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机器人,特别提出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社会,各种管道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环境的各个角落。作为能源和其他物质的运输通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总会存在老化、腐蚀、堵塞等问题,而且大量管道不是人可以直接接触的,这就给管道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进行管道的检测和维护,传统的挖掘方法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存在工作量大和效率低等缺点。
2、管道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管道机器人综合了多种传感器、智能移动载体、作业装置和无损检测等技术,凭借其自身优势可以完成对管道的检测和维护。这极大地提高了管道检测和维护的工作效率。基于现有研究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管径管道,进而完成管道检查、疏通作业。
3、经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
4、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11047758.1)一种履带式变径管道机器人。该专利提供了一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模块(2)、主动变径机构(5)、管径自适应机构(6)以及运动模块(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身板(201)与后车身板(205)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三个相同且中心互为120°的螺栓安装沉头通孔,所述双通车身柱(203)设置有三根,三根双通车身柱(203)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身板(201)和后车身板(205)在通孔处通过螺栓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身板(201)和后车身板(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模块(2)、主动变径机构(5)、管径自适应机构(6)以及运动模块(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身板(201)与后车身板(205)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三个相同且中心互为120°的螺栓安装沉头通孔,所述双通车身柱(203)设置有三根,三根双通车身柱(203)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身板(201)和后车身板(205)在通孔处通过螺栓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身板(201)和后车身板(205)分别设置为六边形状,所述前车身板(201)和后车身板(205)的形状与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块(3)为高清摄像头或红外线头,所述高清摄像头或红外线头连接外部处理主机,实时显示拍摄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被动结合的可变径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模块(4)包括电钻和用于驱动电钻工作的电钻电机,所述电钻连接电钻电机,所述电机连接外部处理主机,当发现管道内堵塞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静,曾唐谏,陈路锋,安峻峰,兰景文,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