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93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02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和拔取组件。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多个安装螺栓,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安装螺栓与机体上的气缸盖螺栓孔相连。拔取组件包括螺旋驱动机构和拉板;螺旋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转动部件;驱动杆穿过支架,驱动杆的上端与转动部件相啮合,驱动杆的下端与拉板相连,拉板可抵接待拆除的发动机气缸套的下端;转动部件与支架以可相对转动但不可向下移动的方式配合,转动部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进而驱动驱动杆和拉板向上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直列和V型发动机上均能拔出气缸套,且操作简单,使用时不会划伤发动机机体的气缸盖安装面。

Engine cylinder liner remov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检修工装。
技术介绍
气缸套是发动机气缸单元的重要零件。气缸套安装在发动机机体的缸套孔中,它与气缸盖、活塞和活塞环共同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该密闭空间的容积称为发动机的气缸容积。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气缸套需承受可燃气体的爆发压力,内表面受到活塞环组上下往复摩擦力作用,外表面受到冷却水的冲刷,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对气缸套的工作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当气缸套内表面磨损较大、外表面出现穴蚀现象、或者是气缸套与活塞裙之间发生擦伤、或是拉缸故障等等,都需要拆下气缸套,进行检查和更换。现有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部分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只能用于拆卸直列式发动机的气缸套,不能拆卸V型发动机的气缸套;2、个别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虽然能够用于拆卸V型发动机的气缸套,但是由于其承重支架放置在V型发动机机体的气缸盖安装面,且缺乏定位,而气缸盖安装面带有倾角,因此承重支架可以滑动,进而容易造成气缸盖安装面的划伤;3、发动机在长期使用后造成气缸套与机体间具有水垢等杂质,增加了拉拔气缸套时的摩擦力,现有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主要依靠螺杆受力,螺杆承受的拉力较大,导致螺杆螺纹部分容易拉伤甚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其在直列和V型发动机上均能拔出气缸套,且操作简单,使用时不会划伤发动机机体的气缸盖安装面。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其具备传递大转矩力的能力,并能保证较长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发动机气缸套安装于机体,机体的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气缸盖的气缸盖螺栓孔,其特点在于,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和拔取组件;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多个安装螺栓,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安装螺栓与机体上的气缸盖螺栓孔相连;拔取组件包括螺旋驱动机构和拉板;螺旋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转动部件;驱动杆穿过支架,驱动杆的上端与转动部件相啮合,驱动杆的下端与拉板相连,拉板可抵接待拆除的发动机气缸套的下端;转动部件与支架以可相对转动但不可向下移动的方式配合,转动部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进而驱动驱动杆和拉板向上移动。上述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其中,驱动杆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插销段以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插销段的上方和下方;拉板设有穿孔和腰孔,腰孔的一端与穿孔相连;穿孔能够让插销段以及第二限位部穿过;插销段穿过腰孔,拉板被限制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上述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其中,驱动杆的上端设有螺杆段;转动部件为螺母套筒,螺母套筒与螺杆段螺旋连接,且螺母套筒的下端抵接支架。上述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其中,螺杆段的螺纹为梯形螺纹。上述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其中,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包括平面推力轴承,平面推力轴承套设于驱动杆外,平面推力轴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抵接螺母套筒和支架。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1、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在气缸盖安装面上操作,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的支架固定在气缸盖螺栓孔上,不仅起到支撑定位作用,又避免了支架可能划伤机体气缸盖安装面的缺陷。且本专利技术既可以在直列发动机上使用,也可以在V型发动机上使用;2、拉板被限制于驱动杆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驱动杆传递过来的拉力通过第二限位部被传递到拉板,再通过拉板推挤发动机气缸套向上运动,驱动杆的螺纹段的受力较小,避免了长期使用造成螺纹损伤的隐患;3、驱动杆的螺纹段采用梯形螺纹,梯形螺纹具有传递扭矩大、工艺性好以及螺纹不易咬死等特点,具备传递大转矩力的能力,又能使螺纹长期使用;;4、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设有平面推力轴承,平面推力轴承套设于驱动杆外,平面推力轴承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抵接螺母套筒的底端和支架,能够改善拉拔时由于装置加工出现对中偏差大的缺点;5、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重量轻,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使用在V型发动机的状态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和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拔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杆的主视图。图8示出了图7的A-A剖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螺母套筒的剖面示意图。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拉板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图12至图16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拆除发动机气缸套的过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至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的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100包括支架组件1和拔取组件2。支架组件1起到承载和定位的作用,其包括支架11和一对安装螺栓12,支架11能够通过一对安装螺栓12与发动机的机体91上的一对气缸盖螺栓孔912相连。支架11包括顶板111和一对立柱112,一对立柱112的上端与顶板111的底部焊接相连。各立柱112具有沿立柱高度方向延伸的螺栓安装通孔113,螺栓安装通孔113的顶端贯通于顶板111的上表面。气缸盖螺栓孔912是发动机的机体91上用于安装气缸盖的螺栓孔,其分布在发动机气缸套8的周围。在使用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100时,气缸盖被拆除,气缸盖螺栓孔912会暴露出来。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为船舶柴油机。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螺栓12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等。支架11安装于机体91上,能够起到X轴和Y轴的定位,用安装螺栓12紧固后,Z轴方向也将固定。拔取组件2包括螺旋驱动机构和拉板23。螺旋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21和转动部件22。驱动杆21穿过支架11,驱动杆21的上端与转动部件22相啮合,驱动杆21的下端与拉板23相连,拉板23可抵接待拆除的发动机气缸套8的下端。转动部件22与支架11以可相对转动但不可向下移动的方式配合,转动部件22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进而驱动驱动杆21和拉板23向上移动,从而牵引发动机气缸套8一起向上移动,实现发动机气缸套8的拆卸。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杆21的上端设有螺杆段211;驱动杆21的下端设有第一圆柱段213、插销段212以及第二圆柱段214,第一圆柱段213和第二圆柱段214分别位于插销段212的上方和下方。插销段2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2121和第二侧面2122,第一侧面2121和第二侧面2122均为平面。第一圆柱段213与插销段212之间形成台阶面朝下的第一台阶,该第一台阶为第一限位部215,第二圆柱段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所述发动机气缸套安装于机体,所述机体的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气缸盖的气缸盖螺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和拔取组件;/n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多个安装螺栓,所述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安装螺栓与所述机体上的气缸盖螺栓孔相连;/n所述拔取组件包括螺旋驱动机构和拉板;所述螺旋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转动部件;所述驱动杆穿过支架,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所述转动部件相啮合,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拉板相连,所述拉板可抵接待拆除的发动机气缸套的下端;所述转动部件与所述支架以可相对转动但不可向下移动的方式配合,所述转动部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进而驱动所述驱动杆和所述拉板向上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所述发动机气缸套安装于机体,所述机体的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气缸盖的气缸盖螺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和拔取组件;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和多个安装螺栓,所述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安装螺栓与所述机体上的气缸盖螺栓孔相连;
所述拔取组件包括螺旋驱动机构和拉板;所述螺旋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转动部件;所述驱动杆穿过支架,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所述转动部件相啮合,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拉板相连,所述拉板可抵接待拆除的发动机气缸套的下端;所述转动部件与所述支架以可相对转动但不可向下移动的方式配合,所述转动部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进而驱动所述驱动杆和所述拉板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插销段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插销段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拉板设有穿孔和腰孔,所述腰孔的一端与所述穿孔相连;所述穿孔能够让插销段以及第二限位部穿过;所述插销段穿过腰孔,所述拉板被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套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和所述第二圆柱段分别位于所述插销段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形成于第一圆柱段与插销段之间的台阶面朝下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形成于第二圆柱段与插销段之间的台阶面朝上的第二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东徐彦黄锦川林琳殷筱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