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17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灯具结构,至少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冠部及一裙部,该冠部具设有至少一受固部,该裙部是连接该冠部且朝向冠部相反方向延伸一延伸端,并界定一半开放的容纳空间,且该延伸端形成有一唇部,一灯座,是设于上述容纳空间内,其上设有至少一发光组件,至少一灯罩具有一封闭端,一开放端,且靠近该封闭端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凸缘,在令该开放端罩盖于该发光组件,及一固定件,是可组装及分离的连接该壳体,令该壳体完全外露的接设于一基材外或半嵌埋、全嵌埋的嵌设于该基材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外接或半嵌或全嵌的接设于一基材内及/或外的灯具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灯具结构朝时尚化,流行化设计,而为了符合各种不同场合装潢的风格,将灯具的优化型态分为吸顶外露型、半嵌埋型、全嵌埋型的设计,其中该吸顶外露型,即该灯具一端连接于一基材外表面,其它部分完全外露;该半嵌埋型,即该灯具一端至灯具的一部份嵌埋于一基材内,另一部份则外露;该全嵌埋型,即该灯具完全嵌埋于一基材内,呈现无突出的的状态。然上述三种型态的灯具,目前市面厂商所采取的方式为个别的单体设计,即设计成吸顶外露型的灯具无法应用于其它两者安装,而半嵌埋型及全嵌埋型亦无法应用于其它两者安装,且在制造上亦必须为个别生产线生产,不仅无法使灯具弹性的变化,且在制造上亦需个别设计及制造,使制造成本增加及费时耗工。于是,有鉴于上述习用品所衍生的各项缺点,本案的新型人遂竭其心智,以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潜心研究加以创新改良,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灯具结构案,实为一具功效增进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一灯具搭配组设不同的固定件,即可令该灯具以吸顶外露的型态接设于一基材外表面或半嵌埋、全嵌埋的型态组设于该基材内。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制造成本、及组装简单省时的灯具结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具结构,至少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冠部及一裙部,该冠部具设有至少一受固部,该裙部是连接该冠部且朝往冠部相反方向延伸一延伸端,并界定一半开放的容纳空间,且该延伸端形成有一唇部,一灯座是设于上述容纳空间内,其上设有至少一发光组件,至少一灯罩具有一封闭端、一开放端,且靠近该封闭端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凸缘,在令该开放端罩盖于该发光组件,及一固定件,是可组装及分离的连接该壳体,令该壳体完全外露的接设于一基材外或半嵌埋、全嵌埋的嵌设于该基材内。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本技术藉由壳体与不同型态的固定件搭配,而达到呈吸顶外露型态或半嵌埋、全嵌埋的型态与一基材结合,不仅使得本技术可依照不同的环境而作弹性的搭配外,而且可以节省制造成本。本技术的上述和另外的特征、优点可以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得到进一步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接固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增设有一遮光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第五图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盖另一态样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固定件及壳体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可为吸顶外露式的组接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可为吸顶外露式的组接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4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可为吸顶外露式的组接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15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壳体;111冠部;1111受固部;1112齿部;1113第一透孔;1114槽沟;1115槽孔;112裙部;1121唇部;1122容纳空间;1123唇部;1124受接部;12灯座;121发光组件;122穿孔;13灯罩;131开放端;132封闭端;133凸缘;14固定件;141贯穿孔;142勾固部;15基材;16接固件;17接固件;18前盖;181灯孔;1811倒钩;182凸接部;19遮光件;24固定件;241环壁;242空间;243肩部;244横梁;2441贯穿孔;245缺口;246唇缘;247第一凸勾;248第二凸勾;25基材;251凹槽;252凹口;26固定组件;34固定件;341环壁;342透孔;343凸缘;344内凸部;345抵勾部;35基材;351凹槽;352凹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具结构,请参阅图1-4是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包含有一壳体11、一灯座12、至少一灯罩13及至少一固定件14,其中该壳体11,包含一冠部111及一裙部112,该冠部111具设有至少一受固部1111,该受固部1111是呈倒钩状,且间隔设置地成形于邻近冠部111外周径处,该冠部111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齿部1112,且于该冠部111的顶面适当处开设一第一透孔1113及挖设有一槽沟1114连通该第一透孔1113,该裙部112是连接该冠部111朝往冠部111相反方向延伸一延伸端,该延伸端形成有一唇部1121,且藉由该裙部112界定一半开放的容纳空间1122连通前述第一透孔1113,并于所述裙部112内表面设有多个齿凸部1123,另外在靠近该延伸端的唇部1121处设有至少一受接部1124;该灯座12,是设于上述容纳空间1122内,其上设有至少一发光组件121如LED等,及开设有至少一穿孔122贯穿该灯座12,而上述冠部111相对该灯座12的穿孔122开设有槽孔1115;该灯罩13,具有一开放端131及一封闭端132,靠近该封闭端132外表面设有至少一凸缘133,该灯罩13是由透明材质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由半透明或任何可使光线透过的材质构成;该固定件14是成接合或分离的连接该壳体11,以进一令该壳体11接设或脱离于一基材15处。上述固定件1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具有至少一贯穿孔141穿透本体,以供至少一接固件16穿设,且相对于该冠部111的受固部1111处设有朝远离固定件14方向凸伸的至少一勾固部142。一前盖18,是呈非透明状构成,其对应上述灯罩13处开设有灯孔181,且于邻近该灯孔181内缘处设有至少一倒钩1811,另外该前盖18对应上述裙部112内表面的受接部1124处设有至少一凸接部182。于组装时,令至少一接固组件17插穿该灯座12上的穿孔122,进一步穿设入该冠部111的槽孔1115内,以令该灯座12接设于该容纳空间1122中于该冠部111处,再令所述的灯罩13的开放端131对应罩盖上述发光组件121,以令发光组件121所产生的亮光能透过该灯罩13发亮,另外藉由将前盖18对应于裙部112的延伸端往冠部111方向推押,以令其凸接部182穿设入该裙部112的受接部1124内,并令该灯罩13的封闭端132得以透过该灯孔181而外露,同时该灯孔181周缘的倒钩1811勾住该灯罩13靠近封闭端132处的凸缘133。该固定件14利用至少一接固组件16穿设其贯穿孔141,进一步接固于该基材15外表面,后令上述组设好的壳体11的冠部111对应该固定件14,使冠部111的受固部1111得以与该固定件14的勾固部142连结,实现本技术呈吸顶外露的型态接设于该基材15外表面。请再参照图5、图6所示,本技术上述延伸端处可另外增设一遮光件19,该遮光件19对应该灯罩13处开设有一透孔191,且该透孔191边缘对应前盖18的倒钩1811处开设有凹口192,及对应该前盖1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结构,包括壳体、灯座、灯罩、固定件、前盖和接固件,其特征在于:一壳体,其包含一冠部及一裙部,该冠部设有至少一受固部,该裙部是连接该冠部且朝往冠部相反方向延伸一延伸端,并界定一半开放的容纳空间,及一唇部是形成于该延伸端;   一灯座,是包含有至少一发光组件,且被容置于上述容纳空间内与该冠部连结;至少一灯罩,包含一封闭端及一开放端,且在邻近该封闭端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凸缘,该开放端是罩盖于上述发光组件处;一固定件,是与该壳体连接或分离,藉由该固定件 使该壳体与一基材接固或嵌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春福
申请(专利权)人:世大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