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376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及培养方法,该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0.5~7%,蛋白胨0.1~5%、玉米浆0.1~3%,无水乙酸钠0.1~2%,氯化钠0.1~3%,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0.1~4%,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培养基成分上的优化,使得丁酸梭菌由杆状营养体形态转化为稳定的芽孢休眠形态,有利于菌种的储存保藏,大大提高菌种储存保藏的质量。

A kind of culture medium and culture method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丁酸梭菌又名丁酸菌、酪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菌,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耐热,耐酸,对抗生素也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欧盟在2003年就批准丁酸梭菌可以作为肉鸡和断奶仔猪的饲料添加剂,我国也于2013年将其纳入《中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的《附录二》中。目前,在实验以及生产过程中,丁酸梭菌的储存保藏培养基一般为RCM培养基,即强化梭菌培养基,其成分如下:酵母粉0.3%,牛肉粉1%,蛋白胨1%,葡萄糖0.5%,可溶性淀粉0.1%,三水合乙酸钠0.5%,氯化钠0.5%,半胱胺盐酸盐0.05%,pH7.0±0.1,115℃灭菌30min。然而,此RCM培养基广泛运用于丁酸梭菌的增殖培养和计数,但是并不能使丁酸梭菌大量转化为芽孢形态,不利于储存保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RCM培养基培养丁酸梭菌不能大量转化为芽孢形态,不利于储存保藏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0.5~7%,蛋白胨0.1~5%、玉米浆0.1~3%,无水乙酸钠0.1~2%,氯化钠0.1~3%,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0.1~4%,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具体的,所述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0.5~5%,蛋白胨0.1~3%、玉米浆0.1~3%,无水乙酸钠0.1~1%,氯化钠0.1~2%,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0.1~2.5%,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具体的,所述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1~4%,蛋白胨0.1~2%、玉米浆0.5~2%,无水乙酸钠0.1~0.5%,氯化钠0.2~0.5%,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0.5~2%,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具体的,所述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1%,蛋白胨0.5%、玉米浆1%,无水乙酸钠0.3%,氯化钠0.5%,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1%,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具体的,所述pH值采用稀盐酸调节。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无菌环境中挑取丁酸梭菌的单菌落于上述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中,在34~37℃静置培养24~36h;2)取步骤1)培养后的培养液与甘油混合,置于-40℃下储存48~72h后,再置于-80℃下储存保藏。具体的,所述步骤2)中甘油的浓度为40%,甘油与培养液混合的质量比为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通过对其成分上的优化,利用麦芽糊精、蛋白胨、玉米浆中碳源和氮源有效加速菌体生长,同时加入碳酸钙中和菌体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的酸,在生长过程中起缓冲作用,从而使得丁酸梭菌由杆状营养体形态转化为稳定的芽孢休眠形态,有利于菌种的储存保藏,大大提高菌种储存保藏的质量。(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培养的丁酸梭菌在后期使用菌种复苏增殖过程中,明显提升了菌种质量,缩短了生长过程中的延滞期,其菌体量以及生长速度明显优于使用RCM培养基。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RCM培养基培养的丁酸梭菌的镜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菌种保藏培养基培养的丁酸梭菌的镜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1%,蛋白胨0.5%、玉米浆1%,无水乙酸钠0.3%,氯化钠0.5%,余量为水,通过稀盐酸调pH值至7.0±0.1,分装200mL/250mL三角瓶,再向瓶中加入碳酸钙1%,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采用本实施例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对丁酸梭菌培养过程如下:将接种所需用具(已灭菌消毒的竹签或接种环)以及上述培养基,置于超净台或无菌室内紫外灯照射30min左右,关闭紫外灯,吹风15min左右;再对外露于操作区域内的皮肤进消毒处理,进行无菌操作,挑取单菌落于上述菌种保藏培养基内,封好瓶口,操作结束后于34~37℃培养箱静置培养24~36h。在已紫外杀菌消毒后的无菌室或超净台内,取上述培养后的培养液,与40%已消毒灭菌的甘油,1:1混合均匀;分装,先置于-40℃冰箱内储存48~72h后,再置于-80℃冰箱储存保藏。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2%,蛋白胨2%、玉米浆0.5%,无水乙酸钠0.5%,氯化钠0.3%,余量为水,通过稀盐酸调pH值至7.0±0.1,分装200mL/250mL三角瓶,再向瓶中加入碳酸钙0.5%,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本实施例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对丁酸梭菌培养过程同实施例1一致。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4%,蛋白胨0.1%、玉米浆2%,无水乙酸钠0.1%,氯化钠0.2%,余量为水,通过稀盐酸调pH值至7.0±0.1,分装200mL/250mL三角瓶,再向瓶中加入碳酸钙2%,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本实施例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对丁酸梭菌培养过程同实施例1一致。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0.5%,蛋白胨5%、玉米浆0.8%,无水乙酸钠1%,氯化钠2%,余量为水,通过稀盐酸调pH值至7.0±0.1,分装200mL/250mL三角瓶,再向瓶中加入碳酸钙1%,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本实施例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对丁酸梭菌培养过程同实施例1一致。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6%,蛋白胨3%、玉米浆0.1%,无水乙酸钠2%,氯化钠0.1%,余量为水,通过稀盐酸调pH值至7.0±0.1,分装200mL/250mL三角瓶,再向瓶中加入碳酸钙2%,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本实施例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对丁酸梭菌培养过程同实施例1一致。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丁酸梭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0.5~7%,蛋白胨0.1~5%、玉米浆0.1~3%,无水乙酸钠0.1~2%,氯化钠0.1~3%,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0.1~4%,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0.5~7%,蛋白胨0.1~5%、玉米浆0.1~3%,无水乙酸钠0.1~2%,氯化钠0.1~3%,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0.1~4%,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0.5~5%,蛋白胨0.1~3%、玉米浆0.1~3%,无水乙酸钠0.1~1%,氯化钠0.1~2%,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0.1~2.5%,115℃灭菌30min制备得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酸梭菌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麦芽糊精1~4%,蛋白胨0.1~2%、玉米浆0.5~2%,无水乙酸钠0.1~0.5%,氯化钠0.2~0.5%,余量为水,调pH值至7.0±0.1,再加入碳酸钙0.5~2%,115℃灭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微张茜茜李洋周樱詹志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