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导无感线圈匝间隔层结构、超导无感线圈及其实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温超导限流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超导无感线圈匝间隔层结构、超导无感线圈及其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高温超导材料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材料的制造成本正快速下降,高温超导材料在工业界的应用被逐渐看好。目前应用的领域包括电力、医疗、交通、工业、大科学装置。在超导电力应用方面,用于城市高密度配送电的超导电缆、用于快速限流的超导限流器、以及超导储能等都为解决电力系统的固有技术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系统短路电流的增大,部分电压等级已经出现短路电流超过该等级断路器最大遮蔽电流的现象,这也成为电网安全最大隐患之一。超导限流器利用超导材料失超时阻抗迅速增大达到限流目的,相比于传统限流装置更优越的性能使其在电力系统中更具吸引力。电阻阻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已经商业化生产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绕制的超导电阻限流单元。目前通用技术是利用单根或多根超导带制作成无感饼式线圈,然后通过多个无感饼式线圈串并联组合而成超导电阻限流单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导无感线圈匝间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层主体(3)以及分别设置于隔层主体(3)两侧的多个支撑件(4);/n位于隔层主体(3)同侧的支撑件(4)的高度相同,位于隔层主体(3)同侧的相邻两个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相同;/n隔层主体(3)两侧的支撑件(4)数量相同或不同;数量相同时,隔层主体(3)一侧的支撑件(4)与另一侧的支撑件(4)之间以隔层主体(3)为轴,呈轴对称结构;数量不同时,数量较少侧的支撑件(4)的长度D大于数量较多侧的相邻两个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E;/n所述超导无感线圈匝间隔层结构的总高度H满足:3mm<H<10mm,隔层主体(3)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无感线圈匝间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层主体(3)以及分别设置于隔层主体(3)两侧的多个支撑件(4);
位于隔层主体(3)同侧的支撑件(4)的高度相同,位于隔层主体(3)同侧的相邻两个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相同;
隔层主体(3)两侧的支撑件(4)数量相同或不同;数量相同时,隔层主体(3)一侧的支撑件(4)与另一侧的支撑件(4)之间以隔层主体(3)为轴,呈轴对称结构;数量不同时,数量较少侧的支撑件(4)的长度D大于数量较多侧的相邻两个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E;
所述超导无感线圈匝间隔层结构的总高度H满足:3mm<H<10mm,隔层主体(3)的高度T大于等于1mm,支撑件(4)的长度D大于等于1mm,相邻两个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E大于等于1mm。
2.一种超导无感线圈匝间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层主体(3)以及分别设置于隔层主体(3)两侧的多个支撑件(4);
位于隔层主体(3)同侧的支撑件(4)的高度相同,位于隔层主体(3)同侧的相邻两个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无感线圈匝间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隔层主体(3)两侧的支撑件(4)数量相同,隔层主体(3)一侧的支撑件(4)与另一侧的支撑件(4)之间以隔层主体(3)为轴,呈轴对称结构;或者,
隔层主体(3)两侧的支撑件(4)数量不同,数量较少侧的支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佳敏,陈思侃,甄水亮,张超,盛杰,张智巍,丁逸珺,戴凯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