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05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驱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底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到的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实现了外部上线机构的灵活移动,提高了内绕线机的工作效率。

Driving mechanism for inner w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驱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驱动机构,尤其是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不能灵活的驱动上线机构对工件进行上线,从而降低内绕线机的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底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滑轨道、第一传动板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轨道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传动板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轨道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并设于所述第一滑轨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板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滑轨道、第二传动板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滑轨道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动板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轨道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方,且其动力输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板相连;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架、第三驱动装置和一连接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二传动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且其动力输出端朝向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优选的,为了提供驱动速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一驱动电机。优选的,为了提供驱动速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一驱动电机。优选的,为了提供驱动速率,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一驱动电机。优选的,为了所述固定架包括有连接架和固定板;所述连接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架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传动板的上方两侧;所述固定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架的上方,且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道和所述第二滑轨道相互垂直设置。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传动板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道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动板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道的上方。本技术所涉及到的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板在第一滑轨道上滑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传动板在第二滑轨道上滑动、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件移动,由于连接件连接于外部上线机构,第一滑轨道和第二滑轨道相互垂直,实现了外部上线机构的灵活移动。本技术所涉及到的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实现了外部上线机构的灵活移动,提高了内绕线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双绑机的上线机构的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请参阅附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底板1、第一驱动组件2、第二驱动组件3和第三驱动组件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设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滑动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滑轨道11、第一传动板12和第一驱动装置13;所述第一滑轨道11设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所述第一传动板12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轨道11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设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并设于所述第一滑轨道1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板12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包括有第二滑轨道21、第二传动板22和第二驱动装置23;所述第二滑轨道21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12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动板22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轨道21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12的上方,且其动力输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板22相连;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架31、第三驱动装置32和一连接件33;所述固定架31设于所述第二传动底板1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2设于所述固定架31的上方,且其动力输出端朝向所述固定架31的内部;所述连接件33设于所述固定架31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优选的,为了提供驱动速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为一驱动电机。优选的,为了提供驱动速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为一驱动电机。优选的,为了提供驱动速率,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2为一驱动电机。优选的,为了所述固定架31包括有连接架311和固定板312;所述连接架31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架311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传动板22的上方两侧;所述固定板312设于两个所述连接架311的上方,且所述固定板3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312相连;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2设于所述固定板312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道11和所述第二滑轨道21相互垂直设置。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传动板12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道11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动板22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道21的上方。本技术所涉及到的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第一驱动装置13驱动第一传动板12在第一滑轨道11上滑动,第二驱动装置23驱动第二传动板22在第二滑轨道21上滑动、第三驱动装置32驱动连接件33移动,由于连接件33连接于外部上线机构5,第一滑轨道11和第二滑轨道21相互垂直,实现了外部上线机构5的灵活移动。本技术所涉及到的一种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2、第二驱动组件3和第三驱动组件,实现了外部上线机构5的灵活移动,提高了内绕线机的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底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上方;/n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滑轨道、第一传动板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轨道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传动板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轨道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并设于所述第一滑轨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板相连;/n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滑轨道、第二传动板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滑轨道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动板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轨道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方,且其动力输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板相连;/n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架、第三驱动装置和一连接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二传动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且其动力输出端朝向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内绕线机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底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滑轨道、第一传动板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轨道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传动板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轨道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并设于所述第一滑轨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板相连;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滑轨道、第二传动板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滑轨道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动板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轨道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传动板的上方,且其动力输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板相连;
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架、第三驱动装置和一连接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二传动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且其动力输出端朝向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申邵衡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裕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