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433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涉及一种墨水脱气装置,包括墨盒、脱气装置和墨水缓冲装置,墨盒上设置有墨盒出墨接头,脱气装置上下方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出墨接头和过滤器进墨接头,墨水缓冲装置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进墨接头和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所述墨盒出墨接头与脱气过滤器进墨接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墨接头通过管道与抽墨墨泵进口连接,抽墨墨泵出口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进墨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脱气装置和墨水缓冲装置能够将墨水中的气体排尽,保证墨水中无额外气体,从而保障墨水书写使用时的流畅性,提升产品性能,值得推广。

An ink degassing buff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水脱气装置,具体是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墨水是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喷墨打印。最早的墨水有使用金属、胡桃壳或种子制作的染料或使用鱼、章鱼等水生动物的墨汁。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8162604A)公开了一种便于排气的打印机墨盒,包括:墨盒盒体,墨盒盒体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将墨盒盒体分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二隔板下端开设有穿孔,墨盒盒体上开设有加墨口、出墨口……。该专利技术的打印机墨盒,通过在墨盒盒体内设置铰接板,调整铰接板的倾斜角度可尽可能的使墨盒盒体内的墨水流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墨水的利用率。虽说该装置设置供墨中气体排出的气孔,但是由于墨中的气体只能自然排出,排出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包括墨盒、脱气装置和墨水缓冲装置,墨盒上设置有墨盒出墨接头,脱气装置上下方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出墨接头和过滤器进墨接头,墨水缓冲装置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进墨接头和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所述墨盒出墨接头与脱气过滤器进墨接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墨接头通过管道与抽墨墨泵进口连接,抽墨墨泵出口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进墨接头连接,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墨泵连接;所述脱气装置外侧通过脱气出口接头接负压,所述墨水缓冲装置内滑动连接有感应管,感应管通过感应器与抽墨墨泵相配合,所述感应管底部通过上压盖与下压盖密封连接有弹性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墨水缓冲装置下方设置有若干缓冲装置出墨接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膜为硅胶材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压盖与下压盖呈锥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压盖与下压盖呈圆锥形或棱锥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脱气装置和墨水缓冲装置能够将墨水中的气体排尽,保证墨水中无额外气体,从而保障墨水书写使用时的流畅性,从而保证喷墨打印的流畅性。提升产品性能,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墨盒、2-脱气装置、3-墨水缓冲装置、4-墨盒出墨接头、5-过滤器进墨接头、6-脱气出口接头、7-缓冲装置进墨接头、8-缓冲装置出墨接头、9-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10-感应器、11-上压盖、12-弹性膜、13-下压盖、14-抽墨墨泵、15-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墨泵、16-过滤器出墨接头、17-感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包括墨盒1、脱气装置2和墨水缓冲装置3,墨盒1上设置有墨盒出墨接头4,脱气装置2上下方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出墨接头16和过滤器进墨接头5,墨水缓冲装置3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进墨接头7和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9;所述墨盒出墨接头4与脱气过滤器进墨接头5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墨接头16通过管道与抽墨墨泵14进口连接,抽墨墨泵14出口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进墨接头7连接,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9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墨泵15连接;所述脱气装置2外侧通过脱气出口接头6接负压,所述墨水缓冲装置3内滑动连接有感应管17,感应管17通过感应器10与抽墨墨泵14相配合,所述感应管17底部通过上压盖11与下压盖13密封连接有弹性膜12。所述墨水缓冲装置3下方设置有若干缓冲装置出墨接头8。所述弹性膜12为硅胶材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盖11与下压盖13呈锥形,所述上压盖11与下压盖13呈圆锥形或棱锥形。锥形的上压盖12与下压盖13能够更好的固定弹性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脱气装置内墨水由过滤器进墨接头5进入,从过滤器出墨接头16流出,脱气出口接头6接负压,把墨水分子里面的空气和墨水中含有气泡抽出,从而起到过滤空气的功能。抽墨墨泵14工作抽墨,把墨水抽到墨水缓冲装置3里面会经过脱气装置2过滤空气,第一次进入墨水缓冲装置3会有空气,墨水缓冲装置3装满墨水状态下,弹性膜12膨胀,形成圆锥形,上压盖11和下压盖13夹住弹性膜12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圆锥形,由于空气向上升的原理,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墨泵15工作,这个结构设计能把空气彻底排出,确保墨水缓冲装置3里面过滤过的墨水不含空气。抽墨墨泵14工作墨水抽到墨水缓冲装置3装满会使弹性膜12膨胀涨紧,感应管17上升到感应到感应器10,抽墨墨泵14停止工作,这时墨水缓冲装置3蓄有足够的墨水,缓冲装置出墨接头8是流出墨水使用,膨胀的弹性膜12会收缩,感应管17下降,感应器10感应不到感应管17,抽墨墨泵14工作抽墨水,确保墨水缓冲装置3一直有足量的墨水,起到缓冲蓄水作用。本技术的特点是:1、脱气装置2能把墨水分子在里面的空气,和墨水中含有气泡抽出,从而起到过滤空气的功能。2、弹性膜12膨胀,形成圆锥形,上压盖11和下压盖13夹住弹性膜12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圆锥形,其中特意设计的上压盖11和下压盖13的结构设计,弹性膜12是软膜,夹住一起形成的角度和效果如图2,能确保空气彻底的排出去。3.机器喷头在打印过程中需要保证流量和墨水水压的稳定,墨水缓冲装置3的设计有弹性膜12的硅胶软膜,配合感应管17加感应器10调节使压力稳定,而且有足够的蓄水保证,起到缓冲作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包括墨盒(1)、脱气装置(2)和墨水缓冲装置(3),墨盒(1)上设置有墨盒出墨接头(4),脱气装置(2)上下方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出墨接头(16)和过滤器进墨接头(5),墨水缓冲装置(3)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进墨接头(7)和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9),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出墨接头(4)与脱气过滤器进墨接头(5)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墨接头(16)通过管道与抽墨墨泵(14)进口连接,抽墨墨泵(14)出口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进墨接头(7)连接,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9)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墨泵(15)连接;所述脱气装置(2)外侧通过脱气出口接头(6)接负压,所述墨水缓冲装置(3)内滑动连接有感应管(17),感应管(17)通过感应器(10)与抽墨墨泵(14)相配合,所述感应管(17)底部通过上压盖(11)与下压盖(13)密封连接有弹性膜(12)。/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CN 20192042005601.一种墨水脱气缓冲装置,包括墨盒(1)、脱气装置(2)和墨水缓冲装置(3),墨盒(1)上设置有墨盒出墨接头(4),脱气装置(2)上下方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出墨接头(16)和过滤器进墨接头(5),墨水缓冲装置(3)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进墨接头(7)和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9),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出墨接头(4)与脱气过滤器进墨接头(5)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墨接头(16)通过管道与抽墨墨泵(14)进口连接,抽墨墨泵(14)出口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进墨接头(7)连接,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接头(9)通过管道与缓冲装置抽空气和抽墨墨泵(15)连接;所述脱气装置(2)外侧通过脱气出口接头(6)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谢明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德环保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