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外骨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631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踝关节外骨骼,包括动力传输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组件;动力传输组件的一端与第一传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作用于使用者,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通过传动杆连接;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用于承受使用者施加的力的受力部件和在所述受力部件的触动下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的第二传动部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进行传动的第一传动部件;动力传输组件包括动力部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踝关节外骨骼,其工作原理简单,设备结构简单,小巧且实用,方便年老者或者腿部不方便者长期使用,且方便穿戴,提高了使用者的便携性。

Ankle exoskele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踝关节外骨骼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外骨骼
,尤其涉及一种踝关节外骨骼。
技术介绍
21世纪人口老龄化浪潮将席卷全球,给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截至2018年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5亿。老年人由于本身肌肉力量的衰退,行走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医用辅助设备有助于老年人在肌力衰退阶段不影响独立生活和完成日常生活基本任务的能力。无动力踝关节外骨骼作为一种轻便高效的医用辅助设备,不需要外部能量的输入,仅依靠人体本身重力和肢体运动做功就能实现对老年人的助力行走。相较于驱动型下肢外骨骼依靠复杂沉重的能源、驱动、传感与控制系统来实时适配人体变化步态,纯机械的自适应下肢外骨骼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而目前对于处机械类的无动力踝关节外骨骼研究方面已有一些成果,例如;CN109940583A提出了一种能降低行走代谢的自适应踝足外骨骼,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且适配性较低。CN109093596A专利技术了一种双模式被动踝助力外骨骼,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穿戴者行走步态不自然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本身的结构设计,对于踝关节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关节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外骨骼包括:动力传输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组件;/n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的另一端作用于使用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杆连接;/n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用于在所述传动杆朝第一方向转动下带动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积蓄能量,以及在所述传动杆朝第二方向转动下触发所述动力传输组件释放能量;/n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用于承受使用者施加的力的受力部件和在所述受力部件的触动下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的第二传动部件,以将承受的外力转化为传动力传至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关节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外骨骼包括:动力传输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组件;
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的另一端作用于使用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杆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用于在所述传动杆朝第一方向转动下带动所述动力传输组件积蓄能量,以及在所述传动杆朝第二方向转动下触发所述动力传输组件释放能量;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用于承受使用者施加的力的受力部件和在所述受力部件的触动下带动所述传动杆转动的第二传动部件,以将承受的外力转化为传动力传至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处;以及在外力撤销时产生相反的传动力至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处;
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包括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输的传动力后积蓄能量,并在撤销外力的触发下释放积蓄的能量给使用者;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动力传输组件连接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在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在释放积蓄能量后回归到动力传输组件初始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组件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与所述动力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关节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包括弹力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弹力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护套连接,所述弹力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外骨骼还包括容纳盒,所述容纳盒用于容置所述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如郑凯王光辉王永奉宁运琨李慧奇周子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