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90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可调节电压的电源,氮化镓铟发光二极管;可调节电压的电源与氮化镓铟发光二极管通过导线连接形成电流回路。优选地是,所述的可调节电压的电源电压范围为2.5V-4.1V。更优选地是,所述的可调节电压的电源电压范围为3.1V-4.1V。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发光装置,在选定的电压范围内,灯管发光效率与电源电压成正比,而且可以达到发光效率最高,提高了效率,可以广泛应用于暗室、暖棚等需要比较严格控制光照强度的场所替代传统光源,并可替代实验室中的光源及相对昂贵的偏振片作为实验室用可调光源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展。氮化镓铟发光二极 管的专利技术使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出白光,从而使得发光二极管照明成为可能。发光二极 管照明对我国的能源有着重大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良惠预计2010年我国用电量 将达到2.7万亿度,照明用电量超过3000亿度。由于同样亮度下,半导体灯用电量 仅为白炽灯的1/10,只要有1/3的白炽灯被半导体灯取代,每年就能为国家节省用电 近1000亿度,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目前的发光二极管主要作为指示灯使用,因而相关的国际标准及行业标准规定的 发光二极管电气参数并不能使得其作为照明用具的各项性能为人们了解,以至于人们 不能正确地选择其工作电压,从而有效地使用发光二极管照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白炽灯耗电量大,使用的发光二极管效率低,应 用范围有限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高,具有更大使用范围,耗电量小的发光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可调节电压的电源,氮化镓铟发光二极管;可调节电压的电源与氮化镓铟发光二极管通过导线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节电压的电源,氮化镓铟发光二极管;可调节电压的电源与氮化镓铟发光二极管通过导线连接形成电流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阳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