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插头、电能存储器和安装电能存储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3285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盲插头、电能存储器和用于安装这样的电能存储器的方法,所述盲插头具有插头部分、铰链和封闭盖,其中所述插头部分设计为接合所述电能存储器的接触机构,其中所述铰链通过第一侧连接到所述插头部分且通过第二侧连接到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其中所述封闭盖可以借助于所述铰链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封闭盖远离所述插头部分的第一面侧折叠,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面侧折叠。

Blind plug, electric energy memory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electric energy mem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盲插头、电能存储器和安装电能存储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权利要求1的插头、如权利要求13的电能存储器和如权利要求15的用于安装这种电能存储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盲插头从DE102007014178A1中是已知的。本专利技术的问题是提供改进的插头、改进的电能存储器和用于安装这种电能存储器的改进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问题通过如权利要求1的插头、如权利要求13的电能存储器和如权利要求15的用于安装这种电能存储器的方法来解决。有利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已经认识到,用于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的运输安全的改进的盲插头可以设置有盲插头,其包括插头部分、铰链和封闭盖,其中插头部分设计为接合电能存储器的接触机构。铰链通过第一侧连接到插头部分且通过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连接到封闭盖。封闭盖可以借助于铰链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第一位置,封闭盖背离插头部分的第一面侧折叠,在第二位置,封闭盖朝向第一面侧折叠。该设计的优点在于,在电能存储器的安装中,盲插头可以在最终安装电能存储器之前已经被引入接触机构,盲插头,特别是插头的封闭盖,不会成为安装中的障碍。在另一实施例中,铰链设计为薄膜铰链的类型。铰链包括第一铰链部分和至少第二铰链部分。第一铰链部分通过第一侧连接到插头部分。第一铰链部分通过背离第一侧的第三侧连接到第二铰链部分。第二铰链部分设置为厚于第一铰链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盲插头具有掣扣构件。掣扣构件布置在第一面侧上并连接到插头部分。掣扣构件设计为在第二位置至少部分地接合在封闭盖后面,且在第二位置将封闭盖保持在第一面侧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掣扣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掣扣元件。第一掣扣元件通过第一固定端连接到第一面侧。第一掣扣元件设计为以第一曲率弯曲。第一曲率中心布置在面向封闭盖的第一侧上。第一掣扣元件在面向封闭盖的一侧上具有第一支承面。封闭盖具有第一盖侧表面,其设计为对应于第一支承面弯曲。第一支承面和第一盖侧表面在封闭盖的二位置以平坦的方式邻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掣扣元件设计为从第一掣扣元件的固定端到自由端渐缩。在另一实施例中,插头部分具有第一侧表面和相对布置的第二侧表面。掣扣构件具有第二掣扣元件。第一掣扣元件邻近第一侧表面布置。第二掣扣元件以第二固定端连接到第一面侧。第二掣扣元件邻近第二侧表面布置。第二掣扣元件设置为以第二曲率弯曲。第二曲率中心布置在面向封闭盖的一侧上。第二掣扣元件在面向封闭盖的一侧上具有第二支承面。第二支承面在第二位置紧靠与第一盖侧表面相对布置的第二盖侧表面。在第二位置,封闭盖布置在第一掣扣元件和第二掣扣元件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插头部分在第一面侧处具有压痕。压痕在插头部分的下侧和上侧之间延伸。压痕在面向封闭盖的一侧上敞开。压痕具有压痕基部,其平行于第一面侧行进。铰链的第一侧在下侧附近连接到压痕基部。压痕设计为在封闭盖的第一位置至少部分第接收铰链。在另一实施例中,插头部分具有至少一行的第一触头凹部。分离杆分布布置在两个相邻布置的触头凹部之间。触头凹部在插头部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且在与第一面侧相对的第二面侧处向外敞开。触头凹部设置为分别接收接触机构的接触元件。在另一实施例中,触头凹部在面向第一面侧的一侧上具有接收基部。接收基部与第一面侧间隔开地布置。接收基部封闭触头凹部。在另一实施例中,盲插头具有止动元件。止动元件布置在第一面侧上且连接到第一面侧。止动元件凸出超出插头部分的下侧。止动元件在面向插头部分的第一面侧上具有止动面。通过紧靠接触机构的第四面侧,止动面设计为防止插头部分进一步插入接触机构中。在另一实施例中,止动元件在下侧和第一掣扣元件之间连接到第一面侧。止动元件在铰链和第一侧表面之间连接到第一面侧。在另一实施例中,铰链、插头部分和封闭盖以一件式且材料整体的方式设计。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具有外壳、接触机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和盲插头。电池单元设计为存储电力。盲插头如上所述地设计。外壳界定外壳内部且具有向外延伸的外壳凸起。外壳在外壳凸起处具有贯通开口。接触机构和电池单元布置在外壳内部中。接触机构布置在电池单元和外壳之间,且至少部分地接合外壳凸起。插头部分接合接触机构。封闭盖通过贯通开口接合。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壳在外部具有a第一平坦设计的外壳外表面和第二平坦设计的外壳外表面。第一外壳外表面和第二外壳外表面彼此相邻。第二外壳外表面布置在外壳凸起处。第一外壳外表面和第二外壳外表面布置为相对于彼此倾斜地倾斜且形成角度(α),角度(α)优选地在92度至100度的范围内,特别是在94度至96度的范围内。此外已经认识到,通过具有以下步骤的方法可以提供用于安装上述电能存储器的改进方法,其中步骤优选地按以下顺序以时间顺序依次执行:提供电池单元、接触机构,盲插头和外壳,在接触机构和电池单元之间建立电连接,将插头部分插接到接触机构中,将封闭盖枢转到第二位置,引导封闭盖通入贯通开口,将外壳相对于接触机构定位,使得接触机构与外壳凸起接合。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穿过图1所示的电能存储器,沿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盲插头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盲插头的另一透视图;图5示出了穿过图1至4所示的盲插头,沿图4所示的剖面B-B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盲插头的透视图,封闭盖处于第二位置;图7示出了用于安装图1至6所示的电能存储器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至11各自示出了图1至6中所示的电能存储器10的透视图的剖切图;图12示出了盲插头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以下附图参考了坐标系。坐标系具有x轴(纵向方向),y轴(横向方向)和z轴(垂直方向)。作为示例,坐标系被设计为右手系统。电能存储器10包括外壳15、接触机构20(图1中用虚线表示)、至少一个电池单元25、控制装置95和盲插头30。作为示例,外壳15以长方体的方式设计。外壳15在内部界定外壳内部35。电池单元25(优选为若干电池单元25)和控制装置95布置在外壳内部35中。电池单元25用于在相对长的时间段(例如几周或几个月)内存储电力。控制装置95至少与电池单元25中的一个电连接。此外,接触机构20布置在外壳内部35中。此外,控制装置95可以连接到接触机构20。外壳15具有外壳盖40和外壳下部45。外壳盖40在上侧封闭外壳内部35。外壳下部45相对于外壳盖40布置在下侧。外壳下部45在下侧界定外壳内部35。外壳内部35由外壳盖40和外壳下部45共同横向围绕。外壳盖40在外壳上侧50上具有外壳凸起55。作为示例,外壳凸起55大致在横向方向上相对于外壳盖40的最大范围布置在中心位置。此外,外壳凸起55在纵向方向上设计得明显窄于外壳15或外壳盖40在纵向方向上的最大范围。外壳凸起55大致设计成棱柱形状。外壳凸起55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10)的运输安全的盲插头(30),/n~具有插头部分(155)、铰链(160)和封闭盖(165),/n~其中所述插头部分(155)设计为接合所述电能存储器(10)的接触机构(20),/n~其中所述铰链(160)通过第一侧(175)连接到所述插头部分(155)且通过背离所述第一侧(175)的第二侧(180)连接到所述封闭盖(165),/n~其中所述封闭盖(165)可以借助于所述铰链(1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n~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封闭盖(165)背离所述插头部分(155)的第一面侧(170)折叠,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面侧(170)折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16 DE 102018119979.1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电能存储器(10)的运输安全的盲插头(30),
~具有插头部分(155)、铰链(160)和封闭盖(165),
~其中所述插头部分(155)设计为接合所述电能存储器(10)的接触机构(20),
~其中所述铰链(160)通过第一侧(175)连接到所述插头部分(155)且通过背离所述第一侧(175)的第二侧(180)连接到所述封闭盖(165),
~其中所述封闭盖(165)可以借助于所述铰链(1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封闭盖(165)背离所述插头部分(155)的第一面侧(170)折叠,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面侧(170)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插头(30),
~其中所述铰链(160)设计为一种类型的薄膜铰链,
~其中所述铰链(160)包括第一铰链部分(255)和至少第二铰链部分(260),
~其中所述第一铰链部分(255)通过所述第一侧(175)连接到所述插头部分(155),
~其中所述第一铰链部分(255)通过背离所述第一侧(175)的第三侧(265)连接到所述第二铰链部分(260),
~其中所述第二铰链部分(260)设计为厚于所述第一铰链部分(255)。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盲插头(30),
~具有掣扣构件(270),
~其中所述掣扣构件(270)布置在所述第一面侧(170)上并连接到所述插头部分(155),
~其中所述掣扣构件(270)设计为在所述第二位置至少部分地接合在所述封闭盖(165)后面,且在所述第二位置将所述封闭盖(165)保持在所述第一面侧(170)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盲插头(30),
~其中所述掣扣构件(27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掣扣元件(275),
~其中所述第一掣扣元件(275)在第一固定端(295)处连接到所述第一面侧(170),
~其中所述第一掣扣元件(275)设计为以第一曲率弯曲,
~其中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一曲率中心(320)布置在面向所述封闭盖(165)的一侧上,
~其中所述第一掣扣元件(275)在面向所述封闭盖(165)的一侧上具有第一支承面(325),
~其中所述封闭盖(165)具有第一盖侧表面(350),其设计为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承面(325)弯曲,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面(325)和所述第一盖侧表面(350)在所述封闭盖(165)的第二位置以平坦的方式邻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盲插头(30),
~其中所述第一掣扣元件(275)设置为从所述第一掣扣元件(275)的固定端(295)到自由端(305)渐缩。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盲插头(30),
~其中所述插头部分(155)具有第一侧表面(285)和相对布置的第二侧表面(290),
~其中所述掣扣构件(270)具有第二掣扣元件(280),
~其中所述第一掣扣元件(275)邻近所述第一侧表面(285)布置,
~其中所述第二掣扣元件(280)通过第二固定端(300)连接到所述第一面侧(170),
~其中所述第二掣扣元件(280)邻近所述第二侧表面(290)布置,
~其中所述第二掣扣元件(280)设计为以第二曲率弯曲,
~其中所述第二曲率的第二曲率中心(330)布置在面向所述封闭盖(165)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掣扣元件(280)在面向所述封闭盖(165)的一侧上具有第二支承面(335),
~其中所述第二支承面(335)在所述第二位置紧靠与所述第一盖侧表面(350)相对布置的第二盖侧表面(355),
~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封闭盖(165)布置在所述第一掣扣元件(275)和所述第二掣扣元件(280)之间。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盲插头(30),
~其中所述插头部分(155)在所述第一面侧(170)上具有压痕(245),
~其中所述压痕(245)在所述插头部分(155)的下侧(215)和上侧(200)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压痕(245)在面向所述封闭盖(165)的一侧上敞开,
~其中所述压痕(245)具有压痕基部(250),其平行于所述第一面侧(170)行进,
~其中所述铰链(160)的第一侧(175)在所述下侧(215)附近连接到所述压痕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哈普J休伯
申请(专利权)人: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