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
本技术涉及脚踏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
技术介绍
骑行是比较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是两轮脚踏车,两轮脚踏车比较适合一个人使用,如果想运载货物或人就不够方便;现有的三轮脚踏车载人或载货都比较方便,但如果是单人日常骑行,其后部过宽,也会造成行驶过程中的不便。因此,一种方便载人载货、单人使用方便的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就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方便载人载货、单人使用方便等特点的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一种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轮、两个后轮、连接两个所述后轮的伸缩柱和与所述伸缩柱传动连接的脚蹬;所述前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前端下部;所述脚蹬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后部;所述伸缩柱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轮连接;所述后车架包括左后车架、右后车架和可以向内折叠的第一连接杆,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分别与所述前车架枢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连接,所述伸缩柱可转动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轮、两个后轮、连接两个所述后轮的伸缩柱和与所述伸缩柱传动连接的脚蹬;所述前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前端下部;所述脚蹬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后部;所述伸缩柱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轮连接;/n所述后车架包括左后车架、右后车架和可以向内折叠的第一连接杆,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分别与所述前车架枢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连接,所述伸缩柱可转动的与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下部连接,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上端设有便于乘坐的水平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轮、两个后轮、连接两个所述后轮的伸缩柱和与所述伸缩柱传动连接的脚蹬;所述前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前端下部;所述脚蹬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后部;所述伸缩柱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轮连接;
所述后车架包括左后车架、右后车架和可以向内折叠的第一连接杆,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分别与所述前车架枢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连接,所述伸缩柱可转动的与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下部连接,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上端设有便于乘坐的水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还包括齿轮变速箱、传动链条和设置在所述伸缩柱上的传动飞轮;所述齿轮变速箱包括变速齿轮组;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脚蹬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设有第四传动轮和第五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传动轮和所述第五传动轮的直径,所述第四传动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五传动轮经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传动飞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变速箱还包括外壳和脚踏拐;所述外壳上还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变速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脚踏拐前端与所述脚蹬连接,所述脚踏拐后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链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五传动轮和所述传动飞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三轮脚踏车还包括前部坐垫,所述前车架后端包括安装所述前部坐垫的固定杆,所述左后车架和所述右后车架均与所述固定杆中部枢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