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3931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本方法通过分别制备获得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及经过多巴胺改性的高分子复合薄膜,以获得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多巴胺层及高分子膜基材依次叠层结构的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利用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实现阻氧性能,同时,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具有更佳的柔性和抗拉伸强度性能,使得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实现了柔性和抗拉伸强度性能的同步提升。利用多巴胺的粘附效应和还原特性,提升薄膜的阻水性能,该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制备过程简单,无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提高了制备效率和制备安全性,利于行业的推广使用。

A water oxygen barrier flexible film,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薄膜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柔性电子是将有机/无机薄膜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例如,柔性电池、柔性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柔性电子显示器等。与传统电子器件相比,柔性电子技术以其独特的柔性/延展性、高效和低成本制造工艺在能源、信息、医疗、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柔性电子的环境敏感性、可弯曲和可延展性对其封装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保证材料的有效使用,柔性封装材料不仅需要满足弯曲折叠的要求,而且需要较好的机械强度以保证材料的实际应用,同时,由于柔性电子器件内部的核心元件大多对水分和氧气敏感,所以柔性电子器件的封装材料还需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目前主要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水气高阻隔膜,但是该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繁琐,且涉及到高危化学品的使用(例如:硅烷SiH4)。因此,开发具有高水氧阻隔高性能化的复合材料是柔性封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的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繁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供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Tris-HCl缓冲溶液及多巴胺;步骤S2:将Tris-HCl缓冲溶液及多巴胺混合,获得混合溶液;步骤S3:在所述混合溶液中浸入一高分子膜基材,获得高分子复合薄膜;及步骤S4:将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分散,获得分散液,在所述分散液中加入所述高分子复合薄膜,获得水氧阻隔柔性薄膜。优选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S5:将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浸入所述混合溶液后加入所述分散液,获得高层水氧阻隔柔性薄膜。优选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S6:提供一聚乙烯醇溶液,将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浸入所述聚乙烯醇溶液中,获得自愈水氧阻隔柔性薄膜。优选地,步骤S6具体包括:步骤S61:提供一聚乙烯醇溶液及浸渍提拉镀膜机;步骤S62:通过所述浸渍提拉镀膜机将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浸入所述聚乙烯醇溶液中;及步骤S63:以恒定的速度将其垂直取出、干燥后,获得所述自愈水氧阻隔柔性薄膜。优选地,步骤S4具体包括:步骤S41:将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加入纯水溶液中分散,获得所述分散液;步骤S42:将所述高分子复合薄膜加入所述分散液中,在油浴条件下反应,获得中间薄膜;及步骤S43:利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所述中间薄膜后干燥,获得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优选地,在步骤S42中,所述油浴条件的温度为70℃-9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包括至少一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至少一聚多巴胺层及高分子膜基材层;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聚多巴胺层及所述高分子膜基材层依次设置。优选地,还包括一自愈层,所述自愈层成型于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背离所述高分子膜基材层一侧。优选地,多个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及多个所述聚多巴胺层依次交替成型于所述高分子膜基材层表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应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封装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分别制备获得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及经过聚多巴胺改性的高分子复合薄膜,以获得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聚多巴胺层及高分子膜基材依次叠层结构的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利用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较大横向尺寸和较小层间距形成一个长而曲折的扩散路径,引起氧气渗透的“纳米阻隔墙”或“多路径效应”,实现薄膜的阻氧性能,同时,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具有更佳的柔性和抗拉伸强度性能,使得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实现了柔性和抗拉伸强度性能的同步提升。利用多巴胺的粘附效应和还原特性,在有效粘接各层氧化石墨烯的同时,消耗其表面的含氧基团,降低亲水性,减小层间距,提升薄膜的阻水性能,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制备过程简单,无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提高了制备效率和制备安全性,利于行业的推广使用。2、通过将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浸入所述混合溶液后加入所述分散液,获得高层水氧阻隔柔性薄膜,以增加所述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表面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聚多巴胺层的数量,也即在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表面继续成型新的多个聚多巴胺层和多个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且多个聚多巴胺层和多个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依次交替成型,以提高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阻氧性能和阻水性能。3、通过提供一含羟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将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浸入所述含羟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获得自愈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所述含羟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在湿度条件自愈合,利用聚乙烯醇等含羟基的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链上丰富的羟基形成可逆的氢键,赋予复合薄膜以自愈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步骤S1的细节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步骤S4的细节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的步骤S6的细节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中氧化石墨烯层与聚多巴胺层具有多层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具有自愈层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氧阻隔柔性薄膜;11、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12、聚多巴胺层;13、高分子膜基材层;14、自愈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供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Tris-HCl缓冲溶液及多巴胺。可以理解,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为单原子层的二维层状结构,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同时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具有较大横向尺寸和较小层间距而形成一个长而曲折的扩散路径,引起氧气渗透的“纳米阻隔墙”或“多路径效应”,具备的阻氧性能和较高的强度。步骤S2:将Tris-HCl缓冲溶液及多巴胺混合,获得混合溶液;步骤S3:在所述混合溶液中浸入一高分子膜基材,获得高分子复合薄膜。可以理解,在步骤S2及步骤S3中,配置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提供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Tris-HCl缓冲溶液及多巴胺;/n步骤S2:将Tris-HCl缓冲溶液及多巴胺混合,获得混合溶液;/n步骤S3:在所述混合溶液中浸入一高分子膜基材,获得高分子复合薄膜;及/n步骤S4:将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分散,获得分散液,在所述分散液中加入所述高分子复合薄膜,获得水氧阻隔柔性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提供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Tris-HCl缓冲溶液及多巴胺;
步骤S2:将Tris-HCl缓冲溶液及多巴胺混合,获得混合溶液;
步骤S3:在所述混合溶液中浸入一高分子膜基材,获得高分子复合薄膜;及
步骤S4:将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分散,获得分散液,在所述分散液中加入所述高分子复合薄膜,获得水氧阻隔柔性薄膜。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之后还包括:
步骤S5:将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浸入所述混合溶液后加入所述分散液,获得高层水氧阻隔柔性薄膜。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之后还包括:
步骤S6:提供一聚乙烯醇溶液,将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浸入所述聚乙烯醇溶液中,获得自愈水氧阻隔柔性薄膜。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具体包括:
步骤S61:提供一聚乙烯醇溶液及浸渍提拉镀膜机;
步骤S62:通过所述浸渍提拉镀膜机将所述水氧阻隔柔性薄膜浸入所述聚乙烯醇溶液中;及
步骤S63:以恒定的速度将其垂直取出、干燥后,获得所述自愈水氧阻隔柔性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勇张莉萍伍芳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