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功高专利>正文

一种场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959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9:02
一种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一侧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与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可产生力的相互作用;所述可变场变化应满足以下要求: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吸引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减弱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增强,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排斥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增强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减弱;或者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吸引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增强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减弱,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排斥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减弱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增强。

A field propul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场推进装置
一种推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场推进装置。
技术介绍
推进装置可以利用与地面摩擦推进:如在地上跑的汽车、火车等;或利用空气反冲推进:如直升机、螺旋桨飞机;或利用水反冲推进:如潜艇、轮船;或利用工质反冲推进:如导弹、火箭等;或反射太阳光(电磁波)进行推进:如太阳帆;在地球大气圈内我们可以方便的利用摩擦、环境中的空气、水作为工质进行推进,而不必考虑比冲;但进入太空想要加速、变轨、推进等唯有自己携带工质,通过反冲工质进行推进,这时比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传统的火箭推进装置是通过尾部喷出高速的气体实现向前推进的,但这种火箭推进方式需要大量的燃料作为工质,比冲通常不高,为了提高比冲人们又专利技术了离子推进器,所述离子推进器也是采用同样的喷气式原理,但是它并不是采用燃料燃烧而排出炽热的气体,而是通过电能作用于工质激发高速离子流推进,从而获得较大的比冲。但想作为深空推进装置,其比冲还是略显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如图1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一侧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与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可产生力的相互作用;所述可变场应满足以下要求: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吸引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减弱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增强,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排斥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增强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减弱;或者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吸引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增强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减弱,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排斥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减弱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增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正对固定于基座5上,所述基座5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和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场推进装置也可以不用基座5连接,直接置于太空中或光滑的水平面上亦可对装置产生推进效果,用基座5连接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则可以使所述场推进装置运行更平稳,控制更方便适用场景更宽广。图1是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三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五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六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七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八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一的受力解析图;图10是实施例七的受力解析图;图11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图12是概括示意图;图13多个可变场级联实施例示意图;图14线盘示意图。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场推进装置,包括电磁体装置1,永磁体装置2,所述电磁体装置1和所述永磁体装置2对称固定在横杆15两端,其中所述电磁体装置1和永磁体装置2磁极正对,所述电磁体装置1包括:线圈11、电池14、导线、开关13;所述线圈11、电池14和所述开关13通过导线串联;所述横杆15中点与基座5通过旋转轴17连接,所述横杆15可围绕旋转轴17做180度的旋转。操作过程为:合上开关13,当电磁体装置1磁场强度达到最大且稳定后,将横杆15旋转180度,使电磁体装置1和永磁体装置2的位置对调;再断开开关13,当电磁体装置1磁场强度降到零且稳定后,将横杆15往回旋转180度,使电磁体装置1和永磁体装置2回到初始位置。如此反复执行。若所述电磁体装置1与所述永磁体装置2相距为r(米),所述电磁体装置1与所述永磁体装置2最大作用力为Fmax(牛),上述操作过程执行n次后所述场推进装置将获得的动量为P,粗略的,则P可由下列公式计算得到:P=2*n*Fmax*r/c其中c为光速。所述电磁体装置1,与所述永磁体装置2的磁极可以任意给定。图9为本实施例受力解析的一种(电磁体装置1与永磁体装置2相互吸引的情况)。定义初始状态下从电磁体装置1指向永磁体装置2的连线方向为正方向。T0为合上开关13瞬间;T1为电磁体装置1产生的磁场刚刚传播到永磁体装置2的瞬间;T1-T0为电磁体装置1的磁场传播到永磁体装置2所需的时间;T2为电磁体装置1的磁场刚刚达到最大值的瞬间;T3为电磁体装置1的磁场最大值传播到永磁体装置2瞬间;T3-T0为合开关13的整个过程,此过程电磁体装置1的受力始终大于永磁体装置2的受力;T4为刚刚使横杆15旋转的瞬间;T4-T3为开关13合上并稳定后电磁体装置1和永磁体装置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T5为将横杆15旋转180度完成的瞬间;T5-T4为旋转横杆15的过程,此过程电磁体装置1和永磁体装置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T6断开开关13的瞬间;T6-T5旋转横杆15完成后到断开开关13之前,电磁体装置1与永磁体装置2位置对调,并且此过程电磁体装置1和永磁体装置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T7电磁体装置1磁场开始减小的信号传播到永磁体装置2的瞬间;T7-T6电磁体装置1磁场开始减小的信号传播到永磁体装置2所需要的时间;T8电磁体装置1磁场减小到零的瞬间;T9电磁体装置1磁场减小到零的信号刚刚传播到永磁体装置2的瞬间;T9-T6断开开关13的整个过程,此过程中永磁体装置2的受力一直大于电磁体装置1的受力;T10为刚刚开始旋转横杆15的瞬间;T11为横杆15旋转180度回到初始状态的瞬间。Fmax为所述电磁体装置1与所述永磁体装置2最大作用力;电磁体装置1与永磁体装置2的距离为r(米);其中△t=r/c为电磁体装置1磁场变化传播到永磁体装置2所需的时间;实线F(电)表示电磁体装置1在正方向上受力随时间的变化函数;虚线F(永)表示永磁体装置2在正方向上受力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经过时间t后装置获得的动量。由实施例一可知,所述可变场可以为磁场,所述可变场产生装置可以为能产生可变磁场的装置,包括:电磁体或线盘或线圈或螺线管或超导线圈等。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场推进装置是在所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元件替换获得,其中所述电磁体装置1整体替换为:第一小球21和第二小球22和竖杆23组成的可变引力场产生装置1,所述第一小球21和所述第二小球22质量均为m;其中所述第一小球21和所述第二小球22可以在所述竖杆23上自由对称滑动,所述竖杆23与横杆15垂直固定,其固定点为竖杆23的中点。永磁体装置2替换为大球2,所述大球2质量为M。操作过程为:将所述竖杆23上的所述第一小球21和所述第二小球22由两端对称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一侧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与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可产生力的相互作用;/n所述可变场变化应满足以下要求:/n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吸引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减弱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增强,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排斥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增强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减弱;/n或者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吸引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增强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减弱,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排斥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减弱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增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一侧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与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可产生力的相互作用;
所述可变场变化应满足以下要求:
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吸引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减弱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增强,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排斥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增强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减弱;
或者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吸引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增强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减弱,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相排斥时使所述第一可变场(3)减弱和/或使所述第二可变场(4)增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与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正对固定于基座(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场为磁场,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包括第一线圈(11),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包括第二线圈(12),所述第一线圈(11)与所述第二线圈(12)所通电流频率相同,相位相差90度;
或者所述可变场为电场,所述第一可变场产生装置(1)包括第一平行板电容(11),所述第二可变场产生装置(2)包括第二平行板电容(12),所述第一平行板电容(11)与所述第二平行板电容(12)所通电流频率相同,相位相差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场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场为磁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功高
申请(专利权)人:谢功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