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07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包括:一底盘;一支架组件,该支架组件的非抬升端与底盘铰接;至少一对托抓组件,一对托抓组件分别安装在支架组件的抬升端的两侧,用于将风电塔筒绕其轴线翻转;至少一个推力组件,该推力组件安装在底盘上,能够对支架组件的抬升端进行顶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塔筒实际工况,适应狭窄作业空间,提出由塔筒底部抬升塔筒,并利用托爪上的电机驱动托辊转动,托辊带动塔筒旋转,实现原地自翻转,结构精巧,操作方便,适应性强。

Wind power tower self-adaptive lifting upe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风电塔筒翻转的自适应抬升翻转机。
技术介绍
风电塔筒属于超大型部件,单件塔筒重量高达80吨,甚至上百吨。塔筒在安装前或拆卸后需要水平放置于地面上,由于其自身重量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因自重的原因发生形变,时间越长,形变越大。若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塔筒质量甚至产生报废。现在常规的做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对塔筒进行一次翻转操作,通常是绕轴线翻转90度,将塔筒原先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互换,从而改变塔筒的形变方向,纠正塔筒的形变。而且该操作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复一次,直至塔筒被安装或报废。采用吊车是实现风电塔90度翻转较多的方案,但是对于如此重量和尺寸的塔筒,用吊车翻转成本通常很高,而且需要较广阔的操作空间。而塔筒存放地为了解决空间,通常塔筒摆放间距很小,吊车作业难度系数和安全系数都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风电塔筒专用的抬升翻转装置,既可以满足小空间作业要求,也可以简单有效的实现塔筒的原地翻转,作业简单,安全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包括:一底盘;一支架组件,该支架组件的非抬升端与底盘铰接;至少一对托抓组件,一对托抓组件分别安装在支架组件的抬升端的两侧,用于将风电塔筒绕其轴线翻转;至少一个推力组件,该推力组件安装在底盘上,能够对支架组件的抬升端进行顶升。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一对抬升臂、与一对抬升臂转动连接的横梁,以及设置在横梁下端面上用于配合推力组件的承载盘。优选地,所述承载盘包括盘体以及开设在盘体上的限位台阶圆,该限位台阶圆的外圆外围设置有限位环。优选地,所述限位台阶圆的内圆为承压圆,该承压圆具有斜度的边缘。优选地,所述限位环具有斜度的边缘。进一步地,所述托抓组件包括托架以及安装在托架上的电机和至少两个托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托辊转动,所述托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件在平行于风电塔筒轴向的方向上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推力组件包括一对平行布置的立板、连接两侧立板的推力座,以及安装在推力座上并能够向上顶升的顶升机构。优选地,所述推力座为具有一端开口的圆筒,该圆筒的两侧设置有圆柱形轴头,所述立板上开设有与该圆柱形轴头转动配合的圆弧槽口。优选地,所述圆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的底部高于圆筒内底部的上表面。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针对塔筒实际工况,适应狭窄作业空间,提出由塔筒底部抬升塔筒,并利用托爪上的电机驱动托辊转动,托辊带动塔筒旋转,实现原地自翻转,结构精巧,操作方便,适应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抬升翻转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托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承载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包括一个底盘1、一个支架组件2、一对托抓组件3和一个推力组件4。所述支架组件2的非抬升端与底盘铰接,一对托抓组件3分别安装在支架组件的抬升端的两侧,用于将风电塔筒绕其轴线翻转,所述推力组件4安装在底盘上,能够对支架组件的抬升端进行顶升。所述底盘1为长方形结构,在四角有四个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板,在沿支架组件的方向均有加强筋板,在非抬升端有一对带有圆孔的连接耳。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一对抬升臂21、与一对抬升臂转动连接的横梁22,以及设置在横梁下端面上用于配合推力组件的承载盘23。两个抬升臂21平行布置,之间还通过加强杆24连接。抬升臂的非抬升端与底盘1上的连接耳11通过销轴连接,抬升臂的抬升端设置有销轴,托抓组件通过关节轴承安装在销轴上这样托抓组件可以相对抬升臂转动。所述抬升臂21上端设置有连接耳211,横梁22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连接耳上,使得横梁可以相对抬升臂进行转动。如图5所示,所述承载盘23包括盘体231以及开设在盘体上的限位台阶圆232,该限位台阶圆的外圆外围设置有限位环233,所述限位台阶圆的内圆为承压圆234。承载盘能够对推力组件进行限位,其中承压圆的直径略大于推力组件的压头,限位环的底部内径略大于推力组件本体的外径。为了防止推力组件使用磨损,将承压圆和限位环的边缘均设置成具有一定的斜度。如图3所示,所述托抓组件3包括托架31以及安装在托架上的电机32和两个托辊33,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托辊转动。两个托辊33平行布置,托辊端面安装有轮子(或齿轮),所述电机通过皮带(或链条)带动一只托辊的轮子(或齿轮)转动,该托辊的轮子(或齿轮)通过皮带(或链条)带动另一只托辊的轮子(或齿轮)转动。由于托架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安装在抬升臂的抬升端的销轴上,使得托抓组件与支架组件在平行于风电塔筒轴向的方向上转动连接,能够自适应风电塔筒轴的尺寸。单个托抓组件的托辊数量若大于二,则需要设置一定的弧度,并使所有托辊轮廓与风电塔筒圆弧相切,若风电塔筒轴向长度尺寸过大,也可以将位于同侧的托辊沿风电塔筒轴向增加并排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推力组件4包括一对平行布置的立板41、连接两侧立板的推力座42,以及安装在推力座上并能够向上顶升的顶升机构43。本实施例中,顶升机构采用千斤顶。推力组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横梁下方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力座42为具有一端开口的圆筒,千斤顶安装在该圆筒内。当抬升臂21绕轴转动时,横梁22亦同时绕该轴转动,其轨迹为圆弧形,所以在水平方向有位移,如果千斤顶仍保持竖直,则有相对位移,造成功能无法实现。所以千斤顶要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筒的两侧设置有圆柱形轴头421,所述立板41上开设有与该圆柱形轴头转动配合的圆弧槽口,这样设计能够让推力座与立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圆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孔422,该贯穿孔的底部高于圆筒内底部的上表面,该贯穿孔是给千斤顶的注油孔留位置。工作时,千斤顶的压头伸出,落入横梁底部承载盘中心的承压圆内,推动横梁抬升,此时支架组件绕非抬升端支点转动,横梁抬升过程中,由于位置的变化,横梁和抬升臂之间也发生相对转动,推力座和立板之间也发生相对转动,使得千斤顶和推力盘可以保持正面对正面的接触。托爪组件升起时,接触到圆柱形的塔筒,由于关节轴承的作用,托爪组件自动适应转动角度与塔筒筒体贴合,并把塔筒抬升,电机驱动托辊转动,带动塔筒自翻转。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底盘;/n一支架组件,该支架组件的非抬升端与底盘铰接;/n至少一对托抓组件,一对托抓组件分别安装在支架组件的抬升端的两侧,用于将风电塔筒绕其轴线翻转;/n至少一个推力组件,该推力组件安装在底盘上,能够对支架组件的抬升端进行顶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盘;
一支架组件,该支架组件的非抬升端与底盘铰接;
至少一对托抓组件,一对托抓组件分别安装在支架组件的抬升端的两侧,用于将风电塔筒绕其轴线翻转;
至少一个推力组件,该推力组件安装在底盘上,能够对支架组件的抬升端进行顶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一对抬升臂、与一对抬升臂转动连接的横梁,以及设置在横梁下端面上用于配合推力组件的承载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盘包括盘体以及开设在盘体上的限位台阶圆,该限位台阶圆的外圆外围设置有限位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塔筒自适应抬升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阶圆的内圆为承压圆,该承压圆具有斜度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霖周全王秋杰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瀚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