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一峰专利>正文

现代沪语输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94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属于沪语学习领域,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沪语声调;S2:普通话对字母音;S3:建立沪语特征;S4:建立储存声调的参考基因库;S5:对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进行评分,并于显示屏显示,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学习的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与底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播放窗口与录音窗口,且播放窗口位于录音窗口的一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电池,该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用户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测试,能够使用户了解自身口语的发展进度,能够对设备进行较好的防护。

Modern Shanghai inpu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代沪语输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沪语学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
技术介绍
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上海吴语、吴语上海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其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狭义上海话指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上海话是以本地吴语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对上海话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尤以苏州话和宁波话为重,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和丰富的文化形式(吴语小说、传奇、评弹和民歌等)对上海话也有过重要影响,而宁波移民较多,今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阿拉”即来自宁波话,这样,形成以上海本地话(松江府各地话)为主,多种吴语(苏州话、宁波话为主)共存的新上海话,新上海话继承了老上海话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吴语的主流特征,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传统的苏州话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吴语方言,并与苏州话一起成为当代吴语的代表方言,语言是文化的传承,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学习,学习沪语的过程中,音调的学习十分重要,学习的过程中使用者很难知晓自身的学习进程及学习程度,且使用设备学习时,不能够对设备进行较好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沪语声调;S2:普通话对字母音;S3:建立沪语特征;S4:建立储存声调的参考基因库;S5:对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进行评分,并于显示屏显示。优选的,在S1中,沪语一般以高低一声开头,且低音时发浊音,高音时发清音的发音特点,辅以其他四个声调,以轻声结尾。优选的,在S3中,沪语特征分别有一个促音音节、浊音音节、四个唇音辅音、两个齿音辅音、五个舌齿音辅音与一个舌齿音空辅音、五个舌颚音辅音、六个舌根音辅音与三个单独音。优选的,在S4中,提取专业沪语人员的参考基音,作为每一句沪语的参考子基音。优选的,在S5中,比较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的子基音与参考子基音之间的吻合度来确定评分。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学习的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与底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播放窗口与录音窗口,且播放窗口位于录音窗口的一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且底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移动盖,所述移动板的前端外表面镶嵌有显示屏,且移动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显示灯,所述移动盖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板,且移动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球,所述底座的一侧外表面靠近移动盖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移动盖的一侧外表面靠近支撑板的位置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块,所述移动盖的一侧外表面靠近滑槽的位置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内部开设有槽孔。优选的,所述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显示屏与显示灯的输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移动盖通过限位球在限位槽的内部进行移动,在将移动盖移动到边缘时,便能够将移动盖进行翻转,将移动盖扣在移动板的表面能够对移动板进行防护,同时移动盖的边缘部位也能够对底座进行保护,可较好的避免设备受到外部的损害,限位槽的截面呈梯形,能够避免限位球的脱出,限位槽的两端为封闭状态,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可将支撑板向下进行滑动,连接块能够在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将连接块移动到滑槽的下端之后,便将连接块向槽孔的内部进行移动,于是支撑板便能够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将支撑板与工作台进行接触,能够使设备呈一定的角度倾斜,同时能够使底座的底部与工作台隔离,能够对设备进行较好的防护,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的子基音与参考子基音之间的吻合度来确定评分,对发音进行评分,能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测试,能够使用户了解自身口语的发展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建立沪语特征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盖与限位槽的结合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与限位槽的结合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盖与支撑板的结合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板与连接块的结合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底座;2、播放窗口;3、录音窗口;4、电池;5、移动板;6、显示屏;7、显示灯;8、移动盖;81、限位槽;82、限位球;9、支撑板;91、连接块;92、滑槽;93、放置槽;94、槽孔;10、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沪语声调,沪语一般以高低一声开头,且低音时发浊音,高音时发清音的发音特点,辅以其他四个声调,以轻声结尾;S2:普通话对字母音,能够将沪语与普通话进行对照,便于使用者的学习;S3:建立沪语特征,请参阅图2,沪语特征分别有一个促音音节、浊音音节、四个唇音辅音、两个齿音辅音、五个舌齿音辅音与一个舌齿音空辅音、五个舌颚音辅音、六个舌根音辅音与三个单独音;S4:建立储存声调的参考基因库,提取专业沪语人员的参考基音,作为每一句沪语的参考子基音,能够辨别使用者的发音是否正确,让使用者知晓自身的沪语准确度;S5:对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进行评分,并与显示屏6显示,比较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的子基音与参考子基音之间的吻合度来确定评分,对发音进行评分,能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测试,能够使用户了解自身口语的发展进度。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学习的设备,请参阅图3,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移动板5,且移动板5与底座1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10,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播放窗口2与录音窗口3,且播放窗口2位于录音窗口3的一侧,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4,且底座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移动盖8,移动板5的前端外表面镶嵌有显示屏6,且移动板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显示灯7,移动盖8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板9,电池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显示屏6与显示灯7的输入端,电池4能够为显示屏6与显示灯7提供电能,将移动板5通过转轴10进行转动,便能够将移动板5与底座1分离,通过显示屏6能够显示窗口,通过播放窗口2与录音窗口3能够声音进行采集及播放,在将设备放置在工作台上进行使用时,移动盖8能够与工作台进行接触,支撑板9可将设备呈倾斜放置,便于使用者的操作;请参阅图4与图5,移动盖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球82,底座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移动盖8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81,在使用结束后,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建立沪语声调;/nS2:普通话对字母音;/nS3:建立沪语特征;/nS4:建立储存声调的参考基因库;/nS5:对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进行评分,并于显示屏(6)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沪语声调;
S2:普通话对字母音;
S3:建立沪语特征;
S4:建立储存声调的参考基因库;
S5:对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进行评分,并于显示屏(6)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沪语一般以高低一声开头,且低音时发浊音,高音时发清音的发音特点,辅以其他四个声调,以轻声结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沪语特征分别有一个促音音节、浊音音节、四个唇音辅音、两个齿音辅音、五个舌齿音辅音与一个舌齿音空辅音、五个舌颚音辅音、六个舌根音辅音与三个单独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提取专业沪语人员的参考基音,作为每一句沪语的参考子基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比较使用者朗读的每一句沪语的子基音与参考子基音之间的吻合度来确定评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沪语输入法学习的设备,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王一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