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75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左端与左坝肩相固定的上游防渗面板、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后方且左端与左坝肩相固定的浆砌石坝体以及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后方且左端与浆砌石坝体右端相固定用于进一步加大装置整体连接强度的混凝土坝体,混凝土坝体的右端开设有坝体预留孔,坝体预留孔内水平设置有右端与右坝肩相固定、用于起到防渗作用的防渗墙;所述上游防渗面板、浆砌石坝体、混凝土坝体和防渗墙依次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形成有效地防渗体系,防渗效果好,对施工队伍要求相对低,且施工方便,能解决山区中小型工程施工交通条件差,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无法进入的问题。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thin cut-off wall and the masonry d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
,特别是一种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水电战略的实施,在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西北地区,一大批高坝已建、在建或待建。土石坝是当今坝工建设中最常见的一种坝型,也是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主要包括均质土坝、心墙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当前,许多山区的中小型水库坝肩防渗常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成槽都采用大型机械进行,但许多施工工程的交通条件差,仅有乡村简单的公路,多急弯、陡坡,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如抓斗等无法进入,导致许多先进的施工工艺无法使用。目前山区中小型水库建造坝肩防渗墙的施工方法很多,主要有高压喷射灌浆法和液压抓斗造槽法建造混凝土防渗墙等施工工艺。高压喷射灌浆施工质量受施工队伍素质影响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已建工程效果均不甚理想。液压抓斗造槽法建造混凝土防渗施工速度快,但对专业施工队伍要求高,工作面大,工作面宽度在8~10m左右。冲击钻造槽建造防渗墙技术成熟,对施工机械和施工队伍的要求相对低,防渗效果较好,在土坝坝体防渗运用广泛,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防渗墙的连接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连接不好易造成坝肩绕渗和渗透破坏,危机坝体安全。但是,现有的冲击钻造槽建造防渗墙的方式为直接在坝肩上进行造槽,这样容易导致其与防渗墙的连接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以解决山区的中小型水库坝肩的混凝土防渗墙建造时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无法进入,以及现有的冲击钻造槽建造防渗墙的方式防渗墙的连接强度不高的问题,以实现防渗墙与坝肩之间能够高强度地连接,以提高防渗作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左端与左坝肩相固定的上游防渗面板、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后方且左端与左坝肩相固定的浆砌石坝体以及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后方且左端与浆砌石坝体右端相固定用于进一步加大装置整体连接强度的混凝土坝体,混凝土坝体的右端开设有坝体预留孔,坝体预留孔内水平设置有右端与右坝肩相固定、用于起到防渗作用的防渗墙;所述上游防渗面板、浆砌石坝体、混凝土坝体和防渗墙依次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坝体的强度与防渗墙的强度相同。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坝体的高度与浆砌石坝体的高度相同。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坝体的高度与浆砌石坝体的高度均为3m。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坝体预留孔包括弧形孔段和水平孔段,坝体预留孔的孔径与防渗墙的厚度相同。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坝体预留孔的孔径与防渗墙的厚度均为0.6m。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坝体预留孔的纵向孔长与为混凝土坝体长度的一半。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坝体的长度为1.2m,坝体预留孔的纵向孔长为0.6m。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坝体预留孔内设置有与防渗墙平顺过渡连接的连接墙段。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坝体预留孔的轴线与防渗墙中心线相重合。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本技术将冲击钻造槽建造防渗墙技术运用到浆砌石坝体坝肩的防渗,采用在上游防渗面板后方灌注浆砌石坝体以及混凝土坝体,再在混凝土坝体上开设坝体预留孔,并将防渗墙设置在坝体预留孔与右坝肩之间的方式,使得本技术能够形成有效地防渗体系,防渗效果好,对施工队伍要求相对低,且施工方便,能解决山区中小型工程施工交通条件差,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无法进入的问题。本技术混凝土坝体的设置,混凝土坝体的强度相对于坝肩强度更高,使得防渗墙的连接更为牢固,坝体预留孔的设置能够减小防渗墙与混凝土坝体之间的间隙,加大防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左坝肩,2、上游防渗面板,3、浆砌石坝体,4、混凝土坝体,5、坝体预留孔,6、防渗墙,7、右坝肩,9、防渗墙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技术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结合图1所示,包括上游防渗面板2、浆砌石坝体3、混凝土坝体4和防渗墙6,上游防渗面板2、浆砌石坝体3、混凝土坝体4和防渗墙6依次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上游防渗面板2的左端与左坝肩1相固定。浆砌石坝体3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2后方,且左端与左坝肩1相固定。混凝土坝体4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2后方,且左端与浆砌石坝体3右端相固定,用于进一步加大装置整体连接强度。混凝土坝体4的右端侧壁上开设有坝体预留孔5,坝体预留孔5内水平设置有防渗墙6,且右端与右坝肩7相固定,用于起到防渗作用。混凝土坝体4的强度与防渗墙6的强度相同。混凝土坝体4的高度与浆砌石坝体3的高度相同,混凝土坝体4的高度与浆砌石坝体3的高度均为3m。坝体预留孔5包括弧形孔段和水平孔段,坝体预留孔5的孔径与防渗墙6的厚度相同,坝体预留孔5的孔径与防渗墙6的厚度均为0.6m。坝体预留孔5的纵向孔长与为混凝土坝体4长度的一半,混凝土坝体4的长度为1.2m,坝体预留孔5的纵向孔长为0.6m。坝体预留孔5的轴线与防渗墙中心线9相重合。坝体预留孔5内设置有与防渗墙6平顺过渡连接的连接墙段,连接墙段的长度大于等于1m。本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1)进行场地平整,铺设上游防渗面板2。2)根据防洪要求和不影响坝肩路面或地面重要附着物安全来确定坝体和坝肩防渗范围,再在上游防渗面板2后方的基岩上浇筑浆砌石坝体3至坝顶,且在上游防渗面板2右侧留设有1.2m空间。3)在上游防渗面板2留设的1.2m空间上浇筑混凝土坝体4,使得混凝土坝体4的强度与防渗墙6的强度相同。同时在混凝土坝体4上设置坝体预留孔5,坝体预留孔5的孔径尺寸同防渗墙厚度。4)造槽。对坝肩进行土方回填压实,并建造冲击钻施工平台,安装搅拌送浆设备,制备贮存泥浆,钻机就位后,先夯实基底,然后开挖导槽,对坝体预留孔5进行凿毛,导槽底夯实,导槽墙为钢筋混凝土导墙支撑,槽口要顺直、稳固。造孔要按照预先划分好的槽孔进行。5)混凝土防渗墙的浇筑。防渗墙的墙体材料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程序为配置导管、安设导管、混凝土浇筑。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冲击钻造槽的施工工艺,进行坝肩防渗施工,防渗墙槽孔施工完毕后对坝体预留孔5作端孔处理,并与防渗墙6通过连接墙段平顺连接,连接长度不低于1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端与左坝肩(1)相固定的上游防渗面板(2)、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2)后方且左端与左坝肩(1)相固定的浆砌石坝体(3)以及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2)后方且左端与浆砌石坝体(3)右端相固定用于进一步加大装置整体连接强度的混凝土坝体(4),混凝土坝体(4)的右端开设有坝体预留孔(5),坝体预留孔(5)内水平设置有右端与右坝肩(7)相固定、用于起到防渗作用的防渗墙(6);所述上游防渗面板(2)、浆砌石坝体(3)、混凝土坝体(4)和防渗墙(6)依次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端与左坝肩(1)相固定的上游防渗面板(2)、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2)后方且左端与左坝肩(1)相固定的浆砌石坝体(3)以及设置在上游防渗面板(2)后方且左端与浆砌石坝体(3)右端相固定用于进一步加大装置整体连接强度的混凝土坝体(4),混凝土坝体(4)的右端开设有坝体预留孔(5),坝体预留孔(5)内水平设置有右端与右坝肩(7)相固定、用于起到防渗作用的防渗墙(6);所述上游防渗面板(2)、浆砌石坝体(3)、混凝土坝体(4)和防渗墙(6)依次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坝体(4)的强度与防渗墙(6)的强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坝体(4)的高度与浆砌石坝体(3)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坝体(4)的高度与浆砌石坝体(3)的高度均为3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利时建刚张晓雨杨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冀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