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晓广专利>正文

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95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包括泵体、泵盖和叶轮,所述泵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叶轮,所述叶轮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泵体相配合的所述泵盖,其中,所述泵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泵体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式密闭泵腔,且所述密闭泵腔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泵体的内底部设置有导流栅,所述导流栅顶部与所述叶轮的底部组合相接,所述泵盖上开设有进水口。有益效果:与传统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液体流经导流板、导流板分流栅、下级导流栅的三次流道折返,减少流体阻力,减少压力损失,减少部件数量与加工成本。

A structure of multi-stage pump with embedded impeller guide gr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
本技术涉及多级泵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离心多级液体泵的每级做功单元都是由叶轮、导流板、导流罩、密封环、定位销与叶轮组、定距轴套依次组成,有些老结构的离心泵没有导流板或者有简单的阻流板,部分多级泵是由多孔多水道的花篮式导流板叠加多组导流格栅组成。其组成部件多,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泵体自重大。并且多个部件组成的液体导流通道经过多次部件间的回转造成压力损失、破坏流体流线造成流体旋涡阻力大、每级之间泄压损失大、造成流向多折的沿程阻力从而造成轴功率能量损耗大,最终造成泵体输出效率不高。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包括泵体、泵盖和叶轮,所述泵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叶轮,所述叶轮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泵体相配合的所述泵盖,其中,所述泵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泵体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式密闭泵腔,且所述密闭泵腔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泵体的内底部设置有导流栅,所述导流栅顶部与所述叶轮的底部组合相接,所述导流栅可以为一片或多片,所述导流栅可以为直线、曲线、斜线,所述泵盖上开设有进水口。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实现泵体与泵盖之间的连接,所述泵体和所述泵盖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嵌在所述导流栅上形成一体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包括叶轮上圆盘、叶轮下圆盘和叶轮流道,所述叶轮上圆盘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叶轮下圆盘,且所述叶轮上圆盘与所述叶轮下圆盘之间开设有所述叶轮流道。进一步的,所述泵体的内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叶轮流道相配合的进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把叶轮嵌入导流栅内部,从物理结构上不仅减少了导流板等系列组合部件,而且还有效地缩短了流体通道,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液体流通阻力。2、本技术在减少部件的同时也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降低结构重量。3、本技术从流体效率上不仅保持流体压力均匀变化,而且减少流体旋涡产生、降低流体压力损失,最终效果是通过优化泵组结构、降低流体阻力、提高泵组轴马力的功率重量比、从而达到提高有离心泵的功效输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中泵体的俯视图。图中:1、泵体;2、泵盖;3、叶轮;301、叶轮上圆盘;302、叶轮下圆盘;303、叶轮流道;4、出水口;5、密闭泵腔;6、导流栅;7、进水口;8、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包括泵体1、泵盖2和叶轮3,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叶轮3,所述叶轮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泵体1相配合的所述泵盖2,其中,所述泵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式密闭泵腔5,且所述密闭泵腔5与所述出水口4连接,所述泵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导流栅6,所述导流栅6顶部与所述叶轮3的底部组合相接,所述导流栅6可以为一片或多片,所述导流栅6可以为直线、曲线、斜线,所述泵盖2上开设有进水口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体1和所述泵盖2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部8,且所述连接部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连接部8的使用,便于实现泵体1与泵盖2之间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3嵌在所述导流栅6上且形成一体式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3包括叶轮上圆盘301、叶轮下圆盘302和叶轮流道303,所述叶轮上圆盘30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叶轮下圆盘302,且所述叶轮上圆盘301与所述叶轮下圆盘302之间开设有所述叶轮流道30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体1的内部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叶轮流道303相配合的进水孔。本技术取消了导流板、定位销孔、密封环等辅助部件,简化了多组导流栅,把做功的主要部件离心式液体泵的叶轮(本叶轮概念适用并包括敞开式、半开式、封闭式)直接嵌入呈半开放式的简化导流栅中,从而形成一个紧凑高效的做功部件。其工作时,从离心叶轮液体进口进入叶轮离心流道的液体经过叶轮的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压力直接进入导流栅,一次导流就使高压高流速液体进入次级离心叶轮并再次加压输出。这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结构完全适用于二级以上(单吸式低压、中压、高压、卧式、立式)离心式液体泵(蜗壳泵、导叶泵)的多级叠加组合扩展应用。适用燃油、电力、风动等任何动力源驱动。其叠加级数不受嵌入式结构限制,不受动力源限制,仅受限于动力源轴输出功率、泵轴的强度与同轴精度。且在系列液体离心泵类别中适用性广泛。与传统结构相比,本技术减少了液体流经导流板、导流板分流栅、下级导流栅的多次流道折返,减少流体阻力,减少压力损失,减少部件数量与加工成本。工作原理:液体由进水口7进入叶轮流道303,在叶轮3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液体被压进导流栅6的圆周区域上下端面间的外端导流腔后折返至密闭泵腔5,高速高压液体在密闭泵腔5完成一次转向后沿由叶轮下圆盘302与导流栅6圆周区域内端组成的密闭流道再进入下级叶轮的进入口进行二次增压。至此,嵌入式叶轮导流栅组合完成一个工作流程,本结构完成的加压流程可叠加拓展为多级离心泵。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叶轮3嵌入导流栅6内部,从物理结构上不仅减少了导流板等系列组合部件,而且还有效地缩短了流体通道,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液体流通阻力。本技术在减少部件的同时也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降低结构重量。本技术从流体效率上不仅保持流体压力均匀变化,而且减少流体旋涡产生、降低流体压力损失,最终效果是通过优化泵组结构、降低流体阻力、提高泵组轴马力的功率重量比、从而提高离心泵的功效输出。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泵盖(2)和叶轮(3),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叶轮(3),所述叶轮(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泵体(1)相配合的所述泵盖(2),其中,所述泵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式密闭泵腔(5),且所述密闭泵腔(5)与所述出水口(4)连接,所述泵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导流栅(6),所述导流栅(6)顶部与所述叶轮(3)的底部组合相接,所述泵盖(2)上开设有进水口(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泵盖(2)和叶轮(3),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叶轮(3),所述叶轮(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泵体(1)相配合的所述泵盖(2),其中,所述泵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式密闭泵腔(5),且所述密闭泵腔(5)与所述出水口(4)连接,所述泵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导流栅(6),所述导流栅(6)顶部与所述叶轮(3)的底部组合相接,所述泵盖(2)上开设有进水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叶轮导流栅多级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和所述泵盖(2)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部(8),且所述连接部(8)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广刘雅伦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