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39293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配位化合物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有机配体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与镍离子通过氯桥键形成化学式为C

A mononuclear nickel coordination compound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位化合物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加,CO2排放量与日俱增,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多,进而造成温室效应、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地球上巨大的碳能源,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将CO2还原为化学燃料的设想,可以从根本上解决CO2的排放所带来气候与环境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利用可见光催化还原CO2,获得如CO、COOH、CH4等新的燃料。光催化还原CO2的核心是光催化材料,传统的光催化材料一般选用价格昂贵的贵金属配合物,利用廉价金属镍制备成光催化剂用于还原二氧化碳的报道不多见,尤其是把这类廉价金属化合物用于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报道更是极其少见。因此,制备该类新型镍配位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促进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并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制备出该新颖的单核镍配位化合物。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单核镍配位化合物一种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由有机配体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与镍离子通过氯桥键形成化学式为C26H48Cl2NiP2的单核镍配位化合物。所述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分别为:a=7.2762(6)、b=9.4741(7)、V=695.01(10)。所述镍离子为二价镍离子。(二)上述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上述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和双三苯基膦氯化镍在乙腈中混合均匀;S2.往步骤S1所得混合液中通入氩气,搅拌下反应6~24小时,得到黄褐色沉淀;S3.把步骤S2所得黄褐色沉淀用乙腈与乙醇的混合溶液溶解,缓慢挥发,得到黄绿色针状晶体。进一步地,步骤S1中,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和双三苯基膦氯化镍的摩尔比为1:0.5~1:1。进一步地,步骤S2中,反应温度为50℃~80℃。进一步地,步骤S3中,乙腈与乙醇混合溶液中乙腈的体积比为20~80%。(三)上述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的应用上述单核镍配位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尤其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还原,具体地,以所述单核镍配位化合物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和CO气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利用了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多配位点的特点,达到与镍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目的;通化氯桥键得到了单核镍的配位结构。其次,采用镍配位化合物,利用了金属镍廉价易得的特点。再者,本专利技术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制备简单,重现性好,产率高,产品纯度高。最后,本专利技术单核镍配位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结构稳定,热稳定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图。图2是单核镍配位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烷的气相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将84.52mg(0.2mmol)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131.24mg(0.2mmol)双三苯基膦氯化镍加入到40mL乙腈中并混合均匀;在所得混合液中通入氩气,60℃下搅拌反应20小时之后,得到黄褐色沉淀;用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溶解上述沉淀,其中乙腈的体积为50%。缓慢挥发2周,得到黄绿色单晶样品,即为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实施例2将84.52mg(0.2mmol)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65.62mg(0.1mmol)双三苯基膦氯化镍加入到40mL乙腈中并混合均匀;在所得混合液中通入氩气,60℃下搅拌反应15小时之后,得到黄褐色沉淀;用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溶解上述沉淀,其中乙腈的体积为50%。缓慢挥发2周,得到黄绿色单晶样品,即为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实施例3将84.52mg(0.2mmol)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98.28mg(0.15mmol)双三苯基膦氯化镍加入到40mL乙腈中并混合均匀;在所得混合液中通入氩气,70℃下搅拌反应15小时之后,得到黄褐色沉淀;用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溶解上述沉淀,其中乙腈的体积为50%。缓慢挥发2周,得到黄绿色单晶样品,即为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实施例4将42.26mg(0.1mmol)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65.62mg(0.1mmol)双三苯基膦氯化镍加入到40mL乙腈中并混合均匀;在所得混合液中通入氩气,70℃下搅拌反应10小时之后,得到黄褐色沉淀;用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溶解上述沉淀,其中乙腈的体积为50%。缓慢挥发2周,得到黄绿色单晶样品,即为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将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单核镍配位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甲烷的反应中,并得到气相色谱图如图2所示,由此说明,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可以做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该反应以13CO2为底气,产生13CH4。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有机配体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与镍离子通过氯桥键形成化学式为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有机配体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与镍离子通过氯桥键形成化学式为C26H48Cl2NiP2的单核镍配位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镍离子为二价镍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核镍配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分别为:a=7.2762(6)、b=9.4741(7)、V=695.01(10)。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2-双(二环己基磷基)-乙烷和双三苯基膦氯化镍在乙腈中混合均匀;
S2.往步骤S1所得混合液中通入氩气,搅拌下反应6~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红李小年杜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