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胶控制系统及点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692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点胶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点胶控制系统及点胶装置。该点胶控制系统包括具有出胶口的胶管、气缸、供气气源、第一供气管路及第二供气管路。气缸与胶管配合使用,能够将位于胶管内的胶液从出胶口排出;第一供气管路连通气缸的无杆腔与供气气源;第二供气管路连通气缸的有杆腔与供气气源;其中,第一供气管路包括第一电磁阀及气压调节阀;第一电磁阀及气压调节阀通过第一管道依次连接于气缸及供气气源之间;第二供气管路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于气缸及供气气源之间。该点胶控制系统及点胶装置能够解决点胶时多出胶的问题。

Dispensing control system and dispen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点胶控制系统及点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点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胶控制系统及点胶装置。
技术介绍
点胶设备专门用于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工件表面或者工件的内部。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中,通常利用点胶设备在工件上进行点胶,以实现两个工件之间的粘接。随着电子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对点胶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有的点胶设备一般为三轴式点胶设备,能够实现沿X轴、Y轴及Z轴方向的移动点胶。但是,这种三轴式点胶设备存在点胶速度慢、在线路转折点无法做到平滑过渡、不适用于较复杂的曲线点胶路径、无法实现多个面的一站式点胶等问题。另外,点胶控制系统采用了气缸单向切换正负压的方式,即在更换胶管时,气缸退回采用负压吸出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点胶时,容易出现以下状况:1、由于正负压共享同一气路,电磁阀的排气端需堵死,这样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程序执行正压停止时,实际压力幷不会立即变为0,而是让气缸继续向前运动,直至与胶管内阻力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比预定线路多出胶,即断胶不及时。2、无论在待机还是运行过程中,负压需调整到某个合适的值,以防止在停止正压状况下气缸回退而产生胶回吸。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点胶控制系统及点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控制系统及点胶装置,能够解决点胶时多出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点胶控制系统,包括:具有出胶口的胶管;气缸,其与所述胶管配合使用,能够将位于所述胶管内的胶液从所述出胶口排出;供气气源;第一供气管路,其连通所述气缸的无杆腔与所述供气气源;及第二供气管路,其连通所述气缸的有杆腔与所述供气气源;其中,所述第一供气管路包括第一电磁阀及气压调节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气压调节阀通过第一管道依次连接于所述气缸及所述供气气源之间;所述第二供气管路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气缸及所述供气气源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有PLC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有旋钮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第二电磁阀上均设有消声器。一种点胶装置,包括上述的点胶控制系统、承载所述胶管及所述气缸的连接座、工作台及定位组件;所述连接座与六轴机器人的机械臂连接;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工作台连接并用于对待点胶的工件进行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治具及两个L型的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面;所述定位治具的顶面开设有工件定位槽;所述定位治具与所述工作台锁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点胶控制系统,通过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分别连通气缸的无杆腔与供气气源、以及气缸的有杆腔与供气气源,在程序执行正压停止时,气缸的实际压力能够立即变为0,从而解决了多出胶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的点胶装置,通过定位组件对待点胶的工件进行定位,在六轴机器人的带动下,实现X轴、Y轴、Z轴、U轴、V轴及W轴方向的移动点胶,点胶精度高、效率高,能针对多个复杂曲面(甚至是多个互相垂直的面)进行一站式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点胶控制系统的电路/气路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点胶装置中工作台及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点胶控制系统,包括具有出胶口的胶管10、气缸20、供气气源30、第一供气管路及第二供气管路。其中,气缸20与胶管10配合使用,能够将位于胶管10内的胶液从出胶口排出;第一供气管路连通气缸20的无杆腔21与供气气源30,并包括第一电磁阀42及气压调节阀43,第一电磁阀42及气压调节阀43通过第一管道41依次连接于气缸20及供气气源30之间;第二供气管路连通气缸20的有杆腔与供气气源30,并包括第二电磁阀52;第二电磁阀52通过第二管道51连接于气缸20及供气气源30之间。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电磁阀42具有A出气口及B进气口,其中,第一电磁阀42的B进气口与第一管道41连通。第一电磁阀42连接有PLC控制器70,PLC控制器70与六轴机器人80的控制系统连接。工作时,通过PLC控制器70控制第一电磁阀42得电或断电,实现第一供气管路的通断。第二电磁阀52同样具有A出气口及B进气口,第二电磁阀52的B进气口与第二管道51连通。第二电磁阀52连接有旋钮开关60,通过旋钮开关60实现第二供气管路的通断。进一步的,第一电磁阀42及第二电磁阀52上均设有消声器,以防止环境中颗粒异物进入第一电磁阀42及第二电磁阀52内造成堵塞;同时起到降噪作用。另外,由于气压调节阀43连接于第一电磁阀42与供气气源30之间,在待机状态下,即第一电磁阀42未得电接通其B进气口时,可显示气缸20的实际气压,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调整及确认。本专利技术的点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点胶时,PLC控制器70控制第一电磁阀42得电,第一电磁阀42的B进气口与第一管道41接通,第一供气管路处于导通状态,供气气源30提供的气体通过第一供气管路进入气缸20的无杆腔21内;与此同时,第二电磁阀52的A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51与气缸20的有杆腔22接通;从而使得气缸20的活塞移动,进而将胶管10内的胶液从出胶口挤出。点胶结束,PLC控制器70控制第一电磁阀42断电,第一供气管路断开,第一电磁阀42的A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41与气缸20的无杆腔21接通;与此同时,旋钮开关60将第二电磁阀52切换至第二电磁阀52的B进气口与第二管道51接通,第二供气管路处于导通状态,供气气源30提供的气体通过第二供气管路进入气缸20的有杆腔22内,从而使得点胶结束时气缸20的实际压力能够立即变为0,避免发生多出胶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包括上述的点胶控制系统、承载胶管10及气缸20的连接座、工作台100及定位组件130;其中,连接座与六轴机器人80的机械臂连接;定位组件130与工作台100连接,并用于对待点胶的工件进行定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定位组件130包括定位治具120及两个L型的定位块110。其中,两个定位块110连接于工作台100的顶面,用于对定位治具120进行定位;定位治具120通过螺丝锁固在与工作台100上,并且顶面开设有工件定位槽121。为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可在工作台100上设置至少两个上述定位组件130。使用时,只需设置好程序及路径,即可实现不同工件之间的无缝切换。这些定位组件130中,可采用同种工件的定位治具120,也可采用多种工件的定位治具120。本专利技术的点胶装置,通过点胶控制系统控制胶管10的出胶量,避免发生多出胶的情况;通过将胶管10及气缸20安装在六轴机器人80的机械臂上,对不同的工件进行点胶时,更换相应的治具即可,无需更换六轴机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出胶口的胶管;/n气缸,其与所述胶管配合使用,能够将位于所述胶管内的胶液从所述出胶口排出;/n供气气源;/n第一供气管路,其连通所述气缸的无杆腔与所述供气气源;及/n第二供气管路,其连通所述气缸的有杆腔与所述供气气源;其中,/n所述第一供气管路包括第一电磁阀及气压调节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气压调节阀通过第一管道依次连接于所述气缸及所述供气气源之间;/n所述第二供气管路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气缸及所述供气气源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出胶口的胶管;
气缸,其与所述胶管配合使用,能够将位于所述胶管内的胶液从所述出胶口排出;
供气气源;
第一供气管路,其连通所述气缸的无杆腔与所述供气气源;及
第二供气管路,其连通所述气缸的有杆腔与所述供气气源;其中,
所述第一供气管路包括第一电磁阀及气压调节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气压调节阀通过第一管道依次连接于所述气缸及所述供气气源之间;
所述第二供气管路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气缸及所述供气气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有PLC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