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954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停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及系统,包括分别位于智能车库的出口及入口处的无人区坡道,无人区坡道的底端连接有地下无人区水平带,无人区坡道顶端连接有有人临停区,坡道上安设有斜坡履带,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上安设有水平履带,有人临停区上安设有泊车履带,泊车履带端部与斜坡履带的顶端同步旋转但不接触,斜坡履带的底端及水平履带同步旋转但不接触。驶入有人临停区后,驾驶员离开车辆,由履带将车辆搬运至停车库地面层,再由搬运器完成车辆停放。整个过程无需驾驶员进入地下坡道,有人区、无人区界面划分明确。适用于车库出入口场地条件较为局促的情况。提高存取车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ramp entrance and exit for intelligent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停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轨道交通配线上方空间设置智能停车库已成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重要手段。受控于地面空间有限,该类车库有一种出入口布置形式为:驾驶机动车通过坡道式出入口,下至停车库地面层下车,后续由搬运系统完成停车。由于搬运器搬运时间的控制,早晚高峰时,容易造成车辆需要在坡道上排队等候的情况。因智能停车库区域属于无人区,而坡道部分由于驾驶员排队等候的原因,属于有人区,界面划分混乱,给消防设计带来较大的干扰。而且需要为完成停车的驾驶员设置出地面的出入口,使用不方便,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智能车库用户体验差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智能车库的出口及入口处的坡道,所述坡道为无人区坡道,所述无人区坡道的底端连接有地下无人区水平带,所述无人区坡道顶端连接有有人临停区,所述无人区坡道上安设有斜坡履带,所述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上安设有水平履带,所述有人临停区上安设有泊车履带,所述泊车履带端部与所述斜坡履带的顶端同步旋转,所述斜坡履带的底端及水平履带同步旋转但不接触。优选地,所述无人区坡道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入口坡道及出口坡道;所述入口坡道顶端连接有顶端连接有用于停车的入口有人临停区,所述入口坡道的底端连接有用于供机器人抓取入库的入口地下无人区水平带;所述出口坡道顶端连接有顶端连接有用于取车的出口有人临停区,所述出口坡道的底端连接有用于供机器人放入待取车辆的出口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优选地,所述无人区坡道与所述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一体化浇筑成型。优选地,所述斜坡履带、水平履带及泊车履带为一个整体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优选地,所述无人区坡道与所述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之间设有排水沟。优选地,所述泊车履带上设有压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有人临停区上设有控制泊车履带启停的开关。优选地,所述智能车库的出口设有多个并列的出口坡道,所述只能车库的入口处设有多个并列的入口坡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车库、搬运器及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出入口结构,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自动寻迹小车通讯连接,所述搬运器的载物台于可插入车辆的底盘以将车辆托起,并搬运所述车辆于车库与水平履带之间。优选地,所述水平履带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有车辆时,所述水平履带旋转一个车位以供搬运器从所述水平履带上取车或放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及系统,包括分别位于智能车库的出口及入口处的无人区坡道,无人区坡道的底端连接有地下无人区水平带,无人区坡道顶端连接有有人临停区,坡道上安设有斜坡履带,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上安设有水平履带,有人临停区上安设有泊车履带,泊车履带端部与斜坡履带的顶端同步旋转但不接触,斜坡履带的底端及水平履带同步旋转但不接触。驶入有人临停区后,驾驶员离开车辆,由履带将车辆搬运至停车库地面层,再由搬运器完成车辆停放。整个过程无需驾驶员进入地下坡道,有人区、无人区界面划分明确。取车也是同样道理。该方案适用于设置智能停车库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车库出入口处,尤其适用于车库出入口场地条件较为局促的情况。实现坡道范围自动化蓄车,提高存取车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无人区坡道1,斜坡履带2,地下无人区水平带3,斜坡顶板4,水平履带5,泊车履带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智能车库的出口及入口处的坡道,所述坡道为无人区坡道1,所述无人区坡道1的底端连接有地下无人区水平带3,所述无人区坡道1顶端连接有有人临停区,所述无人区坡道1上安设有斜坡履带2,所述地下无人区水平带3上安设有水平履带5,所述有人临停区上安设有泊车履带6,所述泊车履带6端部与所述斜坡履带2的顶端同步旋转,所述斜坡履带2的底端及水平履带5同步旋转但不接触。由此可知,车主将车完全驶入有人临停区后拉闸停车,不需要将车停的很精确,开至泊车履带6上即可,然后人下车,开启泊车履带6旋转,此时与泊车履带6一边将车送入一起旋转的斜坡履带2上,斜坡履带2同时将车接入,斜坡履带2与泊车履带6靠近对接。然后斜坡履带2将车同样的原理运输至水平履带5上,水平履带5运行一个车位长度后停止,等待吊车将车托运至车库中。优选的方案,所述无人区坡道1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入口坡道及出口坡道;所述入口坡道顶端连接有顶端连接有用于停车的入口有人临停区,所述入口坡道的底端连接有用于供机器人抓取入库的入口地下无人区水平带;所述出口坡道顶端连接有顶端连接有用于取车的出口有人临停区,所述出口坡道的底端连接有用于供机器人放入待取车辆的出口地下无人区水平带。由此可知,一般智能车库为地下停车库,因此智能车库的出入口为坡道。将该坡道设为无人区坡道1,即驾驶员只能开车到达与无人区坡道1顶端连接的有人临停区,或驾驶人从有人临停区将车辆开走。具体的有人临停区的高度为2300mm,斜坡及斜坡上履带厚度为2300mm,斜坡至斜坡顶板4的高度为3000mm,地下高度为5900mm。当需要停放车辆时,驾驶人驱车将车辆开至入口坡道顶端连接有顶端连接有用于停车的入口有人临停区时,驾驶人下车离开该入口有人临停区,然后开启停车开关,或者入口有人临停区上的感应器感应到人离开了,此时系统开始工作,入口有人临停区上的泊车履带开始旋转,且相应的斜坡履带2及水平履带5也同步旋转,车辆被带入无人区坡道1的斜坡履带2上,然后经过斜坡后再被同步带入到入口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上的水平履带5,水平履带5检测到车辆来时,比如通过现有的压力传感器或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智能车库的出口及入口处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为无人区坡道,所述无人区坡道的底端连接有地下无人区水平带,所述无人区坡道顶端连接有有人临停区,所述无人区坡道上安设有斜坡履带,所述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上安设有水平履带,所述有人临停区上安设有泊车履带,所述泊车履带端部与所述斜坡履带的顶端同步旋转,所述斜坡履带的底端及水平履带同步旋转但不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智能车库的出口及入口处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为无人区坡道,所述无人区坡道的底端连接有地下无人区水平带,所述无人区坡道顶端连接有有人临停区,所述无人区坡道上安设有斜坡履带,所述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上安设有水平履带,所述有人临停区上安设有泊车履带,所述泊车履带端部与所述斜坡履带的顶端同步旋转,所述斜坡履带的底端及水平履带同步旋转但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区坡道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入口坡道及出口坡道;
所述入口坡道顶端连接有顶端连接有用于停车的入口有人临停区,所述入口坡道的底端连接有用于供机器人抓取入库的入口地下无人区水平带;
所述出口坡道顶端连接有顶端连接有用于取车的出口有人临停区,所述出口坡道的底端连接有用于供机器人放入待取车辆的出口地下无人区水平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区坡道与所述地下无人区水平带一体化浇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库用坡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履带、水平履带及泊车履带为一个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运能李文胜王华兵沈学军杨亚何杰梁田黄伟罗容华李瑞吴立桥卞文文张涛倪昌旺孙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