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10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包括支撑筒、底座、挤压面和挤压块,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固定有挤压面,所述底座的一端横向固定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三转轮的一侧底座的一端均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二转子,第二转子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顶端的一侧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子,且第一转子的顶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部设置有支撑筒,且支撑筒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固定有挤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支撑板和第三转轮,实现对成型零件进行固定,且通过将弹簧设置在挤压面的底端,使得挤压成型时得以减震,增强实用性。

A kind of quick extrusion die for automobile clad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车用外覆板型是指汽车的外部盖体零件,生产时控制材料的金属流动与变形,从而使零件达到产品设计要求,在生产外部盖体零件需要一种挤压模具,但是现有快速挤压模具还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第一,传统的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不便于对挤压面和挤压块进行拆卸安装,实用性差,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二,传统的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不能固定挤压成型的零件,零件成型后会与挤压块进行卡合,跟随挤压块上升,对模具工作造成影响;第三,传统的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减震效果不佳,影响模具本身的使用寿命,同时容易对挤压面和挤压块造成摩擦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拆卸安装、不能固定成型零件和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包括支撑筒、底座、挤压面和挤压块,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固定有挤压面,所述挤压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片,且铰接片底端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远离铰接片的一端与底座固定,所述底座一端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三转子,所述底座的一端横向固定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三转轮,所述连接轴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三转轮的一侧底座的一端均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二转子,第二转子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片,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轮,所述支撑座顶端的一侧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子,且第一转子的顶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部设置有支撑筒,且支撑筒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固定有挤压块,且挤压块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卡脚,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筒的内部设置有与丝杆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支撑筒和丝杆之间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外部设置有2个第三转轮,且第三转轮之间的外直径相同、旋转方向相反,第三转轮和第二转子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轮和第三转子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一转子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关于固定座的底端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弹簧关于挤压面的底端呈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卡脚穿入卡槽的内部,卡槽的内直径大于卡脚的外直径,同时卡脚和滑轨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关于挤压面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挤压面之间的高度一致,所述固定片的最低端高于挤压面的最高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安装有卡脚和铰接片实现便于安装挤压面和挤压块的功能,将挤压块放置于固定座的底端,使挤压块顶端的卡脚移动到对准固定座底端卡槽的位置,推动进去之后沿着滑轨旋转,转动到远离卡槽的位置固定,同时挤压面外部固定有铰接片,然后将铰接片和底座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便于安装挤压面和挤压块的功能;(2)通过安装有固定片和第三转轮达到固定成型零件的效果,当挤压成型挤压块上升时,通过第三转子带动第二转轮和连接轴进行旋转,同时第三转轮旋转带动第二转子旋转,使得支撑板带动固定片旋转到挤压面的顶端,当挤压块上升时,将成型零件固定住,从而达到固定成型零件的效果;(3)通过安装有弹簧和橡胶垫实现减震的功能,当挤压块向下挤压时会产生大量压力,这时挤压面和底座之间设置的弹簧通过张力和弹性使压力得到缓解,同时挤压块和固定座之间设置的橡胶垫可有效缓冲彼此之间的压力和摩擦,从而实现减震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挤压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挤压块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系统框图。图中:1、支撑筒;2、丝杆;3、第一转子;4、第一转轮;5、第一伺服电机;6、单片机;7、支撑座;8、控制面板;9、底座;10、第二转子;11、弹簧;12、连接轴;13、第二转轮;14、第二伺服电机;15、第三转子;16、第三转轮;17、挤压面;18、挤压块;19、固定座;20、铰接片;21、卡脚;22、滑轨;23、卡槽;24、支撑板;25、螺栓;26、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包括支撑筒1、底座9、挤压面17和挤压块18,底座9的顶端固定有弹簧11,且弹簧11的顶端固定有挤压面17,挤压面17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片20,且铰接片20底端的内部安装有螺栓25,螺栓25远离铰接片20的一端与底座9固定,底座9一端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4,第二伺服电机14的型号可为EDSMT-2T,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三转子15,底座9的一端横向固定有连接轴12,且连接轴12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三转轮16,连接轴12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二转轮13,第三转轮16的一侧底座9的一端均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二转子10,第二转子10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24,且支撑板24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片26,支撑板24关于挤压面17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挤压面17之间的高度一致,固定片26的最低端高于挤压面17的最高端,支撑板24通过旋转可对成型零件进行有效固定,避免成型零件跟随挤压块18移动;底座9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7,且支撑座7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8,且控制面板8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6,单片机6的型号可为HT66F018,支撑座7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5的型号可为MR-J2S-10A,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轮4,支撑座7顶端的一侧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子3,连接轴12的外部设置有2个第三转轮16,且第三转轮16之间的外直径相同、旋转方向相反,第三转轮16和第二转子10相啮合,第二转轮13和第三转子15相啮合,第一转轮4和第一转子3相啮合,连接轴12的转动可同时带动第三转轮16和支撑板24进行转动,使结构简单合理化;第一转子3的顶端设置有丝杆2,丝杆2的外部设置有支撑筒1,支撑筒1的内部设置有与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包括支撑筒(1)、底座(9)、挤压面(17)和挤压块(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的顶端固定有弹簧(11),且弹簧(11)的顶端固定有挤压面(17),所述挤压面(17)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片(20),且铰接片(20)底端的内部安装有螺栓(25),所述螺栓(25)远离铰接片(20)的一端与底座(9)固定,所述底座(9)一端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4),且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三转子(15),所述底座(9)的一端横向固定有连接轴(12),且连接轴(12)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三转轮(16),所述连接轴(12)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二转轮(13),所述第三转轮(16)的一侧底座(9)的一端均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二转子(10),第二转子(10)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24),且支撑板(24)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片(26),所述底座(9)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7),且支撑座(7)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8),且控制面板(8)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6),所述支撑座(7)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且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轮(4),所述支撑座(7)顶端的一侧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子(3),且第一转子(3)的顶端设置有丝杆(2),所述丝杆(2)的外部设置有支撑筒(1),且支撑筒(1)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座(19),所述固定座(19)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23),且卡槽(23)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22),所述固定座(19)的底端固定有挤压块(18),且挤压块(18)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卡脚(21),所述单片机(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伺服电机(5)和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外覆板型快速挤压模具,包括支撑筒(1)、底座(9)、挤压面(17)和挤压块(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的顶端固定有弹簧(11),且弹簧(11)的顶端固定有挤压面(17),所述挤压面(17)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片(20),且铰接片(20)底端的内部安装有螺栓(25),所述螺栓(25)远离铰接片(20)的一端与底座(9)固定,所述底座(9)一端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4),且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三转子(15),所述底座(9)的一端横向固定有连接轴(12),且连接轴(12)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三转轮(16),所述连接轴(12)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二转轮(13),所述第三转轮(16)的一侧底座(9)的一端均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二转子(10),第二转子(10)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板(24),且支撑板(24)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片(26),所述底座(9)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7),且支撑座(7)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8),且控制面板(8)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6),所述支撑座(7)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且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轮(4),所述支撑座(7)顶端的一侧通过转轴固定有第一转子(3),且第一转子(3)的顶端设置有丝杆(2),所述丝杆(2)的外部设置有支撑筒(1),且支撑筒(1)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座(19),所述固定座(19)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23),且卡槽(23)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22),所述固定座(19)的底端固定有挤压块(18),且挤压块(18)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卡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皓亮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瑞都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