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O管弯头的制作方法及用于制作PVC-O管弯头的弯头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233899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VC‑O管弯头的制作方法及用于制作PVC‑O管弯头的弯头模具,其中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加工的PVC‑U直管弯曲至设定角度,制得PVC‑U弯管;S2、将经步骤S1制得的PVC‑U弯管放入弯头模具中,然后在弯头模具内通过加热和加压的方式使PVC‑U膨胀到设定尺寸,之后再使其冷却,进而制得PVC‑O弯管;S3、将经步骤S2制得的PVC‑O弯管从弯头模具中取出,并切除两端的多余部分,进而制得PVC‑O管弯头;其中,所述弯头模具的内径大小与预制得的PVC‑O管弯头的外径大小一致。在本方法中,发明专利技术人摈弃了现有的热煨弯工艺的思路,采用的是先弯曲再取向的两步法,巧妙制得了PVC‑O弯管,解决了直接采用现有的热煨弯工艺进行弯曲加工时,PVC‑O管材会发生解取向回缩的问题。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VC-O pipe elbow and the elbow mould used to make PVC-O pipe elb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VC-O管弯头的制作方法及用于制作PVC-O管弯头的弯头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PVC-O管材生产领域,尤其涉及PVC-O管弯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的PVC工业,在2003年之前处于乙烯法和电石法并存的平稳发展期,国内生产量仅满足需求的50%,由于对进口PVC实施反倾销以及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促使中国PVC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在此大背景的推广下,PVC管道行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PVC排水行业逐渐的占领了市场的主流,但是在PVC给水方面,由于普通的PVC管材强度、韧性、抗冲击、抗疲劳方面比钢管、PE给水管都有较大得劣势,导致近年来PVC给水管材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但近些年我国逐渐新兴了一种双轴取向PVC-O管材,其经过了分子链的重新排列之后,获得了高强度、高韧性、高抗冲、抗疲劳的巨大优良性能,使得PVC-O给水管重新占领了给水市场的主流。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地环境中,由于弯道非常的多,因此会使用到很多弯头。对于弯头而言,目前的钢塑管件价格较为昂贵,且使用寿命不超过20年,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而普通的PVC注塑管件又存在承压能力不够,最高只能达到0.4MPa,远低于PVC-O管材的0.8-2.0MPa,对于AGR管件而言,虽然能在材料等级和承压能力上与PVC-O管材匹配,但由于AGR管件不能生产出大口径的管件,因此在尺寸上与PVC-O管材无法匹配。因此,由于上述材质的弯头均存在相应的弊端,专利技术人便考虑到能否直接加工PVC-O管弯头(目前国内暂时没有可靠、简单的PVC-O管弯头的制造方法),以替代上述材质的弯头,使弯头的使用寿命、材料等级、压力等级、配套尺寸等方面相对于其他材质的弯头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在加工大口径弯头时,常采用的技术为热煨弯加工,即在热状态下(即较高温度)将管道煨制使其弯曲,目前的热煨弯头的材料有铸铁、不锈钢、合金钢、可锻铸铁、碳钢、有色金属及塑料等。而由于PVC-O管材是在将PVC坯管加热到高弹态温度后进行双轴取向拉伸而形成的具有抗冲抗压的优良管材,因此若直接采用热煨弯的方法进行弯曲加工,必须先将管材再次加热到高弹态温度(即90±5℃)下后才能进行弯曲,然而PVC-O管材具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就是在高温下会发生解取向回缩,如当管材温度在60℃的环境下持续1个小时,管材外径会收缩至原来的98%,当管材温度在70℃的环境下持续1个小时,管材外径会收缩至原来的85%,当管材温度在85℃的环境下持续1个小时,管材外径会收缩至原来的57%(也即收缩至双轴取向拉伸前坯管的尺寸)。因此,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即热煨弯时会发生解取向回缩),所以制作PVC-O管弯头时不能直接对PVC-O直管进行热煨弯,这导致PVC-O管弯头的制作工艺通常较为复杂,或者所制得的弯头的质量不宜控制。基于上述原因,专利技术人欲另外研究一种简单可靠的PVC-O管弯头制作方法,一方面能避免在制作过程中管材发生解取向回缩,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有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PVC-O管发生解取向回缩的问题,通过简单可靠的方法制作出PVC-O管弯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PVC-O管弯头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加工的PVC-U直管弯曲至设定角度,制得PVC-U弯管;S2、将经步骤S1制得的PVC-U弯管放入弯头模具中,然后在弯头模具内通过加热和加压的方式使PVC-U膨胀到设定尺寸,之后再使其冷却,进而制得PVC-O弯管;S3、将经步骤S2制得的PVC-O弯管从弯头模具中取出,并切除两端的多余部分,进而制得PVC-O管弯头;其中,所述弯头模具的内径大小与预制得的PVC-O管弯头的外径大小一致。上述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专利技术人没有直接对PVC-O直管进行弯曲,而是先将PVC-U管弯曲后,然后再对其进行取向加工,因此在取向加工的过程中,PVC-U弯管经过双向拉伸后便能制成PVC-O弯管,此过程不存在解取向时管材回缩的问题,即,专利技术人摈弃了现有的热煨弯工艺的思路,而采用了先弯曲再取向的两步法巧妙的制得了PVC-O弯管,解决了直接采用现有的热煨弯工艺进行弯曲加工时,PVC-O管材会发生解取向回缩的问题,且所采用的方法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有保障。所制得的PVC-O管弯头可用于PVC-O管给水管路的弯道连接,因此可不再使用钢塑弯头或可减少钢塑弯头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还能使弯头的使用寿命、材料等级、压力等级得到提高,十分益于大量推广应用。进一步的,步骤S1中,采用热煨弯的方式将PVC-U直管弯曲成PVC-U弯管。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采用的弯头模具包括可开合的上模和下模,且上模和下模的壁面均设置有若干排气孔。进一步的,步骤S2中,加热和加压所采用的方式是向PVC-U弯头内通入25Mpa、95℃±2℃的压缩空气。配合上述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PVC-O管弯头的弯头模具,其包括结构相互对称且可开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均为弯曲结构,且壁面均设置有若干排气孔。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两端均具有口径扩大的用于形成管件承口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PVC-O管弯头制作方法第一步的参考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PVC-O管弯头制作方法第二步的参考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PVC-O管弯头制作方法第三步的参考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中PVC-O管弯头制作方法中第三步所制得的PVC-O弯管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锁紧部件,2-第二锁紧部件,3-下模,5-顶板,11-第一套头,12-第一端板,13-第一插管,14-出气孔,21-第二套头,22-第二端板,23-第二插管,31-排气孔,32-弧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可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PVC-O管弯头的弯头模具,其包括可开合的上模(图中未示出)和下模3,上模和下模3的结构一致且相互对称,上模和下模3均为弯曲结构,且壁面均设置有若干微小的排气孔31。为了使经该弯头模具成型后的管材具有承口,可以将上模和下模3的一端或两端设计成口径扩大的结构;当管材成型后,经过适当的剪切,便能在管材的一端或两端留有承口,以便与直管连接。另外,还可在口径扩大的位置设置一圈弧形凹槽32,以使得到的管材具有R形承口结构,在与直管连接时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的下模3还可配置用于对管材进行定位的顶针机构,该顶针机构包括多个顶板5,各顶板5的上表面均为弧面且弧度与下模3内壁的弧度一致,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PVC-O管弯头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待加工的PVC-U直管弯曲至设定角度,制得PVC-U弯管;/nS2、将经步骤S1制得的PVC-U弯管放入弯头模具中,然后在弯头模具内通过加热和加压的方式使PVC-U膨胀到设定尺寸,之后再使其冷却,进而制得PVC-O弯管;/nS3、将经步骤S2制得的PVC-O弯管从弯头模具中取出,并切除两端的多余部分,进而制得PVC-O管弯头;/n其中,所述弯头模具的内径大小与预制得的PVC-O管弯头的外径大小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PVC-O管弯头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加工的PVC-U直管弯曲至设定角度,制得PVC-U弯管;
S2、将经步骤S1制得的PVC-U弯管放入弯头模具中,然后在弯头模具内通过加热和加压的方式使PVC-U膨胀到设定尺寸,之后再使其冷却,进而制得PVC-O弯管;
S3、将经步骤S2制得的PVC-O弯管从弯头模具中取出,并切除两端的多余部分,进而制得PVC-O管弯头;
其中,所述弯头模具的内径大小与预制得的PVC-O管弯头的外径大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O管弯头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采用热煨弯的方式将PVC-U直管弯曲成PVC-U弯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宏斌欧阳司晨李定乾杨建中毛埼光邹同歆周安民蒲礼英罗毅童齐祥吕宗浩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天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