da>Db,因此除了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至第3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的任一项专利技术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在推拉球囊导管的基端部的情况下,将其推拉力从芯线向外侧管和内侧管这两者更良好地传递。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的整体图。图2是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的整体图。图4是图3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的整体图。图6是图5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8是说明膨隆部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100、200、300:球囊导管;20:外侧管;28:外侧管的内腔;30:球囊;34:球囊的内腔;40、140、240:内侧管;45、145、245:凹凸部;45a、145a、245a:凸部;45b、145b、245b:凹部;60:芯线;60a:芯线的顶端部;60b:芯线的基端部;150、250:金属线材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针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球囊导管的结构,参照附图作以下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的整体图,图2是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在图1和图2中,图示左侧是被插入体内的远位侧(顶端侧),右侧是由医师等的手术操作者操作的近位侧(基端侧)。图1所示的球囊导管10具备:球囊30;外侧管20,其连接于该球囊30的基端部;内侧管40,其插入外侧管20的内部,内侧管40的顶端与球囊30的顶端接合;海波管(hypotube)23,其与外侧管20的基端接合;芯线60,其插入在外侧管20与内侧管40之间,芯线60的基端与海波管23的顶端部接合;以及连接件(connector)70,其与海波管23的基端接合。球囊30由扩张部31、顶端安装部32以及后端安装部33构成,其中,扩张部31利用注入内部的液体的压力来进行扩张,顶端安装部32与内侧管40的顶端部40a的顶端接合,后端安装部33与外侧管20的顶端的外周面接合,利用注入内部的液体的压力而扩张部31进行扩张,由此内腔34形成并呈袋状。而且,球囊30的内腔34与外侧管20的内腔28连通。外侧管20是一种管状体,具有:位于顶端侧的顶端外侧管21、位于基端侧的基端外侧管22以及从顶端外侧管21至基端外侧管22连续的内腔28。而且,在外侧管20的内腔28中能够流通用于使球囊30扩张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其具备:/n外侧管;/n内侧管,其配置于所述外侧管的内侧;/n凹凸部,其设置在所述内侧管的外周,并沿所述内侧管的长度方向含有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以及/n芯线,其配置于所述外侧管与所述内侧管之间,/n其中,所述芯线具备被夹持在所述外侧管与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一个凹部之间的膨隆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0 JP 2015-0471461.一种导管,其具备:
外侧管;
内侧管,其配置于所述外侧管的内侧;
凹凸部,其设置在所述内侧管的外周,并沿所述内侧管的长度方向含有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以及
芯线,其配置于所述外侧管与所述内侧管之间,
其中,所述芯线具备被夹持在所述外侧管与所述多个凹部中的一个凹部之间的膨隆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凹凸部包括卷绕在所述内侧管的所述外周的线材,在所述导管处于不弯曲状态时,形成所述线材的相邻绕组彼此分离的螺旋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螺旋体的表面覆盖有树脂,使得所述多个凸部和所述多个凹部的表面平滑,
所述膨隆部被夹持在所述外侧管与所述一个凹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
Da表示在所述导管的径向上的、所述外侧管的内壁与所述一个凹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Db表示所述外侧管的内壁、与所述导管的径向上的所述多个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
Dc表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木健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