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48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施工步骤:S1:施作架立钢筋;S2:利用绑丝将快易收口网固定于钢筋网面上;S3:先在上游面的钢筋网面的下游侧码放石头,用于支撑上游面的钢筋网面,再在下游面的钢筋网面的上游侧码放石头;S4:先浇筑防渗层的常态混凝土,再浇筑坝体主体的自密实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常态混凝土的防渗层浇筑质量,同时自密实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采用通仓浇筑,加快施工速度,防渗层与自密实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性良好,大大改善了塘坝的防渗性能。

A synchronous pou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ockfill concrete pond d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坝体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阳光充足、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大,温度骤变频繁,这使得水工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同时这些地区处于地质活跃区,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使得混凝土产生的裂缝较多,且多为活缝,变形频繁、变形量大。大坝等挡水建筑物运行时,上游库水极易渗入裂缝,加上气温骤变频繁,造成裂缝区域混凝土冻融频繁,加速水工建筑物冻融破坏的发生;对于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由于渗漏还会加速钢筋的锈蚀等。而且这些病害会与渗漏形成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从而使水工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水工建筑物寿命显著下降,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有溃坝等极端安全事故发生。防渗层是坝体防水工程的重要屏障,为了保证常态混凝土浇筑的防渗层的质量,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坝体主体和常态混凝土浇筑的防渗层需要通仓浇筑,以加快施工速度,保证防渗层与自密实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现有技术的坝体施工工艺中,公布号为CN106759117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面板堆石坝坝面的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防渗结构铺设于坝体的上游侧,防水结构包括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层、锚固层,并在坝体施工过程中同时在坝体上铺设锚固层,坝体坝面验收合格后铺设TOP防渗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整个坝体施工工期长,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无法保证,且防水结构与坝体主体部分之间契合度不高,防渗层与坝体主体之间结合紧密性不够,影响整个坝体的防渗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保证了常态混凝土的防渗层浇筑质量,同时自密实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采用通仓浇筑,加快施工速度,防渗层与自密实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性良好,大大改善了塘坝的防渗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施工步骤:S1:施作架立钢筋,沿坝体的上游面横向间隔架立钢筋形成上游面的钢筋网面,且钢筋呈自然支撑状态;沿坝体的下游面横向间隔架立钢筋形成下游面的钢筋网面,在下游面的大角度坡面上间隔0.8-1.2m打设锚杆,且锚杆与防渗层之间距离为0.8-1.2m,并采用2-4根钢筋支撑固定下游面的钢筋网面;S2:坝体的上游面、下游面的钢筋网面架立完成后,利用绑丝将快易收口网固定于钢筋网面上,快易收口网可纵向或横向设置,快易收口网的肋骨朝向待浇注常态混凝土的一侧;相邻两片快易收口网的边缘重迭搭接,且其边缘的V型沟槽状肋骨相搭接扣合,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采用绑丝紧固于钢筋网面上;S3:先在上游面的钢筋网面的下游侧码放石头,用于支撑上游面的钢筋网面,再在下游面的钢筋网面的上游侧码放石头;S4:浇筑防渗层的常态混凝土,作为模板的快易收口网的表面呈凸凹波纹状,浇筑过程中利用混凝土震捣器震动混凝土浆料,混凝土浆料流入作为模板的快易收口网的每个孔隙并向外渗出,直至形成凸凹波纹状的表面,再浇筑坝体主体的自密实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步骤按照施作架立钢筋形成钢筋网面、快易收口网固定于钢筋网面、先在上游面的钢筋网面的下游侧码放石头,再在下游面的钢筋网面的上游侧码放石头、先浇筑防渗层的常态混凝土,再浇筑坝体主体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顺序依次进行,保证了常态混凝土的防渗层浇筑质量,同时自密实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采用通仓浇筑,加快施工速度,防渗层与自密实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性良好,大大改善了塘坝的防渗性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中的钢筋网面是由横向、纵向间隔排布的钢筋构成,并通过绑丝固定连接构成一体,相邻钢筋之间间距为200mm,钢筋的直径为2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网面采用横向、纵向间隔排布的钢筋固定构成,横向与纵向的钢筋之间采用绑丝固定连接,提高了钢筋网面的整体刚性和强度。当横向与纵向的钢筋之间间距超过200mm,在浇筑混凝土时快易收口网会出现变形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的用于紧固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的绑丝的横向间距150mm,纵向间距5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快易收口网会出现变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的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的横向尺寸为15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快易收口网会出现变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采用支承件进行支撑固定,作为模板的快易收口网的边缘超出支承件15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之间的贴合性和密封性,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会出现混凝土渗出现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的筋间隔150mm进行钩紧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之间的贴合性和密封性,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会出现混凝土渗出现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中的在下游面的大角度坡面上间隔1m打设锚杆,且锚杆与防渗层之间距离为1m,并采用3根钢筋支撑固定下游面的钢筋网面,钢筋的直径为2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游面的大角度坡面上打设锚杆,加强了下游面的大角度坡面的承载能力,且钢筋对下游面的钢筋网面形成有力的支撑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快易收口网的规格型号为450mm×2000mm、板厚0.35mm、筋高18mm、筋距88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快易收口网安装快速,运输容易,可透过其空袭观察混凝土浇注的质量,且无须拆模或造接缝而作准备便可粘结下一次浇注混凝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浇筑过程中,所述混凝土震捣器与所述快易收口网之间间距至少为45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震捣器过于靠近快易收口网,从而防止快易收口网受到损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步骤按照施作架立钢筋形成钢筋网面、快易收口网固定于钢筋网面、先在上游面的钢筋网面的下游侧码放石头,再在下游面的钢筋网面的上游侧码放石头、先浇筑防渗层的常态混凝土,再浇筑坝体主体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顺序依次进行,保证了常态混凝土的防渗层浇筑质量,同时自密实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采用通仓浇筑,加快施工速度,防渗层与自密实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性良好,大大改善了塘坝的防渗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网面采用横向与纵向的钢筋绑扎固定连接,提高了钢筋网面的整体刚性和强度;用于紧固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的绑丝的横向间距150mm,纵向间距500mm,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的重迭搭接部分的横向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施工步骤:/nS1:施作架立钢筋,沿坝体(1)的上游面(11)横向间隔架立钢筋形成上游面(11)的钢筋网面(8),且钢筋呈自然支撑状态;沿坝体(1)的下游面(12)横向间隔架立钢筋形成下游面(12)的钢筋网面(8),在下游面(12)的大角度坡面上间隔0.8-1.2m打设锚杆(7),且锚杆(7)与防渗层(2)之间距离为0.8-1.2m,并采用2-4根钢筋支撑固定下游面(12)的钢筋网面(8);/nS2:坝体(1)的上游面(11)、下游面(12)的钢筋网面(8)架立完成后,利用绑丝将快易收口网(3)固定于钢筋网面(8)上,快易收口网(3)可纵向或横向设置,快易收口网(3)的肋骨朝向待浇注常态混凝土的一侧;相邻两片快易收口网(3)的边缘重迭搭接,且其边缘的V型沟槽状肋骨相搭接扣合,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3)的重迭搭接部分采用绑丝紧固于钢筋网面(8)上;/nS3:先在上游面(11)的钢筋网面(8)的下游侧码放石头,用于支撑上游面(11)的钢筋网面(8),再在下游面(12)的钢筋网面(8)的上游侧码放石头;/nS4:浇筑防渗层(2)的常态混凝土,作为模板的快易收口网(3)的表面呈凸凹波纹状,浇筑过程中利用混凝土震捣器震动混凝土浆料,混凝土浆料流入作为模板的快易收口网(3)的每个孔隙并向外渗出,直至形成凸凹波纹状的表面,再浇筑坝体(1)主体的自密实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施工步骤:
S1:施作架立钢筋,沿坝体(1)的上游面(11)横向间隔架立钢筋形成上游面(11)的钢筋网面(8),且钢筋呈自然支撑状态;沿坝体(1)的下游面(12)横向间隔架立钢筋形成下游面(12)的钢筋网面(8),在下游面(12)的大角度坡面上间隔0.8-1.2m打设锚杆(7),且锚杆(7)与防渗层(2)之间距离为0.8-1.2m,并采用2-4根钢筋支撑固定下游面(12)的钢筋网面(8);
S2:坝体(1)的上游面(11)、下游面(12)的钢筋网面(8)架立完成后,利用绑丝将快易收口网(3)固定于钢筋网面(8)上,快易收口网(3)可纵向或横向设置,快易收口网(3)的肋骨朝向待浇注常态混凝土的一侧;相邻两片快易收口网(3)的边缘重迭搭接,且其边缘的V型沟槽状肋骨相搭接扣合,两片相邻快易收口网(3)的重迭搭接部分采用绑丝紧固于钢筋网面(8)上;
S3:先在上游面(11)的钢筋网面(8)的下游侧码放石头,用于支撑上游面(11)的钢筋网面(8),再在下游面(12)的钢筋网面(8)的上游侧码放石头;
S4:浇筑防渗层(2)的常态混凝土,作为模板的快易收口网(3)的表面呈凸凹波纹状,浇筑过程中利用混凝土震捣器震动混凝土浆料,混凝土浆料流入作为模板的快易收口网(3)的每个孔隙并向外渗出,直至形成凸凹波纹状的表面,再浇筑坝体(1)主体的自密实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石混凝土塘坝的同步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钢筋网面(8)是由横向、纵向间隔排布的钢筋构成,并通过绑丝固定连接构成一体,相邻钢筋之间间距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旭东刘硕王涛张春祥刘金龙马卫晓王林隗合涛曹广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