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后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72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后酵罐,包括罐体、进气管与出液管,出液管与所述罐体的底部相连,进气管与所述罐体的顶部相连,在所述罐体内设置有用于测量罐体内液位的测量机构,在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把手,在所述出液管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闸板,在所述阀门把手转动使得进气管打开时,所述闸板随之转动,而使得出液管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方便用户对罐内液面位置的掌握,还能方便用户再打开进气管时,也将出液管打开,从而方便了用户对出液管进行控制。

A stainless steel ferme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后酵罐
本技术涉及发酵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不锈钢后酵罐。
技术介绍
后酵是发酵中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工序,后酵工序不仅决定着成品酒的口味,而且在后酵工序中,一旦出现了杂菌了污染,发酵液将发生不可弥补的损坏。在后酵工序中,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一般先向后酵罐中通入无菌水,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使得无菌水排出,酒液由后酵罐的罐底通入到后酵罐中,从而避免酒液与氧气过分的接触,且酒液应距灌顶10-15cm,最少应不少于5cm,以防止空气进入酒液。但一般的后酵罐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一般的后酵罐在使用的时候,用户在向罐内通入二氧化碳的时候,要先将进气管上的阀门打开,再将出液管上的阀门打开,以使无菌液的排出,而两个管道位于后酵罐的不同位置,用户再操作的时候较为麻烦;其次,在酒液进入到罐体内时,用户对酒液液面高度的掌握较为不便,当液面距灌顶较远或较近时,均会影响成品酒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锈钢后酵罐,该不锈钢后酵罐有效地解决了用户不便于掌握液面高度及在通入二氧化碳时,对出液管阀门打开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不锈钢后酵罐,包括罐体、进气管与出液管,出液管与所述罐体的底部相连,进气管与所述罐体的顶部相连,在所述罐体内设置有用于测量罐体内液位的测量机构,在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把手,在所述出液管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闸板,在所述阀门把手转动使得进气管打开时,所述闸板随之转动,而使得出液管打开。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盛有液体的液筒,液筒的其中一个侧面是由弹性带组成,且液筒的上端与罐体的内顶向固接,在罐体内开设有条形空腔,且空腔与所述液筒的上端相连通,在弹性带受到挤压时,所述液筒内的液体被挤压至空腔中,以指示罐体内液面的高度。所述空腔上壁为透明板,在透明板上设置有用于标识罐体内液面高度的刻度。所述液筒的下端面与罐体的内顶的距离为15cm,且在液筒处于自然状态时,液筒中的液面位于刻度的15cm上,且随着液筒内的液体不断进入到空腔中,液面所指示的刻度不断减少。在所述罐体的侧壁内铰接有连杆,连杆的上端与阀门把手相连,连杆的下端伸入到所述闸板中。所述连杆的铰接轴的位置位于其中点靠下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液筒与弹性带,能够在罐体内的液面到达液筒处时,使得液筒中的溶液进入到空腔中,用户通过透明板对空腔内的液面进行观察,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液面高度进行掌握。通过设置有连杆与位于连杆中间位置偏下的铰接轴,能够在用户对二氧化碳进管打开时,将出液管打开,从而方便了用户再通入二氧化碳的时候,使得无菌水排出,从而方便了用户对出液管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罐体;2、进液管;3、出液管;4、进气管;5、阀门把手;6、连杆;7、液筒;8、弹性带;9、空腔;10、透明板;11、刻度;12、闸板;13、铰接柱;1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一种不锈钢后酵罐,包括罐体1、进气管4与出液管3,出液管3与罐体1的底部相连,进气管4与罐体1的顶部相连,在罐体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罐体1内液位的测量机构,在进气管4上设置有阀门把手5,在出液管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闸板12,在阀门把手5转动使得进气管4打开时,闸板12随之转动,而使得出液管3打开。在本装置使用的时候,用户先将无菌水注入到罐体1内,待无菌水注满后,再通过进气管4向罐体1内通人二氧化碳,以保证罐体1内处于无菌的状态。在用户向罐体1内通人二氧化碳时,用户现将阀门把手5转动,以使得进气管4打开,二氧化碳得以进入到罐体1内,在阀门把手5转动的时候,阀门把手5带动连杆6的一端转动,从而使得连杆6围绕其铰接轴转动,此时连杆6的下端随之发生转动,连杆6的下端伸入到闸板12中,从而使得闸板12被拨动而打开,罐体1内的无菌水排出到罐体1外。在酒液由进液管2进入到罐体1内时,罐体1内的液面逐渐升高,待罐体1内的液面升至液筒7处时,酒液将弹性带8向液筒7内压动,从而使得液筒7内的溶液进入到空腔9中,用户通过透明板10观察到空腔9内的液面位置,从而掌握此时空腔9内液面的位置,且刻度11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将空腔9内的液面高度转化为罐体1内液面高度距罐体1内顶的高度,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此时罐体1内液面高度进行掌握。测量机构包括盛有液体的液筒7,液筒7的其中一个侧面是由弹性带8组成,弹性带8的设置,可以在液筒7内液体随着罐体1内酒液液面的上升时,使得弹性带8凹陷时液筒7体积变小,从而使得液筒7内的液体被挤入到到空腔9内,且液筒7的上端与罐体1的内顶向固接,在罐体1内开设有条形空腔9,且空腔9与液筒7的上端相连通,在弹性带8受到挤压时,液筒7内的液体被挤压至空腔9中,以指示罐体1内液面的高度。空腔9上壁为透明板10,透明板10的使用,方便了用户对空腔9内的液面位置进行观察,在透明板10上设置有用于标识罐体1内液面高度的刻度11。液筒7的下端面与罐体1的内顶的距离为15cm,且在液筒7处于自然状态时,液筒7中的液面位于刻度11的15cm上,且随着液筒7内的液体不断进入到空腔9中,液面所指示的刻度11不断减少,在液筒7处于自然状态下,液筒7内的液体对应着刻度11的15cm位置上,随着罐体1内的酒液液面逐渐上升时。空腔9内的液体对应着刻度11的示数逐渐减少。在罐体1的侧壁内铰接有连杆6,连杆6将阀门把手5与闸板12连接起来,从而方便了用户对闸板12进行控制,连杆6的上端与阀门把手5相连,连杆6的下端伸入到闸板12中,且闸板12与罐体1之间通过铰接柱13铰接,在连杆6转动的时候,连杆6的下端拨动闸板12转动,从而使得出液管3被打开。连杆6的铰接轴的位置位于其中点靠下的位置,在用户刚对阀门把手5进行转动时,二氧化碳进入到罐体1内,而此时,由于连杆6的转动角度较小,且铰接轴处于连杆6的中间靠下位置,故此时闸板12仍将出液管3密封住,待连杆6上端的转动角度到达一定值后,出液管3才被打开,从而保证了二氧化碳能够完全充满了酒液液面的上部区域。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后酵罐,包括罐体(1)、进气管(4)与出液管(3),出液管(3)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相连,进气管(4)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相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罐体(1)内液位的测量机构,在所述进气管(4)上设置有阀门把手(5),在所述出液管(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闸板(12),在所述阀门把手(5)转动使得进气管(4)打开时,所述闸板(12)随之转动,而使得出液管(3)打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后酵罐,包括罐体(1)、进气管(4)与出液管(3),出液管(3)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相连,进气管(4)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相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罐体(1)内液位的测量机构,在所述进气管(4)上设置有阀门把手(5),在所述出液管(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闸板(12),在所述阀门把手(5)转动使得进气管(4)打开时,所述闸板(12)随之转动,而使得出液管(3)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后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盛有液体的液筒(7),液筒(7)的其中一个侧壁是由弹性带(8)组成,且液筒(7)的上端与罐体(1)的内顶面固接,在罐体(1)内开设有倾斜的条形空腔(9),且空腔(9)与所述液筒(7)的上端相连通,在弹性带(8)受到挤压时,所述液筒(7)内的液体被挤压至空腔(9)中,以指示罐体(1)内酒液液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后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春袁胡玲赵进华向军桥李淋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