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77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该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包括:底板、顶板、加载块、胎具、导向杆和作用力提供装置;加载块沿竖直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作用力提供装置与加载块连接以驱动加载块沿竖直方向震动,加载块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多个胎具,胎具与加载块之间形成有夹持工位;导向杆贯穿胎具设置,导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板,顶板与加载块位于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位于最下方的加载块设置于最下方的顶板的下方。该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可以同时对多个弹性件进行疲劳测试。

Fatigue test tooling for elastic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测试工装,具体地涉及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
技术介绍
轨道结构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钢轨与轨枕之间的扣件系统,钢轨扣件不仅可以缓解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冲击破坏,而且可以保证钢轨与轨枕之间可靠地联接,它在保证轨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弹条是扣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以吸收钢轨振动产生的能量,同时保证其扣压力。如果扣件弹条因疲劳损伤而发生断裂,扣件系统将失去应具有扣压钢轨的功能,有可能导致列车脱轨或倾覆,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因此,疲劳性能是弹条最关键的性能指标。为了检验弹条的疲劳性能,需要利用疲劳试验机对其进行疲劳试验。目前,弹条的试验方法按照TB/T2329-2002《弹条I型、II型扣件弹条疲劳试验方法》执行,其试验方法是使弹条在规定的变形量上限与变形量下限之间反复变形。已知的采用位移控制式或电液伺服式疲劳试验机弹条疲劳试验机均采用单向下压的施力方式进行,测试效率非常低下,且浪费大量试验资源,当试验量增加时,只能增加设备数量来满足试验需求,最终导致成本和人员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该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可以同时对多个弹性件进行疲劳测试,克服现有技术中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该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包括:底板、顶板、加载块、胎具、导向杆和作用力提供装置;所述加载块沿竖直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作用力提供装置与加载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加载块沿竖直方向震动,所述加载块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胎具,所述胎具与所述加载块之间形成有夹持工位;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胎具设置,所述导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顶板与加载块位于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加载块设置于最下方的所述顶板的下方。优选地,位于所述加载块上方和下方的胎具位置一一对应且镜像设置。优选地,所述胎具、导向杆、底板和顶板为整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加载块与被测弹性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为无极调整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上设置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底板以及顶板与所述胎具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为无极调整装置。优选地,所述导向杆、底板和顶板为整体结构,所述胎具可位于所述导向杆上进行位置调节。优选地,所述作用力提供装置为提供竖直方向震动作用力的电液伺服试验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的加载块沿竖直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设置多个加载块配合设置在其上下方的胎具来对更多的弹性件进行疲劳测试,多个加载块均连接在作用力提供装置上,在作用力提供装置驱动下同步震动,在加载块上下震动的过程中对安装在夹持工位上的弹性件进行反复的按压测试,其中的加载块可以设置为圆形,也可以设置为圆环形,为了提高加载块运动的稳定性和导向效果,导向杆在贯穿胎具后可以贯穿加载块设置,使得加载块可以位于导向杆上滑动,使得加载块的各个位置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作用力,为了使得作用力施力更加稳定,作用力提供装置的作用点可以作用在加载块周向方向上的多个位置,设置底板和至少一个顶板的目的在于,提高导向杆的稳定性,在导向杆稳定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加载块导向的更加稳定,进而所测试的数据更加的准确。相比于使用传统的方式对弹性件的测试,该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测试效率更高,另外,由于在加载块上下震动的时候位于其上下方的弹性件均能够被测试,对力的利用率也更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加载块2胎具3导向杆4底板5顶板6第一调节装置7第二调节装置8弹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弹性件以弹条8为例,参见图1-2所示的装配有弹条8的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该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包括:底板4、顶板5、加载块1、胎具2、导向杆3和作用力提供装置;所述加载块1沿竖直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作用力提供装置与加载块1连接以驱动所述加载块1沿竖直方向震动,所述加载块1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胎具2,所述胎具2与所述加载块1之间形成有夹持工位;所述导向杆3贯穿所述胎具2设置,所述导向杆3的底端设置有底板4,所述顶板5与加载块位于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加载块1设置于最下方的所述顶板5的下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加载块1沿竖直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设置多个加载块1配合设置在其上下方的胎具2来对更多的弹条进行疲劳测试,多个加载块1均连接在作用力提供装置上,在作用力提供装置驱动下同步震动,在加载块1上下震动的过程中对安装在夹持工位上的弹条进行反复的按压测试,其中的加载块1可以设置为圆形,也可以设置为圆环形,为了提高加载块1运动的稳定性和导向效果,导向杆3在贯穿胎具2后可以贯穿加载块1设置,使得加载块1可以位于导向杆3上滑动,使得加载块1的各个位置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作用力,为了使得作用力施力更加稳定,作用力提供装置的作用点可以作用在加载块1周向方向上的多个位置,设置底板4和至少一个顶板5的目的在于,提高导向杆3的稳定性,在导向杆3稳定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加载块1导向的更加稳定,进而所测试的数据更加的准确。相比于使用传统的方式对弹条8的测试,该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测试效率更高,另外,由于在加载块1上下震动的时候位于其上下方的弹条8均能够被测试,对力的利用率也更高。为了使得位于加载块1上下方的胎具2受力更加的均衡,提高整体稳定性,通过提高整体稳定性以获得更好的测试效果,优选地,位于所述加载块1上方和下方的胎具2位置一一对应且镜像设置。为了可以对特定型号的弹条8进行疲劳测试时获得较好的稳定性效果,优选地,所述胎具2、导向杆3、底板4和顶板5为整体结构。由于特定型号的弹条8其尺寸固定,因此,可以将所述胎具2、导向杆3、底板4和顶板5设置为整体结构,用以获得更为稳定的效果。考虑到需要对不同型号的弹条8进行疲劳测试,优选地,所述加载块1与被测弹性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装置6。通过第一调节装置6可以补偿弹条8与加载块1之间的间隙,进而可以对不同型号尺寸的弹条8进行疲劳测试。为了使第一调节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包括:底板(4)、顶板(5)、加载块(1)、胎具(2)、导向杆(3)和作用力提供装置;/n所述加载块(1)沿竖直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作用力提供装置与加载块(1)连接以驱动所述加载块(1)沿竖直方向震动,所述加载块(1)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胎具(2),所述胎具(2)与所述加载块(1)之间形成有夹持工位;/n所述导向杆(3)贯穿所述胎具(2)设置,所述导向杆(3)的底端设置有底板(4),所述顶板(5)与加载块位于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n当所述顶板(5)和加载块(1)的数量均至少为二个时,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加载块(1)设置于最下方的所述顶板(5)的下方;/n当所述顶板(5)和加载块(1)的数量均为一个时,所述加载块(1)设置于所述顶板(5)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包括:底板(4)、顶板(5)、加载块(1)、胎具(2)、导向杆(3)和作用力提供装置;
所述加载块(1)沿竖直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作用力提供装置与加载块(1)连接以驱动所述加载块(1)沿竖直方向震动,所述加载块(1)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胎具(2),所述胎具(2)与所述加载块(1)之间形成有夹持工位;
所述导向杆(3)贯穿所述胎具(2)设置,所述导向杆(3)的底端设置有底板(4),所述顶板(5)与加载块位于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
当所述顶板(5)和加载块(1)的数量均至少为二个时,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加载块(1)设置于最下方的所述顶板(5)的下方;
当所述顶板(5)和加载块(1)的数量均为一个时,所述加载块(1)设置于所述顶板(5)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加载块(1)上方和下方的胎具(2)位置一一对应且镜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件疲劳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具(2)、导向杆(3)、底板(4)和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琦张远庆于毫勇刘长溪吕明奎王钊程会来朱继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